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应对连续17天重度连阴雨和各类灾害天气过程中,在重庆市开州区气象局发布预警信号后,14个行业部门和乡镇街道分别按照编制的《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点多点发布本行业、本属地预警响应措施,提前做好防范应对。同时,针对高风险区域利用大喇叭对区域内群众叫应,提醒防范。
精准、有效、快速预警是做好灾害防范应对的有效前提,近年来,开州区落实预防治理理念,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通过复盘河南郑州“7.20”特大暴雨灾害等灾害事件,客观存在“灾害来临不知道危害性,危险来临不知道怎么办”等现象。深入分析原因,主要是原样转发气象信息,没有明确针对性的防范应对措施,预警传播途径单一等问题,结合开州预警管理工作实际,从规范预警管理的发布内容和传播途径上着手,努力提升内容针对性、传播时效性、措施精准性。
规范预警机制
在重庆市减灾委办公室及相关市级部指导下,开州区委区政府决定启动自然灾害预警发布及响应规范编制工作,探索建立“一行业一措施”“一乡镇一方案”常态运行机制,由行业部门、属地政府发布权威性、专业性、有明确指令的预警信息,将预警发布向预警响应转变,确保预警信息看得懂、收得到、能管用。
开州区结合重庆市减灾委加强自然灾害预警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在充分征求市、区两级专家意见后,确定了“确定灾害敏感类型--划定预警信号等级--制定预警响应措施--分类信息接收对象”四步走实施路径。
开州区应急管理局通过调研座谈,选择教育、交通两个行业领域和南雅镇先行先试,探索出成熟经验后逐步推广到全区。
梳理风险点 精确预警
全区利用历史灾害、致灾因子、承灾体等普查调查数据,分门别类确定14个行业部门和40个乡镇(街道)涉及灾害敏感类型。根据不同的预警信号,结合各个风险点情况开展讨论,初步编写具有行业领域、乡镇属地特点和针对不同身份人员的响应措施。
开州区应急管理局以组织专家实地调研、座谈、场景模拟等方式,反复讨论制定了有明确指令的一级响应措施1937条、二级1710条、三级1399条、四级1055条。同时,注重动态修编,后续优化为1355条。
全区细化梳理出每个风险点的预警责任人、应急责任人、企业负责人和受影响群众,并按照灾害类型、响应级别对信息接收人员分类建群,实现不同灾种、不同区域、不同人员分类接收,做到“点对点”精准发送。明确告知信息接收人“做什么、怎么做”,在规定时间内反馈响应情况,确保接收信息后闻讯而动、闻令而行。
畅通预警避险应急发布途径
开州区是大山区、大农村,针对农村地区大多为留守老人、儿童的特征和传统的短信、微信等渠道接收不便等现状,将应急广播纳入预警发布体系,充分发挥应急广播作用,将被动式接收转变为主动式接收,切实提升灾害事前预防能力,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19年,将前期相关部门建设的村村响应急大喇叭纳入全区应急信息发布体系,并与区文旅委、广电传输公司对接,在区应急局、区预警信息发布中心等单位架设广播设备,并将应急信息赋予最高权限。
全区同步构建起“区—镇—村—点”四级应急广播发布体系,实现“点对点”、“点对面”快速发布,提高信息发布的时效性和覆盖面。二是合理布局,优化增点。
在全国第一次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普查查明的灾害风险点和应急广播现状的基础上,开州区聚焦地质灾害、洪涝灾害、森林火灾三大灾害风险,本着“小喇叭跟着群众走、哪危险就装在哪、哪人多就装在哪”的原则,合理优化布点,在原有的村村响应急大喇叭的基础上,投资370万元在532个地质灾害点、13个山洪灾害点、10个重要林区建设应急小喇叭,做到重要风险点、人员居住聚集区“全覆盖”。三是注重时效、广泛应用。
应急广播具有传播快、覆盖面广,本地语音播报通俗易懂等特点,能有效弥补短信、微信等渠道只能文本展示等短板,更适宜农村地区。
在使用上,注重平战结合。在平时,利用应急广播宣传防灾减灾知识。例如,在每年森林防火期,利用应急广播开展森林防灭火知识宣传,有力提高群众防火意识,减少火灾发生的风险。在应对重要天气过程和突发灾、险中,利用应急广播及时将预警信息发布到受威胁群众手中,提前防备,有效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2023年,通过点对点方式发布预警措施15472次,130万余人次接收;通过全区村村通应急大喇叭发布地质灾害预警信息18条,累计发布大喇叭6.6万余次,预警第一时间直达基层百姓。及时预警、及时响应,实现了自然灾害零伤亡。(中国网新重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