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台铺路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2-11-08 10:35:15 编辑:珍珍

■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骨干力量。近年来,我市抓深化改革,重培养支持,扶创新创业,补急需紧缺,专业技术人才事业发展成效显著。

截至目前,全市专业技术人才从2017年的160万人增加到218万人,高级和中级职称占比达到50%,初步建成了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壮大高层次人才大军

发挥引领驱动作用

专家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是党执政兴国的重要依靠力量。近年来,在市委人才办的统筹下,我市构建上下衔接、梯次递进的专家选拔培养制度体系,让优秀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壮大高层次人才大军。

“我们向上对接人社部,做好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等国家级人才推荐选拔。”该负责人介绍,在市级层面,实施重庆英才计划,选拔学术技术带头人,开展杰出英才奖评选表彰……

这些项目的开展实施,让重庆实现了科教文卫、工农业生产等经济社会各个领域专业技术人才的全覆盖,成长通道更加通畅。

高光勇就是其中之一。他是一位正高级工程师,也是重庆山外山血液净化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如今,他已从一名普通的专业技术人才,成长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此外,我市还聚焦产业发展培育人才,面向基层需求选派人才,搭建重庆市专家工作室、重庆市专家服务基地等人才平台,开展重庆市专家服务团等人才活动,为经济发展、乡村振兴育人才、增智力、添动力。

厚植青春创新力量

深入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

“我愿意定居这座魅力十足的城市,成为其中的一分子。”重庆医科大学博士后范思佳是一名从武汉来到重庆的“渝漂”。

“博士毕业前后,花费了大量的时间思考人生道路的下一站,最后决心定居重庆发展。”范思佳说,在重庆,她能明显感受到对人才的尊重。

厚植沃土,广聚英才。近年来,我市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出台进一步加快博士后事业创新发展“黄金18条”政策,投入博士后专项经费,将博士后日常资助、出站留(来)渝资助由择优资助调整为“全覆盖”,建立“站前、站中、站后”全链条资助体系,培养周期从“在站期间”拓展到“在渝期间”,畅通了博士后在渝发展通道。

截至目前,我市共有博士后科研平台517个,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3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87个、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44个、博士后创新创业园4个。累计招收博士后6643人,在站3540人。

凝聚留学归国人才

澎湃创新创业力量

“重庆作为四大直辖市之一,有着‘求贤若渴,惜才如金’的社会氛围,让人才宾至如归。”重庆邮电大学青年教师邵羽,是一名云南籍的博士,曾在国外求学和工作,最后选择在重庆安家落户。

“这是一座魅力四射,让人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正如邵羽所言,重庆聚焦产业发展,不断提升人才服务效能,为青年人才搭建发展平台,栽下栖才“梧桐树”。特别是在项目支持方面,支持青年海归人才挑大梁、当主角,为青年人才提供经费资助,激发创新创业活力。

近年来,我市实施“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支持计划”,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6000余万元,资助我市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创新项目910个。

加快人才自主培养

全面加强继续教育

今年9月,重庆英才大会首届卓越工程师大赛在渝启动,这是全国首个面向工程师群体的大型赛事。

“为深入贯彻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我们在今年的英才大会中增加了此项赛事。”该负责人说,通过举办赛事活动,希望解决一批难题、落地一批项目、引进一批人才,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支具有突出技术创新能力、善于解决复杂问题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据了解,近年来,我市聚焦数字技术工程师培养,深入实施数字技术工程师培育项目,研究制定支持数字技术工程师创新发展的10条配套措施,计划每年培养培训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数字技术领域工程师3000人左右。

同时,我市持续强化全市7个国家级继续教育基地和22个市级继续教育基地管理,会同行业主管部门,在14个重点产业领域、9个现代服务业领域,培养培训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万余人。搭建重庆市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学习平台,开展培训400余万人次。

持续放权松绑减负

纵深推进职称制度改革

没有发表过论文,重庆猪八戒网络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明跃却凭借突出的市场业绩,通过特殊人才职称认定“绿色通道”取得了正高级职称;

只有中专学历的永川区何埂镇卫生院医生吴修树,行医36年,临近退休时被破格评聘为基层全科副主任医师,圆了他的“高级职称梦”……

横向破除人才职业壁垒,纵向打破人才成长“天花板”,这场破枷锁、解难题的自我革命,在重庆越燃越旺,不断激起人才创新创业的“千层浪”——

《重庆市深化职称改革的意见》,首先就破除了“评人的不用人,用人的不参评”“想用的人评不上,评上的人用不上”等现象。目前,我市已向全部65所高校、8家“三甲”医院、5家大型企业、3所科研院所下放了高级职称评审权,向区县和市级部门下放中级评委会组建核准权,稳步推行用人单位自主评审。

与此同时,不断健全特殊人才、博士后、留学回国人员职称评定“绿色通道”,对确有真才实学的可以直接评定高级职称,累计评定3525人。建立高技能人才与专技人才职业发展通道,建立技能人才“以赛代评”职称认定通道。

为让量才的“尺子”更科学,我市还制定了向科技创新人才、企业人才、基层人才“三个倾斜”政策。比如,调整职称外语、计算机考试政策,进一步打破户籍、地域、身份、档案、人事关系等制约。

随着职称制度中的“坚冰”不断融化,“不拘一格评人才”的良好氛围在重庆逐步形成。

“党的二十大对新时代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指引了前进方向。”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继续为专业技术人才搭台铺路,抓好专家选拔培养和青年人才引育,深入实施博士后“倍增计划”和“博汇巴渝·智创未来”专项行动,确保年招收博士后保持在1000名以上并稳步增长。同时,做好卓越工程师招聘、选拔、培养、使用、激励和服务,大力吸引优秀留学人才积极投身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此外,我市将持续推出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绩效工资政策激励创新举措,深化人才评价改革;实施基层教师、农技人员职称“双定”制度改革,为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贡献人社力量。(黄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