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位于石桥铺街道石新路社区新德铭居智能分类生态环保屋褪去神秘面纱,以科技、时尚、绿色、科普的面貌而面世。这座环保屋改变了两个小区的生活环境,提高了小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回顾环保屋的诞生,石桥铺街道坚持党建引领,把为民办实事的初心和责任始终贯穿在整个孕育过程中。
因需而为,播下生命种子
“过去这个位置是个垃圾堆,到了夏天味道很重。”石桥铺街道新德铭居小区居民蔡仲云表示,冬天还好,夏天就基本只能绕道了,如今修了这个智能生态环保屋,整个小区的档次都提高了。
蔡仲云口中的垃圾堆是石桥铺街道的新德铭居和国窖明城两个小区相邻的路边空地,由于两个小区内都缺乏设置生活垃圾暂存点和收运点的条件,就将生活垃圾收集收运点设置在了这里。
新德铭居和国窖明城两个小区,均隶属石新路社区,两个小区建筑面积占地23.5万平方米,共7栋11个单元,总户数1668户。脏乱臭是两小区居民和过往行人对其投诉反应的重点问题。也成为了两个小区居民心中最想解决的问题。循着这个问题,建设垃圾暂存点是解决问题之道。
但建在哪里?怎么建?建成什么样?这一系列问题都困扰着石新路社区党委,有没有办法解决这一难题呢?
为民服务,搭建沟通桥梁
“这些问题涉及到两个小区的业主和具体使用人物业公司的切身利益,前期不协调处理好这些矛盾问题,后续问题将更为复杂,甚至整个项目将会夭折。”石桥铺街道规建办工作人员毛渝平告诉记者。
为此,石桥铺街道通过社区分类指导员、集团巡检员、物业工作人员三方联动,在新德铭居和国窖明城小区内深入开展“敲门行动”,广泛征询意见建议,了解居民民生需求。
新德铭居居民陈先生说,他觉得垃圾站应该在住家附近,但一定要解决脏乱臭的问题,不能到处丢。
“我不同意在这里修,我们娃每天上幼儿园都要经过这里,那个味道怎么行。”国窖明城居民章嬢嬢则持反对意见。原来章嬢嬢家有一位正在上幼儿园的小孩,认为修在国窖明城小区内的幼儿园旁边会影响幼儿园小朋友的健康。
耗时2个月,成功入户超1100户,收集有效意见200多条的“敲门行动”结束后,街道针对居民反映比较集中的共性需求,反复修改调整厢房建设方案,多次召开研讨会,并对拟选的厢房建设点位信息进行公示,居民对垃圾分类厢房选点满意度达98%以上。
绿色生活,共建宜居家园
“针对‘不要建在我家后院’此类邻避问题,社区4次召集国窖明城业主代表及其物业公司,上门进行协商,终于说服国窖明城业主同意垃圾暂存点使用国窖明城用地。”石新路社区党委书记蔡洪轩介绍到,随后国窖明城业主也提出了需要新德铭居业主支付使用垃圾暂存点的收费要求,社区再次找到新德铭居业主及物业公司沟通协调,就这样不下10次的“两头跑”终于敲定环保屋建在国窖明城,后期维护、管理、清洁由新德铭居负责的这种方案,这一项目才最终落成。
伴随垃圾分类工作的推进,石新路社区统筹布局,率先完成辖区所有小区楼层撤桶,定点分类投放工作。原先垃圾暂存点建设方案也逐步提档升级为智能分类生态环保屋的实施,新德铭居打造为垃圾分类市级示范小区最终方案。
这一过程的变化,新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如小区投放点的减少而集中,分类要求更精准等,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原有固有习惯,带来不便。社区组织党员、网格员、垃圾指导员、巡检员等社区力量长期驻守小区,对居民的疑惑一对一解答和指导,并利用项目的科技和时尚优势,营造出垃圾分类新时尚的氛围,培养居民绿色生活方式。
垃圾分类融合治理,垃圾站成了小区新风景
记者来到新德铭居小区的后门,见到了占地面积350平方米,集四分类投放、垃圾暂存、分类服务中心、绿色驿站为一体的垃圾分类智能生态环保屋。从外观上看,根本看不出来这里是存放垃圾的地方,即便走近了,也闻不到丝毫的异味。
不一会儿,国窖明城小区就有居民拎着垃圾前来丢。这位丢垃圾的居民王大姐告诉记者,现在这个垃圾站,位于两个小区中间,既不算当道,又能解决实际问题,确实给居民办了一件大实事。
记者注意到,垃圾分类厢房内部不仅合理布局、规范,配置了其他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可回收物四分类投放点,还单独设置了家庭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暂存点,解决了两个小区分类垃圾无处暂存的问题。
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暂存点内还特意配置有除臭喷淋设备、驱蚊器、排风扇、洗手槽等设备,具有除臭、驱蚊、排风、冲洗等功能,营造了良好的投放环境。
厢房外修建绿色驿站,居民在投放垃圾的同时也能参观厨余垃圾沤肥、生态植被、旧物改造等样品,将科普、创新、时尚、互动、趣味集于一体,让居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厢房的有趣、便利和实用性,这里就是居民丢垃圾后还能聊个天的好地方。
石桥铺街道党工委书记刘小兵表示,智能分类生态环保屋的投入使用,是石桥铺街道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为民服务的又一次生动实践,今后也将持之以恒以党建为引领,发挥组织堡垒和党员先锋作用,把新德铭居智能分类生态环保屋这一新的生命作为宣教科普新阵地,不断给予养分,焕发更多活力。(黄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