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空警报,因空袭而产生。和平年代,它不仅是城市防空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成为振聋发聩的警醒之声。
为纪念在1941年“六五”大隧道惨案中罹难的同胞,警醒全市人民勿忘国耻、居安思危,1999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重庆人民防空条例》,明确规定每年6月5日上午10时30分至10时42分,在全市范围内进行防空警报试鸣放。
1941年到2021年,虽已过去整整80年光阴,但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警钟必将长鸣。尖锐而急促的防空警报声即将响彻整个山城重庆,算起来,这已经是重庆试鸣防空警报的第23个年头。
让每个市民都能听到防空警报
“现在几乎所有的重庆人都能听到警报,但知道警报是如何拉响的却少之又少。”市人防指挥中心无线警报科科长王金晶说,自己做的都是鲜为人知的工作。
重庆幅员面积有8万多平方公里,究竟是如何实现辖区的每一个角落都能响起警报声呢?
王金晶说,现在重庆中心城区的警报鸣响采用统一控制的方式,只要在人防警报统控室按下鸣响的操作键,就能把指令从中心台无线传输到其他警报台,实现重庆中心城区统一鸣响。而各区县也是采取的类似方式,同步试鸣警报。
由于重庆地形地貌复杂,传输环境不够理想,对无线电信号损耗较大。为了提升信号传输质量,增强警报覆盖率、鸣响率,重庆人防还设置了两个差转台,对信号进行中继放大。
“目前全市有1000多台警报器,每个点位的警报声覆盖范围在一公里左右,覆盖率能达到97%以上。”王金晶说,现在重庆还在不断增加警报器,如果新建小区超过10万平方米,楼顶也必须预留报警器的位置,目的是确保每一个重庆市民都能听到警报声。
如今,随着移动车载警报系统、拖挂式升降式警报系统投用,可以实现任一地区的警报鸣放。
如何确保警报系统一直保持良好运行?王金晶告诉记者,他和同事们几乎每个月都会对警报台进行巡查,从统控室到差转台,一巡查就是一整天。“巡查一来是为了保证台站的安全,二来是对设备的性能进行测试,确保它能在关键时候起作用。”他说。
每年的5月是他们巡查频率最高的时候。今年5月,他们已经巡查了4次,还准备在6月3号再做一次测试。“6月5号当天,我们至少要提前两个小时进场准备,确认供电系统、统控主机、统控软件,具体到设备上每一个按键的状态都不能放过。”王金晶说。
王金晶知道,他做的人防工作是一项十分重要且必要的工作,肩负着“战时防空、平时服务、应急支援”的责任。
六月五日响起四种防空警报
王金晶介绍,6月5日重庆上空响起的防空警报分为四种,每种警报都将持续3分钟。
预先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这是告诉人们敌军空袭即将到来,应马上行动起来,关掉水、电、气,迅速将证件、衣物、医疗用品、求生工具、简单饮食等装入应急包,快速进入人防工程进行紧急掩蔽。
空袭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这是告诉人们空袭已经开始。如果来不及时进入人防工程,则应快速选择安全位置就近隐蔽。若在室外,要注意避开高大建筑、广告牌、高压线、易燃易爆物品,远离煤气站、火源、水源等地,隐蔽在开阔地有台阶的地方或矮墙、花坛等低洼处,两手交叉放到胸前趴下,嘴巴微张,防止爆炸带来的冲击波。若在室内,则要注意避开玻璃窗、高书架、衣柜等,贴近墙角蹲好或躲到床桌下隐蔽。
解除警报:连续鸣3分钟。这是告诉人们空袭已经结束,可以走出人防工程,但依然要小心周围发生次生灾害。
灾情警报:鸣3秒,停3秒,反复30遍为1个周期(时长3分钟)。这是告诉人们附近发生灾情。
过去,防空警报只有预先警报、空袭警报、解除警报三种,汶川地震后,防空警报中专门增加了灾情警报。
大灯笼成为抗战期间“别样”防空警报
当人们谈到警报,大都会想到警报声,然而在日军空袭期间,重庆还有一种独特的防空警报器,配合警报声提醒市民防日机空袭,这便是大灯笼。
大灯笼分为红色圆形和绿色椭圆形两种,直径均大于50厘米,由竹篾或藤条编制而成,外面再包上一层透光材料,球体内可安装灯具供夜间使用。
类似于古代烽火台发出的狼烟,为预防空袭,抗战时期,重庆防空部队在各制高点、交通要道和人口稠密处都搭起了木架,用悬挂大灯笼的方式发出空袭预警信号。
预袭警报拉响时,挂出一个红灯笼,表示日军的轰炸机已经从汉口机场起飞,大约两个小时后到达重庆。人们应该尽快带上贵重物品撤离到防空洞里。彼时,消防人员会立即出动,驻扎在可能遭到轰炸的重要地点,红十字救护车也会出动,开始准备轰炸后的救治工作。
空袭警报拉响时,挂出两个红灯笼,表示轰炸即将到来。这时,人们应该迅速进入防空洞或到开阔地带躲避轰炸。
紧急警报拉响后,两个红灯笼就会被撤下,这是最危险恐怖的紧急信号,因为它代表敌机已过涪陵上空,正在向重庆城区飞行。
当敌机返航后,解除警报响起,随后会挂出一个绿灯笼,表示警报已经解除,人们可以离开防空洞安心回家。
《抗战时期重庆的防空》一书中专门分析了“六五”大隧道惨案造成的原因,除总结了日机空袭时间长、隧道内人数太多、防空设施低下及管理不善的原因外,还专门提到了当时大灯笼内燃灯损坏,避难的人们误以为敌机已飞到市区上空,致使演武厅、石灰市、十八梯这三段防空隧道内发生窒息、践踏惨案。
我们身边有不少熟知的人防工程
空袭警报响起后,应该到人防工程处避难,但你知道哪些建筑属于人防工程吗?
人防工程也叫人防工事,是为了保障人民防空指挥、通信,掩蔽人员等免受或减轻核、化、生武器及常规炸弹杀伤破坏而专门建造的防护建筑。人防工程必须能抵抗一定强度的爆炸,具备防核、防化、防生物武器的功能等,需经过检查评定合格后才能登记备案为人防工程。
过去战时的人防工程几乎约等于防空洞,洞体狭窄、阴冷潮湿,洞内通风、防火、防毒、医药、通讯设备极差;而现代的人防工程进过升级改造不仅宽敞明亮,通风装置、防火设备等也一应俱全,具有良好的指挥通信、医疗救护、物资储备功能,能充分发挥其战备作用。此外,现代的人防工程还讲究平战结合,可以变身为民生工程、经济场所、文化聚落等,为市民的日常生活提供便利,为重庆的城市形态添上彩色的一笔。因此,人防工程离我们并不遥远。
轨道交通1号线局部区域、解放碑地下环道、十八梯防空纳凉点……这些大家熟知的生活场景都是重庆开发利用的人防工程。在重庆,人防工程还可以是地下停车场、地下商场、加油站、医院、仓库、酒窖等。据了解,光是重庆的人防工程纳凉点就有100多处。
可能许多市民都想知道,自己家附近或所在地附近的人防工程到底有哪些,6月5日建成投用的重庆市人防宣教馆可以提供答案。馆内的“重庆人防”厅设有一个重点展项——多媒体互动沙盘。通过沙盘一侧的触摸屏,即可查询“我家附近的人防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