五年来,重庆市潼南区委、区政府持续加大改革创新、政策落实和工作推进力度,稳步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加快现代农业提质增效,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努力打造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样板,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潼南特点的农业现代化发展之路。
川渝联盟
打造柠檬特色产业集群
今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下称《纲要》),其中,对“建设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作出顶层设计和规划部署。
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10月21日,2021中国·重庆潼南国际柠檬节在潼南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正式成立,川渝九地联合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宣言》(下称《联盟宣言》),携手打造千亿级柠檬优势产业集群。
近年来,潼南秉持“一颗小柠檬,融入大循环”的理念,聚焦国内国际大市场,建成中国柠檬交易中心,其柠檬产品遍布国内一线城市,并出口俄罗斯、菲律宾、新加坡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0年,重庆柠檬产业集群成为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建设的首批5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之一。
为进一步深化川渝毗邻区市县协作,加快建设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推动千亿级柠檬优势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此次国际柠檬节期间,重庆潼南、江津、合川、大足、铜梁和四川遂宁、广安、达州、资阳(安岳县)等9个柠檬出产地,共同成立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际柠檬产区联盟,以“共享、共兴、共建、共创、共赢”为宗旨,聚焦延长产业链、培育创新链、提升价值链,共同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柠檬产业集群。
11月21日,《潼南区做大做强柠檬特色产业集群的实施意见》正式出台,对川渝九地携手打造柠檬优势产业集群提出了潼南方案。
潼南区农业农村委主任胡广建表示,下一步,将全力做大做强做优潼南百亿级柠檬产业链核心区,与毗邻地区一道,推动柠檬产业协同发展,全面提升国际柠檬产区全球影响力,推动柠檬产业在“双循环”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除柠檬外,五年来,潼南区还持续抓好蔬菜、油菜、小龙虾、花椒等特色产业。潼南的“五朵金花”无论是从品牌、品质、品种,都将在成渝地区领跑现代农业。
智慧农业
探索现代科技农业发展新模式
“手机提醒我该给枳壳浇水了!”重庆市中药材枳壳机械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管理作业操作员张兵说,每当听到手机提示音,他就会打开APP用手机指挥灌溉,想给哪一块田灌溉就点哪一块,哪一块田需要施肥,也只要轻轻一点就能实现。他在手机上点击开始灌溉指令后,机房里的发动机随即开启了工作状态。
据了解,重庆市中药材枳壳机械化绿色生产示范基地,位于双江镇高石村,基地占地2000亩。基地自建成以来就应用世界先进的灌溉系统开展节水节肥、精准智能化的APP控制技术,以技术增量带动产业效益增量,实现中药材生产机械化、信息化、精准化和自动化,确保中药材优质、高效、绿色、生态。
在大佛街道新生村草莓工厂化栽培示范农场(宋氏家庭农场),绿油油的草莓叶子上露出一颗颗鲜红的“小脸蛋”,红彤彤的草莓长势喜人,草莓特有的清香沁人心脾,闻香而来的游客们正徜徉在“莓海”中自在享受采摘的乐趣。“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农场负责人宋东升对记者说,他的草莓都比别人长得好,主要是农场安装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
“有了这套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让我们干农业既轻松又高效。”宋东升介绍说,通过电脑或手机向系统下达指令,系统就会自动给草莓园浇水、施肥、控温、杀虫,实现了农业生产从“靠经验”向“靠科学”转变,有力助推了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为探索和领航‘智慧农业’技术,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助推特色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我们投入10多万元,购买了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用于草莓的种植与管理。”宋东升说,这套系统的软件是从以色列引进的,非常先进,堪称一流。
近年来,重庆旭源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内循环养鱼基地利用物联网技术,赚了个盆满钵满。“集装箱养鱼是个新鲜事,在全市也是第一个试点。”公司负责人代莉表示,这样的养殖系统脱离了“鱼塘”模式,产出的鱼更加安全、口味和营养更佳。在实现零排放,零污染保护环境的同时,还能降低天气带来的风险成本。
谈到未来发展前景,代莉充满了信心。“只要用好了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平台,我觉得集装箱生态鱼不仅能让老百姓吃得放心、舒心,也能树立我们潼南自己的品牌,让潼南集装箱生态鱼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转型升级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翅膀。近年来,潼南区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大力推进农田宜机化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丘陵山区机械化立地条件,大力推行农业生产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有力提升了农业现代化水平,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通过在农机上安装感知、控制系统,使农机有了眼睛、耳朵和大脑,实现了精准播种、变量施肥、监测质量与统计面积。今年秋收时节,在梓潼、柏梓、双江、小渡、龙形等镇街,一台台装有智能定位系统的水稻收割机开足马力,在金黄的稻田里来回穿梭,帮助农民兄弟收割水稻,确保面积准确、颗粒归仓。随着农机智能化程度的提高,以信息化引领的全程农机化解决方案成为可能。集农机定位跟踪、作业监管、远程调度、运维管理、大数据分析等一体的现代农业全程信息化服务云平台应运而生。无人机植保、无人机播种已成为我区柠檬、蔬菜、粮油大规模农作物生产中必不可缺的“战斗机”。
先进智能的农机运用为种植大户带来福音。“无人机直播水稻直接改变了传统的育苗移栽生产方式,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节约了劳动成本;无人机植保改变了农民在恶劣环境下的病虫害防治方式,提升了劳动效率,将农业生产变成了‘好玩’的事情;机收稻谷更是好,省时省力又省钱。”大佛街道水稻种植大户陈长剑说,请人力收割的成本每亩要花四五百元,而机收只需要八九十元,最多的也只有一百元左右。机收已然成为潼南区种粮(油)大户的首选。
农业生产实现机械化、智能化、无人化,引领全区规模农业生产发生质的飞跃,“农业生产环节托管、全托管”等新型经营方式应运而生,从整地、种地、植保、收获、初深加工等形成服务产业链,农机社会化服务成为潼南区新型产业,并延伸出新的种植和加工模式:如专业的青储饲料种植、专业的“秸杆+沼渣沼液”有机肥生产线。
近年来,潼南区按照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的定位和建设规划,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强化科技支撑,整合农业资源,探索绿色增产模式,不断推进农业标准化、特色化、专业化、品牌化、生态化,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升级。(李云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