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阳县胡玉云:不当主管偏爱种菜 小田地成就大梦想

发布时间:2021-11-15 10:00:04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何静怡

胡玉云正在基地劳作。刘冲 刘婷摄

初冬时节,外郎乡大花村9组的蔬菜基地内,依旧“春意盎然”,成排成行的卷心菜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大家千万要注意,莫把这么好的菜铲烂了。”近日,基地负责人胡玉云一边挥舞着锄头,一边提醒工人们小心锄草。胡玉云,一个土生土长的农家汉子,专业从事蔬菜种植20年。凭借勤劳踏实、敢想敢闯的干劲,他在广阔的农村天地里挥洒汗水,主动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带领村民们脱贫致富,2021年被评为云阳县“十佳农民”。



出生于1972年的胡玉云,虽然只有高中学历,却在深圳这个国际大都市混得风生水起。2001年以前,作为富士康的部门主管,他手底下管理着四五百人,每月工资近4000元。在家人朋友眼中,他可谓是实打实的成功人士。然而,2001年的一天,胡玉云却突然从原岗离职,放弃优渥的都市生活,选择回到家乡发展蔬菜事业。



“当时并不是头脑发热,而是我深思熟虑后的慎重抉择。”原来,胡玉云的“意外离职”早已“蓄谋已久”。于是乎,在离职前的两年时间里,他的身影时常出现在富士康的图书馆里。饱览各类蔬菜种植书籍,让他具备了扎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不回来,现在年薪30万还是没有问题。但是,金窝银窝都不如自己的狗窝,如果能把自己的狗窝变成为金窝窝、银窝窝,那岂不是更好!”回想起最初的决定,胡玉云半开玩笑地说道。



说干就干,干就干好。返乡后的胡玉云用自己多年打拼的积蓄,在老家流转了1.34公顷土地,开始了他的种菜生涯。三年后,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26.7公顷,但由于交通不便,种出来的优质蔬菜大部分烂在田里,坏在路上。这期间,他花光了血汗钱,每到年底结算时,面对一直鼎力支持自己的妻子,胡玉云唯有相顾无言。尽管遭遇了人生滑铁卢,胡玉云仍微笑面对。或许,努力的人也是幸运的,在危难之中,基地得到了乡政府的支持:拨款2万元修通连接路,解决了蔬菜运输难,年终奖励4个钢架大棚,育苗成功率提高到百分之九十以上。有了这份雪中送炭,基地很快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一大批质优价廉的水果黄瓜、水果玉米、大窝苦瓜、西园甘蓝源源不断流向市民餐桌。



“任何一个创业者都会遇到各种困难,比如资金、土地、技术等,在我最艰难的时候,政府帮我解决了很多实际问题。要是没有政府的支持,我可能无法坚持到现在。”创业的艰难,没有打垮胡玉云,反而让他学会了知足与感恩。 2007年,因北部新区发展需要,胡玉云让出蔬菜基地去黄岭村发展46.7公顷蔬菜基地。四年后,黄岭村成为重庆市蔬菜产业示范村,黄岭蔬菜专业合作社也应运而生。2011年,该基地再次被工业园区征用,他无条件支持国家建设,前往马沱村发展蔬菜基地。2014年,他又到外郎乡大花村发展外郎蔬菜基地,经过不断建设和完善,目前外郎蔬菜基地发展得越来越好。



种菜,事情虽小,但还得与时俱进。2016年以来,胡玉云深感原有种植模式已不适应市场需求,通过与相关企业达成共识,创新利用当地大棚秋冬闲置期,采用菜、菌轮作方式,种出了优质鲜美的羊肚菌、大球盖菇。通过五年的不断摸索、积累,该种植模式取得了不错的经济效益。如今,胡玉云拥有云阳县黄岭蔬菜专业合作社马沱基地、外郎蔬菜基地、新津蔬菜基地,种植规模达69公顷,年销售收入582万元,帮助1026户农户增收284万元,带动所在乡镇266户困难群众走上了种菜致富之路。



“我以前从事建筑行业,收入不稳定。现在在这里上班,负责技术和管理,一个月能挣6000元。”在外郎蔬菜基地干了六年的村民张继中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土专家”。此外,合作社已有11个蔬菜品种通过无公害产品认证,



拥有“念娘亲”“蔬娃”“蔬齐”“外郎湾”四个自主品牌,在城区开设了8个蔬菜直销门店、建立严格合理的生产追溯体系,确保市民吃上优质放心蔬菜。



“我们都是按照现代农业的标准来生产,智能化让风险更加可控。同时,基地所有蔬菜都达到了无公害绿色蔬菜要求,老百姓可以放心食用。”说起自家的蔬菜,胡玉云毫不吝啬地夸奖道。勇担社会责任真心回馈社会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蔬菜基地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成功后的胡玉云没有忘乎所以,反而时刻谨记回馈社会。每年,他总是以各种方式向当地农户提供优质种苗、优良种植模式,并统一培训、施肥、打药、销售,帮助农户脱贫致富,胡玉云也因此荣获2020年度云阳县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在抗击新冠疫情期间,胡玉云组织合作社每天向城区准时供应时鲜蔬菜1万公斤,有效保障了市民的菜篮子。他还积极为武汉运去爱心蔬菜,事迹在央视播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一个小小的菜篮子,关乎着大民生。“地里藏着田园诗意,也藏着百姓生活。既然喜欢和选择了蔬菜种植,就踏实地当好农民,我愿意为云阳蔬菜产业发展尽一份绵力!”胡玉云说。 (刘冲、刘婷/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