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走党史研学之路 忆往昔峥嵘岁月

发布时间:2021-06-15 15:50:57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陈洁

2021年,中国共产党迎来百年华诞。为进一步发挥红色资源、革命遗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庆祝活动中的重要作用,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黔江区以革命遗址遗迹、博物馆、纪念馆为重点,打造了党史学习教育研学线路,近日,笔者通过实地走访记录,现将可以学习党史的线路及简介分享给大家。

本次路线围绕以下路线展开:万涛故居(暂未开放)、红军渡(濯水镇濯水社区5组)、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水市乡水市社区1组水车坪皂角堡)、长岩岍剿匪遗址(白土乡三塘村3组长岩岍,备注:因安全原因控制10人以内)、黔江红军游击大队脉东山战斗纪念地(沙坝镇脉东社区脉东山)。

万涛故居:革命烈士精神永流传

image.png

万涛,湘鄂西革命根据地和革命武装创建人之一。1924年-1927年上半年,万涛曾辗转在重庆、上海、武汉等地从事革命活动,期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二路党代表、鄂西特委委员、湘鄂西特委委员、湘鄂西临时省委常委和省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团委员、红三军政治委员和前委书记。1932年秋,由于“肃反”扩大化,被错杀于湖北洪湖。

万涛烈士的故居,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1949年解放后,冯家区公所进驻,一年后迁出。1950年,冯家粮站进驻,并改作粮食仓库。2004年为纪念万涛烈士诞辰100周年,重庆市和黔江区政府对万涛烈士故居进行维修,在故居内建起《万涛烈士陈列馆》。2006年纪念红军长征胜利会师70周年之际,在故居内修建了红花岗石的《万涛烈士》雕像。2009年被重庆市委市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成为重庆市市级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10年9月8日,万涛故居廉政教育基地揭牌。

红军渡:船工撑船渡红军

1934年5月6日凌晨,贺龙带领红三军从马喇湖出发,准备奔袭彭水县城。浩浩荡荡的红军队伍,离开马喇湖,翻过北溪盖,上午8点钟左右来到濯河坝阿蓬江边的黄泥沱渡口。渡口处水面宽达100余米,水深流急,暗流交错。听说红军要过河,家住坝上的50多名船工,立即组织17只木船为红军摆渡过河,一直划到天黑,才将几千名红军官兵和骡马安全渡过阿蓬江。在渡江的过程中,红军在濯河坝街上打土豪,把粮仓里的粮食分给贫苦农民。红军对群众秋毫无犯,许多群众送茶水、煮鸡蛋和蒸米粑慰问红军,红军都付了钱。不少青年看到红军是真心实意为穷苦百姓,纷纷要求参加红军。这一天,仅濯河坝街上就有10多名土家族青壮年参加了红军队伍。

红军渡江后,贺龙派副官杨德轩给每个船工两块大洋和五升米作工钱。那时,一块大洋能买两斗半米,一天挣了五六斗米,船工自然高兴。后来,为了铭记这段鱼水情深的历史,黄泥沱渡口被改为红军渡。

水车坪红军革命纪念地:红军树下重申纪律

1934年5月6日,贺龙、关向应率领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从马喇湖出发去攻打彭水,夜宿水车坪。当晚,贺龙将战马拴在皂角树上,在皂角树下召开了攻打彭水县城的誓师大会,宣传红军的革命宗旨,重申红军的革命纪律,并指着皂角树坚定地说:“我们的红军就像这棵苍劲的皂角树那样,经得起风吹雨打!”次日,红三军从水车坪出发,向彭水进发。

image.png

该纪念地位于黔江区水市乡水市社区1组,由水车坪红军纪念碑、红军树、红军树广场、红军像、纪念亭、红军革命纪念馆、红军路、红军街等组成。1982年公布为黔江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黔江区人民政府公布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该纪念地具有革命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今年,黔江区将水车坪确定为党史学习教育基地,并完善了相关标识和内容,全区各级各部门以及区外许多单位纷纷组织党员干部到这里开展缅怀革命先烈的红色主题教育活动,选择到水车坪重走红军路的旅游团队也大幅增加。

长岩岍剿匪遗址:歼灭土匪弹指间

该标语位于黔江区白土乡三塘村三组,坐东南向西北,书写于三塘盖长岩岍天然石壁上,幅长2.9米、宽0.65米,距地面1.8米,朱墨书写大字“悔过投诚者宽大”,字径宽0.3米、高0.37米;小字“张支队宣”,字径高0.21米、宽0.14米。据村民黄庆云介绍,解放前夕,此处系当地地主黄绪由居住,后被黔江县白土乡伪乡长陈典帮霸占,并以此为据点,与解放军对抗。1950年6月12日,黔江解放后解放军打进三塘盖,与盘踞在这里的陈典帮对峙,经过三天三夜的宣传斗争,大部分土匪投诚,陈典帮与解放军对抗数日,终因弹尽粮绝,率小股土匪跳岩逃生,陈典帮跳岩后被解放军活捉歼灭。攻下长岩岍后,解放军张支队长当即提笔在岩壁上写下了“悔过投诚者宽大”的红色宣传标语。该剿匪标语是黔江区目前发现少有的红色文化类型,填补了黔江区无红色标语文物的空白。

image.png

黔江红军游击大队脉东山战斗纪念地:打富济贫得民心

1934年4月,湘鄂西中央分局利川十字路会议后,红三军特科二大队改名为黔江红军游击大队,由龚昌荣任大队长,从咸丰活龙坪返回后坝乡,主要在黔江西北部的板夹溪、大路坝、两会坝、西泡一带活动。先后打了向贵清、庞继厚等10余家土豪,将他们的浮财分给当地贫苦农民。同时,发动群众抗捐抗税,取消课租和高利贷,夺取豪绅、团防的枪支弹药武装自己。不到半年就由原来的80余人发展到200多人,构成了对黔江反动势力的极大威胁。

1934年8月,驻黔敌军周化成保安团和川军黄子裳部,调集千余兵力联合进行“围剿”。龚昌荣率队退守西泡脉东山,把战旗插上最高峰诱惑敌人,然后从敌人背后杀出,使敌死伤甚多。敌人不甘失败,增加兵力再次“围剿”游击大队。为了保存实力,龚昌荣决定退守沙坝黄泥垭。在转战途中,龚昌荣腿部不幸中弹负伤,最后只好撤出战斗,在八面山鸡刨寨隐藏养伤,后被敌人发现,杀害于后坝乡新建村高梁坪。该纪念地位于黔江区沙坝镇脉东社区脉东山,具有革命纪念意义和教育意义。(代娟、黄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