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思想+】百名校长(书记)访谈系列报道——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范永同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10-13 11:27:53 编辑:珍珍

编者按:教者,上所施,下所效也。育者,教子使作善也。陶行知先生说:“校长(书记)是一个学校的灵魂,要想评价一个学校,先要评论他的校长。”在教育领域,为人民教育事业倾洒着青春和汗水的优秀校长(书记),他们正以品牌化、特色化的教学管理实践,生动阐释着重庆教育的时代风采和品质内涵,他们秉持特色办学的理念,启迪生命智慧,陪伴生命成长。

教育是根,文化是魂。中国网新重庆推出“对话·思想+”百名校长(书记)访谈系列报道,特邀重庆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与校长们面对面,听他们讲述最生动的师生故事,传播最前沿的教育理念。

访谈嘉宾:

范永同,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教授,重庆市教育改革专家委员会委员、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廉政研究中心研究员、重庆高校网络舆情研究中心主任。曾任重庆市教育纪工委副书记、市教委监察室主任、重庆市高校纪检监察学会秘书长,长期从事党建工作、纪检监察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研究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深厚的理论功底。

主持教育部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大委托项目1项,重庆市教育规划重点项目1项,重庆市教委课题多项。公开发表相关论文十多篇,多次应邀为中纪委、教育部、重庆市纪委、提交有关反腐倡廉形势的调研报告,作为重庆市党代表,提出的多项议案被采纳。应邀为重庆市多所高校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党风廉政专题教育讲座。作为重庆市十九大精神宣讲团成员之一,多次为高校师生进行十九大精神、“两学一做”、“三严三实”、“群众路线实践活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专题讲座。

image.png

以下为采访实录:

重庆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您作为一所以工科为主的高水平高职学校的党委书记,学校党建发展成果丰硕,请您谈一谈在实现党建抓凝心聚力,开新局谋划新篇章等方面的主要措施与做法吗?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永同:抓党建与抓发展,关键在融合。学校党委坚持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构建起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思政教育与人才培养同步推进、深度融合的大党建、大思政格局。

一是选好配强党支部书记。学校党委按照“双向进入、交叉任职”要求,积极推行支部书记“双带头人”制度,让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带头人任支部书记。

二是将党支部建在教研室。在主题党日活动中融合教研室活动,统筹推进专业建设和基层党建,努力构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基层党组织。

三是积极培育和打造样板支部。树立党建标杆,充分发挥样板支部的示范引领作用,现在我校已培育出国家级样板支部1个、市级样板支部2个,校级样板支部6个。

四是将党建和育人工作、双高建设协同推进。积极构建“三全育人”工作长效机制,创新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一分钟工程”,得到《光明日报》《半月谈》《重庆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报道,学校近年先后荣获重庆市文明校园、重庆市绿色学校建设示范学校、中国石油和化工行业党建和思政工作先进单位等荣誉。

重庆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立德树人担使命培根铸魂育新人。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请问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有哪些特色做法?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永同:我校大力实施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四项工程——

一是师德引领工程。通过建立教育、宣传、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开展师德师风专题教育,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

二是能力提升工程。依托学校牵头成立的重庆化医职业教育集团、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员单位、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化工职业教育产教协同发展联盟等合作资源,建立“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

三是大师引培工程。支持企业深度参与教师能力建设和资源配置,建立学校优秀教师与产业导师相结合的“双师”结构团队;

四是人事改革工程。以健全制度为重点,以综合评价改革为突破口,构建“学校-院系-教研室”人才队伍共建机制,形成层次分明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建立重质量、重水平、重业绩的“三重”评聘制度。科学的教师分类评价机制充分调动了教师积极性,加快了人才强校建设步伐。

重庆创新教育学会会长张广义:职业教育与“制造强国”,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大国工匠”精神密切相关,大国工匠更是“中国智造”的关键所在。在“双高”专业集群建设中,化工职业学院如何发挥“样板”作用,对于培养大国工匠有哪些新的探索?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党委书记范永同:我们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脉搏,逐渐形成了培育大学生工匠精神的“三润三化”模式。

一是文化红润,取向优化。在探索过程中,学校特别关注内涵建设,充分利用周边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展以红色文化为引领、以工匠精神为核心的校园文化建设,凝练出了完备的“一训三风”等精神文化谱系。

二是教学滋润,知识精化。学校也紧紧抓住教育教学主线,实行学校教师与企业技师的双向交流制度,培育富有工匠精神的教师,打磨富有工匠精神的教案,上好富有工匠精神的课堂。

三是实践浸润,认知深化。同时强化校企合作,开展教师和师傅“双主体”跟进指导的社会实践、认识实习、顶岗实习等多种实践形式,培育学生工匠之才。(杜兴伟  郑小庆/文 、视频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