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重庆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发布时间:2021-11-02 16:42:53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吴婕


10月29日,重庆市政府正式批复设立重庆黔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标志着渝东南首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落户黔江,也意味着黔江区历经3年奋斗终于圆梦。

“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并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黔江区委书记徐江表示,黔江区将认真对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凝聚全区之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列出清单、补齐短板,全面提升黔江科技创新能力,高质量打造“以认促建”市级高新区样板,助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image.png
园区标准化厂房


全力创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地处武陵山区腹地的黔江,是国、市定位的武陵山片区中心城市之一和渝东南中心城市。对此,黔江对于创新促发展有着更高的要求。

“创建市级高新区,是黔江创新发展的必然选择,有利于黔江更好地贯彻实施国家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协同渝东南参与武陵山区竞争、协同、发展。”黔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近年来,黔江区委、区政府全面落实国、市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把创新摆在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位置,大力弘扬“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新时代黔江精神,始终把创建市级高新区作为促进黔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抓手,举全区之力创建市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建设渝东南科技创新中心。


image.png
高新区规划图


据悉,2018年,黔江区正式启动创建工作。为坚定创建决心、确保创建成功,成立了市级高新区创建指挥部,由区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5位区领导任副指挥长,统筹推进相关工作。区级相关部门强化联动、形成合力、狠抓落实,并从主要经济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形成良好的创建氛围。编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规划和战略规划、印发实施意见和工作方案、制定科技创新扶持政策,为创建工作提供了机制保障、行动指南和政策支撑。同时筑牢创新创造发展“硬核”,实现“创新发展水平整体提升、核心产业链条更加完整、开放合作模式更加有效、创新发展机制逐步成型”目标。

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今年10月19日,黔江市级高新区创建通过专家组现场论证,并于10月29日获得市政府正式批复。“真是不容易!”谈及黔江成功创建市级高新区付出的努力与艰辛,该相关负责人心中充满感慨。

巩固拓展

“创建核心指标23项达标20项,3个未达标指标差距较小,总体符合市级高新区‘以认促建’试点条件。”该相关负责人表示,黔江将按照“以认促建”的思路,加快转型经济结构、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切实巩固拓展创建成果,确保按期高质量完成试点任务。


image.png
科技企业孵化器


“以认促建”,关键在“建”上。自创建工作启动以来,黔江区着力以“文旅融合”为特色,打造一批具有区域特色的产业链,积极构建完善的高新技术发展体系,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目前,黔江科技型企业达到350家,占渝东南的28.5%;高新技术企业达37家,占渝东南的56.1%。

为全面如期完成“以认促建”任务,到2024年全面达到市级高新区建设标准,黔江区将积极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同发展,重点发展智慧文旅、新材料、蚕桑丝绸、大健康“1+3”的高新技术产业链,加强全产业链打造,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同时,做实做好“高”“新”“特”三篇文章,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产学研协同创新等发面发挥标杆作用,强化科技、人才、政策等要素的优化配置,完善技术研发、技术转移、企业孵化到产业集聚的创新服务和产业培育,形成“科技创新为动能、产业发展为支撑、文旅融合为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创新突破

“在巩固拓展的基础上,当务之急是要尽快实现3个未达标指标全面达标。”该相关负责人表示,针对“二三产业产值、高新技术企业、实际利用外资”3个未达标指标,我们将实施创新突破,深度挖掘潜力,健全完善机制,围绕“高”“新”“特”三个关键,全力开展“补短板”行动,确保各项指标高质量达到认定要求,着力打造全市“以认促建”市级高新区样板,建成具有区域特色高质量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image.png
高新区科技展厅


一方面,将深度挖掘“内外兼修”潜力。以地方特色产业为主导,着力在集聚创新资源、培育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上下功夫。围绕智慧文旅、蚕桑丝绸、新材料、大健康等4个产业链,全面推行“链长制”,实行“一链一策”,依托黔江蚕桑优势资源,着力构建完备的缫丝、织绸、服装、艺术品精深加工等茧丝绸精深加工体系,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重大工程建设需求为导向,建设具有竞争力的先进有色合金材料、玻璃纤维及复合材料产业基地。进一步深化高新区体制机制改革,以“管委会+平台公司”方式,将园区的主要职能放在科技创新、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上,形成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让科技创新成为黔江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另一方面,将健全完善“统分结合”机制。以创建国家级高新区为目标,加强研发平台和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力争2024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70家,第二、三产业产值达到700亿元以上,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00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5%,各项指标全面达到市级高新区认定要求;到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家,第二、三产业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专业研发机构和科技服务机构达到120家,高新区研发投入强度达到4%,在渝东南的引领示范作用进一步增强,总体具备创建国家级高新区的条件;到2035年,区域中心城市作用发挥更加突出,创新能力、科技实力和产业核心竞争力处于武陵山区领先地位,建成具有区域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推动黔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罗跃/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