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陆海新通道”是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4月26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召开重庆市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称, 近年来,重庆市按照国家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的部署,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着力畅通道、搭平台、优服务、促经贸、聚产业,通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据重庆市政府口岸物流办党组成员、副主任、省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副主任、新闻发言人胡红兵介绍,《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明确重庆为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作为重庆发挥“三个作用”的重要载体,大力推动通道建设战略部署落地落实。
自2017年开行首列广西北部湾港至重庆的铁海联运班列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从无到有、从倡议到共建、从中国西部到世界,已成为推动重庆乃至西部地区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重要动能。
按照《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十四五”推进西部陆海新通道高质量建设实施方案》要求,重庆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牵头建立省际协商合作机制,不断完善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功能,着力畅通道、搭平台、优服务、促经贸、聚产业,通道建设取得重大阶段性成效。
成效一:省际协商合作不断深化
牵头召开西部陆海新通道省际协商合作联席会议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联席会议工作规则,签订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建设等8个重点项目,推动区域合作走深走实。设立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为“13+1”省(区、市)服务。按照“统一品牌、统一规则、统一运作”原则,与沿线省(区、市)合作共建跨区域综合运营平台,加强市场资源统筹协调,打造国际化品牌。会同沿线省(区、市)和印尼、越南、老挝等国家联合发布“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重庆)倡议”,全面深化国际合作。
成效二:通道运行效益稳步提高
2017—2021年,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货运量从不到3000标箱增加至11.2万标箱,货值由5.8亿元增加至187亿元,货运量、货值分别增长37倍、31倍;货物品类从53种增加到640种,通道网络由35个国家(地区)的58个港口扩展至107个国家(地区)的315个港口。截至2021年底,累计运输超27万标箱,货值480亿元。2021年,通道运行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铁海联运班列突破2000列,再创历史新高。西部陆海新通道与中欧班列、长江黄金水道实现高效衔接,分别累计实现联运1万标箱和3万标箱。今年一季度,重庆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2.6万标箱、货值44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8.2%和23.2%,成功实现“开门红”。
成效三:枢纽网络体系不断拓展
形成“一主两辅多节点”枢纽体系,建成以团结村集装箱中心站、鱼嘴站、小南垭站、涪陵西站、洛碛站、秀山站组成的始发节点体系。先后获批陆港型、港口型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具备水陆空三种类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城市。首发中老铁路(重庆—万象)国际班列,成功开行河内至重庆的中越专列,重庆至海南洋浦铁海联运班列,通道运行线路不断拓展。同时,发挥公路运输灵活性优势,成功发运重庆援助老挝、缅甸等东盟国家防疫物资,实现“一箱直达”。
成效四:综合服务水平有效提升
联合沿线省(区、市)发布西部陆海新通道首期发展指数,首期通道综合指数为101.5,表明通道整体运行呈现良好态势。着力推广铁海联运“一单制”应用,创建“一次委托、一次保险、一单到底、一次结算”的全程服务模式,累计签发铁海联运“一单制”提单1459单,为多式联运提单物权化奠定坚实的基础。完善物流金融生态,搭建全国唯一的西部陆海新通道融资结算应用场景,为物流企业融资及支付18.9亿美元。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西部陆海新通道平台上线运行。陆海新通道重庆无水港(一期)建设进展顺利,渝黔综合服务区重庆(万盛)无水港开工建设,引导贸易、分拨、结算在重庆完成。
成效五:通道与经济发展加速融合
以市场为导向,有效对接国内外产能需求,开行重庆至印度、印度尼西亚、菲律宾等国家定制化专列,助力小康工业、宗申集团、庆铃汽车、万凯新材料等“重庆造”产品直达海外,柑橘、洋葱、柠檬等特色农副产品首次通过海运冷链原箱出口,为企业搭建稳定畅通的物流供应链。立足西部特色产业和满足居民消费需求,搭建印度进口辣椒中国西部分拨中心,马来西亚榴莲、越南巴沙鱼、柬埔寨大米、巴西冻牛肉等大量优质农产品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进入国内市场。重点提升海外供应链服务能力,在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柬埔寨等东盟国家布局8个海外仓,推动国际货源组织和集散分拨。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连接起西部地区和东盟,东盟已成为通道最主要的目的地,截至2021年底,重庆与东盟国家累计运输货物9万标箱,货值280亿元,“通道带物流、物流带经贸、经贸带产业”效果日益凸显。(郭辉、木兰、何静怡/文 李柯佑/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