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重庆看发展】璧山坚持创新驱动 打造科技创新新高地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4-28 17:09:44 编辑:李柯佑
image.png
鸟瞰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

璧山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要节点,是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承担着倾力打造全市落实新发展理念的示范区先行区、高新技术产业集群生成示范区、城乡融合发展示范区、大健康产业集聚区、航空门户枢纽的重要使命。

党的十九大以来,璧山区在党中央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西部(重庆)科学城和重庆新机场建设机遇,加快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奋力建设高质量发展样板区、打造高品质生活示范区,谱写璧山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篇章。

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院……在璧山,扎堆出现的研究院给时处创新引领突破期的璧山注入强劲动能,打造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近年来,璧山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优生态、建平台、聚人才、兴产业”,从西部(重庆)科学城璧山片区开局起势,到大学城西区、科创小镇、创新生态社区应运而生,再到重庆中医药学院开工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成为新的名片,全区综合实力显著增强。

image.png
璧山国家高新区吸引了众多企业集聚。

优生态 创新资源加速集聚

2020年10月,重庆大学城(璧山)双创生态社区作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升级版”正式投用。这个总规划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集科研、孵化、展览、制造、生活等为一体的现代化综合社区,为科研工作者、创新创业者提供了科技、人文、产业、自然等相互交融的发展空间。

“在生态社区内,我们营造鼓励创新的文化生态,构建帮助人才专注于科学研究的人才生态,聚合科技创新平台的研发生态,催生促进科技成果快速孵化落地的产业生态,形成从种子基金到产业引导基金全链条的金融生态。”璧山高新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以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进而持续优化创新环境,促成了众多创新资源在璧山加速集聚。

过去的几年,璧山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着力引进技术领先、产业化前景好的科技成果,针对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技术约束明显的领域和环节,构建起完善创新生态。数据显示,璧山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至3.2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2.86件,研发机构数量达249家,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1%。

据了解,在营造人才近悦远来生态方面,出台“人才政策十条”等20余项制度措施,发挥“前沿飞地+高校联络站”引才平台效能,推出高端人才“人才管家”机制,全区人才资源总量突破8.5万人,累计引进培养高层次人才3465名。在打造财税金融良好生态方面,推出“助保贷”“银政通”等“八大资金池”,建立政府投资基金,开发运行区信用金融平台,帮助620家次企业获得贷款50.7亿元。在构建服务精准供给生态方面,深化“企业吹哨、部门报到”互动机制,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和“审批代办专员”制度,每年发行额度800万元的科技创新服务券,打通知识产权快速审查通道。

image.png
建成投用的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

建平台 创新成果加快转化

从2019年落户璧山后,重庆平创半导体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高性能芯片”研发为基础牵引,发展新的功率半导体技术、先进智能感知技术和高效能量转换与控制技术,并为航空航天、国防装备、新能源等重点领域提供产品技术和解决方案。“去年公司取得的订单超1亿元!”公司负责人陈显平介绍,目前,碳化硅功率器件研究成果已走向成熟的市场化,申请了知识产权20余项,年均实现产值超3000余万元。

无独有偶,重庆峰极智能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创始人熊小伏在电力领域拥有多个专利,他带领团队来到璧山后,在区应急局的协调帮助下,将企业的智能用电新产品应用到老旧小区居民家中,有效发现300余起电线隐患,助力企业迭代产品、开展示范应用。

同样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在璧山还有不少。华创研究院有限公司、鼎旺科技有限公司……成立3年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诞生发明专利200余件,成功孵化高科技企业21家、获得订单超3亿元。

这些都是璧山创新平台建设结下的硕果。几年来,该区构建起“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成果孵化全链条,培育国家级众创空间1个、部级星创天地1个;支持社会多元力量兴办创新创业综合体,引育创业黑马、中关村e谷(璧山)智创中心等孵化平台12个,力合清创等3家孵化器获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在孵企业团队累计达463家;重庆大学璧山先进技术研究院,已入驻科创团队31个,研发投入4.1亿元;重庆康佳光电技术研究院完成1203件全球有效知识产权提案,获评全市第七个市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比亚迪动力电池研究总院和轨道交通总部致力于绿色出行技术研究,具有全球领先水平的“刀片电池”实现量产,全国首条无人驾驶“云巴”投入运营。

image.png
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

聚人才 创新动力不断夯实

2019年,65岁的陈锦被良好科技创新环境所吸引来到璧山,作为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的带头人,开始“二次创业”。

“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曾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的陈锦说,近年来,璧山通过打造科研、实验、生产条件优越的产业生态环境,山绿、水清、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医疗、教育、交通等生活配套便利的民生生态环境,让人才“近者悦、远者来”,以研究院为例,目前已集聚高端科研人才200余名,获批市级新型研发机构和技术转移示范机构。

像陈锦这样在璧山干事创业的人才数不胜数。“来了就是璧山人。”过去几年,璧山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关于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全面贯彻新时代人才工作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持续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具体而言,先后制定实施“千人引才计划”“科教兴区和人才强区行动计划”等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人才“引育用留”的“全链条”政策体系基本形成;创设“璧玉计划”品牌IP,办好“科技活动周”、“重庆·璧山英才大会”、“百名专家(博士)璧山行”等活动;优化人才服务,开通人才卡“一卡通”服务,精准对接8000余人次住房保障、教育医疗等需求,投用人才公寓1400套,协调解决200余名人才子女入学问题;评选“璧山英才”48人、“璧山工匠”16人、“企业创新型人才”129人,3名人才、4个团队入选“2021重庆英才计划”。

image.png
蓝黛公司生产车间工人正在组装变速器

兴产业 创新高地强势崛起     

走进比亚迪“刀片电池”的生产车间,长96厘米、宽9厘米、高1.35厘米的单体电池,通过阵列的方式在智能机器人的操作排列在一起,像“刀片”一样插入到电池包里面。“自2019年智博会上与璧山签约后,政府支持保障到位,项目得以迅速推进,‘刀片电池’也于前年在璧山正式量产,现已向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开放共享。”弗迪电池公司负责人介绍说。

如今,璧山正迅速集聚起像比亚迪汽车动力电池生产项目、康佳半导体光电科技产业园等一批高科技项目和企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正迅速生成、创新高地正强势崛起。

事实上,像比亚迪、康佳等龙头企业的到来并不是特例,因为璧山早已布局推动现代工业集群化发展。过去几年,璧山依托中国兵装、比亚迪、康佳等龙头企业,打造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新一代信息技术、大健康四大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产值占比均达到35%。完善“科企—高成长科技企业—高企”梯式培育路径,累计培育科技型企业1462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301家、跃居全市第5位。         

与此同时,璧山还加大强链补链力度,集聚新能源汽车上下游配套企业500余家,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实现391.8亿元。围绕“云联数算用”全要素群,引进以中科曙光、脑陆科技、上海白盒子、恒渝光刻胶等为企业,推动形成上游原材料—晶圆制造—芯片设计—封装测试的半导体全产业链,半导体产业集群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78.8亿元。

image.png
技术人员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研究院研发新产品。

“下一步,我们讲落实科技自立自强要求,加快建设‘科技璧山、创新璧山’,在更广范围集聚创新资源、催生创新活力,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力争进入国家创新型城市行列。”璧山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何静怡、熊浩、李柯佑/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