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子昂故里四川省射洪市,陈子昂遗迹共有三处: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龙宝山陈子昂墓、武东山陈子昂故居遗址地(金华镇武东村、天宝村境内)。
子昂故里,是一历史地理学名称,其核心区在陈子昂故居遗址地武东山。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龙宝山陈子昂墓已先后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遂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关部门以此为陈子昂文化核心载体,先后开发了金华山陈子昂读书台风景区、“两江画廊•文宗苑”陈子昂文化风景区。唯有子昂故里核心区陈子昂故居遗址地武东山至今处于“三化”状态:学术研究空白化、遗址保护遗忘化、文旅开发荒弃化。子昂故里“空心化”,已是不争的事实。抛开陈子昂故居遗址地武东山,子昂故里这张名片,还有厚重的底色和依据么?或者说,还名实相符么?
子昂故里这一历史地理学名称,其价值、意义在射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直以来,因习惯性忽视,子昂故里都只在空间位置上受到关注和重视,即“当在今射洪县武东乡沙咀村四社(今射洪市金华镇武东村),即武东山下的张家塆……”(王传玉、黄荺《陈子昂故宅考辨》,四川省射洪县陈子昂研究联络组等编《陈子昂研究论集》,中国文联出版公司,1989年12月第1版,第286页)。而其时间、历史上的位置,不论是既有认知还是学术研究,都一直处于模糊、含混的缺失状态。这一长期存在的缺陷,使子昂故里这一历史地理学名称严重蹩脚、残缺,严重消减、削弱了其深厚的人文核心价值。这就造成陈子昂文化研究、推广及射洪文旅、形象外宣上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说不清、道不明、唱不响“子昂故里”起源于何时?迄今究竟有多少年历史?
2019年6月24日,时任射洪县委书记、现任遂宁市人民政府秘书长蒋喻新在《遂宁日报》刊文《推进文旅兴县,建设区域文化中心》,提出“深挖唐之诗祖陈子昂各种文旅元素”,把射洪建设成为区域文化中心。在时任射洪县委常委、县委宣传部部长,现任射洪市政协主席邓茂关心下,在原县文联(今市文联)、原县社科联(今市社科联)、原县文旅局(今市文旅局)、四川来者文旅公司和金华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下,陈子昂研究会确立了先贤陈子昂在其故里射洪的三大遗迹之一的陈子昂出生地、陈子昂故居遗址地、陈子昂家族聚居地武东山作为学术研究基地的长远规划。作为公益性质的民间业余文化社团,陈子昂研究会在严重缺乏学术力量与学术积淀,个人毫无报酬甚至自贴费用的情况下,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2019年6—10月开展了为期5个月的陈子昂出生地、故居地及陈子昂家族聚居地武东山的大型考察调研活动。考察、研究者先后前往“盐都”自贡参观、考察盐业文化,并走访了县、市、省图书馆、省地方志办、省盐业总公司相关单位30余家,与老一辈文化人、老盐工40余人座谈,购买、翻印文献资料近40部(篇),撰写完成近7万字的《武东山地区陈子昂文化、射洪盐业文化及文旅融合调研报告》。《陈子昂故里补考》(刊发于《文史杂志》2020年第5期)正是这次考察调研活动取得的重大学术成果之一。
在基础社科理论研究上,一篇学术论文,有无学术价值,有无创新之处,不在于其外在形式和篇幅长短,而在于内在品质。《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填补了子昂故里陈子昂三大遗迹之一陈子昂出生地、故居遗址地、陈子昂家族聚居地武东山学术研究的空白,首创、开辟了陈子昂出生地、故居遗址地、陈子昂家族聚居地武东山陈子昂文化学术研究新领域,弥补、完善了子昂故里作为历史地理学名称在时间起源上的重大缺失,对子昂故里核心人文历史的溯源、定位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子昂故里这一射洪引以为豪的文旅推广、形象外宣名片第一次有了完整的历史地理学意义。
子昂故里核心区武东山,其溯源停留在陈子昂出生的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西魏置县,北周正名”的西魏(554—557年),显然不当,子昂故里的时间节点、位置,应追溯至陈子昂先祖“避晋不仕、隐居武东山”的西晋政权建立时期。《陈子昂故里补考》是继20世纪80年代王传玉、黄荺《陈子昂故宅考辩》后,第一篇从时间上研究陈子昂故居地武东山的原创学术论文。在学术上,陈子昂故居地、陈子昂故里这一历史地理名称,应包含时间、空间两大摡念,即宇与宙、世和界的时、空界定。只有从“时、空”两大维度有了明确定位,子昂故里这张射洪人引以为豪的名片,在学术上才是完整的,或者说才是健全、成立的。《陈子昂故宅考辨》一文仅以“陈子昂故宅”为一个平面点为研究对象,在空间上、地理位置上论证了陈子昂故宅遗址,亦即子昂故里在今射洪市金华镇武东山张家塆,忽略了将子昂故里核心区武东山作为独立、完整的研究对象。在历史上、时间上进行全面考察、论证,造成子昂故里这一历史地理名称在时间上的长期缺失,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弥补了《陈子昂故宅考辨》的遗漏与缺陷,第一次以武东山作为独立、完整的学术研究对象,从时间轴、空间轴两大纵、横立体切面进行深度解剖、发掘、研究;第一次从时间维度上论证、确定了陈子昂家族不迟于西晋政权建立的公元266年开始隐居武东山,武东山历史上存名至今不低于1755年。这一重大学术成果,第一次使子昂故里在时、空两个维度上拥有了完整的历史地理学定义。从此,子昂故里,时间起源不再含混不清、简单停滞于陈子昂出生的初唐高宗显庆时期,或射洪置县的西魏恭帝时期。在陈子昂文化研究、推广及射洪对外宣传和文旅推广上,《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将子昂故里核心人文历史向前推进近300年,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未来深远影响。
当然,《陈子昂故里补考》既是首创性、填补空白性研究,也许与许多开创性成果一样,可能还存在粗糙、疏陋等不尽完美之处。但“学如积薪,后来居上”,在后继者的不断努力下,子昂故里溯源和武东山陈子昂文化研究新领域,一定会涌现出更多重大成果。金秋十月,在子昂故里,遂宁市文旅大会和陈子昂诗歌节即将隆重启幕,射洪市重大文旅项目“两江画廊•文宗苑”也将盛大开园。正如中华文明五千年,炎黄子孙从未苛求和质疑一样,面对来自全国的尊贵客人,热情好客的子昂故里人完全可以清晰、深情、自豪地唱响:“子昂故里,已经等您1755年!”
2021年7月初,遂宁市委书记李江在调研射洪重点文旅项目“两江画廊•文宗苑”时,要求“要把子昂文化发掘到极致”。《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在当前子昂故里陈子昂研究上,有着重要的现实引领作用。
在学术成果应用、转化上,《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对地方文化繁荣、经济发展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在子昂故里陈子昂文化旅游区和全市全域文旅发展、建设及武东山地区乡村振兴上已产生重大现实影响和指导意义。
陈子昂故里补考
关于唐代诗人陈子昂的故里,在四川射洪县计有四说:一以为是伯玉乡之伯玉村,二为龙宝乡,三为武东乡文峰村,四为武东乡沙嘴村张家塆(现金华镇武东村)。射洪学者王传玉与黄筠的《陈子昂故宅考辨》以第四说为确切,然而未作详考,今谨为补正。
武东山,位于四川省射洪市境内,金华镇武东村、天宝村分布山下。武东山南麓张家塆,是陈子昂出生地、故居遗址地和陈子昂家族隐居地。武东山的主峰,现称天宝寨。2005年版《射洪县志》载:“天宝寨,位于金华镇武东马家沟之间。由复兴镇的虎杨瓦厂垭,经祠公垭、董家梁、陈家山、楠木垭、罗盘顶、水洞山、罗家山、天宝寨、将军脊,至金华镇的武东狮子山,到涪江边。主峰长14.4千米,相对高度220—300米。最高山峰是金华镇的天宝寨,海拔674.4米”,被誉为“川中第一峰”。经考证,1985、2005年版《射洪县志》记载的天宝寨就是清康熙、乾隆、嘉庆、光绪《射洪县志》记载的武东山。事实上,这两部新《射洪县志》“天宝寨”条目记载的山系、山脊,当地民间仍称为武东山。武东山,唐代应该仅限于今主峰天宝寨为中心、包括陈子昂故居遗址地张家塆、位于天宝村、武东村境内的一段山脉。
陈子昂,字伯玉,初唐梓州射洪人,公元659年,出生于今金华镇武东山。公元676—678年,在金华山(县学)读书。公元682年,进士及第。公元684年,以《谏灵驾入京书》受武则天召见,拜麟台正字。公元686年,随乔知之北征同罗、仆固。公元689年,迁升右卫曹参军。公元691年,丁继母忧解官返里,居武东山。公元693年,服终擢升右拾遗。公元694年,陷冤狱,翌年狱解。公元696年,从武攸宜东征契丹。公元697年,回程途中写下了千古绝唱《登幽州台歌》。公元698年,辞官回乡,归隐武东山。公元700年,被县令段简“附会文法”,迫害至死,享年42岁。
武东山之存名,历史悠久。“武东山,县东七里。《與地纪勝》:武东山,在射洪县东十里。《方與考要》:武东山,唐《陈伯玉集》:陈方庆好道,隐于此。有唐朝道观遗址。旧《通志》:以经武水之东为名。武水即涪江也。”武东山因位于涪江之东而得名。公元693年,陈子昂为其叔祖陈嗣撰写的碑文《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记载:“君讳嗣,字弘嗣,其先陈国人也。汉末沦丧,八代祖祗,自汝南仕蜀为尚书令。其后蜀为晋所灭,子孙避晋不仕,居涪南武东山。”陈祗,陈子昂叔祖陈嗣八代祖,即陈子昂十代祖,为陈子昂家族入蜀始祖。陈祗“自汝南仕蜀”,当在蜀汉政权期间(221—263年)。公元263年,曹魏(213—266年)灭蜀汉。控制曹魏政权的司马氏家族,公元266年建立西晋政权(266—316年)。蜀汉景耀元年(258年),陈祗在“尚书令”任上去世。“其后蜀为晋所灭,子孙避晋不仕,居涪南武东山。”陈子昂第六代祖陈太乐为武东山新城郡司马,而其远祖在六代祖之前即在武东山一带与“唐、胡、白、赵五姓置立新城郡,部制二县,而四姓宗之,世为郡长”。据此可知,公元266年,蜀汉政权被曹魏、西晋灭后,陈祗后代即隐居于武东山。考虑之前就完全可能存在武东山之存名,不会迟于公元266年,距今(2019年)至少1753年。
唐时,射洪县城在今金华镇,县城至武东山张家塆的“县道”,是从今金华镇过河,经麻柳井、泡桐树,越武东山,从将军碑、张家塆下山,过沙嘴,沿马家沟而上,过上硔桥……经今复兴镇出县至盐亭(经初步考查,至今还有古“县道”遗迹),与今天的“金蓬”公路至武东山张家塆比,路程更近。因此,古时“武东山,县东七里……”“武东山,在射洪县东十里”的记载,虽略有差异,还是可信的。据王传玉、黄筠《陈子昂故宅考辨》一文考证,陈子昂故居遗址,即位于武东山南麓(今金华镇武东村)、将军庙下的张家塆一名为“跑马地”(又名“道子地”,相传为陈子昂年少时骑马射箭之地)、面积约十亩的二台坡地。可以看出,唐时陈子昂故居与今天一样,同样位于“县道”上,交通便利。
“真谛寺,县东七里武东山下,陈子昂故宅在其左。有晖上人者,子昂时与之往还。”陈子昂年轻时与高僧晖上人过从甚密、吟诗酬唱的“真谛寺”遗址位于张家湾跑马地内侧山麓圆堡嘴。伯玉祠遗址位于张家湾外不远处。迄今,还有陈氏后裔100余人生活在武东山下武东村棚子沟、武东山上天宝村龙洞坪。20世纪50年代人民公社时期、80年代初乡镇人民政府时期,武东山作为所在地行政建制“武东公社”、“武东乡”一直沿用,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撤乡建镇”辖于金华镇。武东乡行政建制撤销后,所在地场镇仍称为武东场。1992年,陈子昂后裔及乡亲集资在武东山张家湾路口修建、著名书家魏传统题名的砖混结构牌坊“子昂故里”,至今屹立于“金蓬”公路边。1700余年来,武东山地、名一致,延绵至今。
名扬典籍,历代诗人纷至沓来
作为陈子昂出生地、陈子昂故居遗址地和陈子昂家族隐居地的武东山,首次文献记载出现于公元693年,即陈子昂居蜀为母守丧期间替其叔祖父陈嗣撰写的《梓州射洪县武东山故居士陈君碑》。其后,武东山的地名相继出现于陈子昂为其逝去的堂弟、父亲逝世后撰写的铭文。公元694年,陈子昂为其堂弟陈孜撰写的墓志铭《堂弟孜墓志铭并序》:“君讳孜,字无怠,其先陈国人也……时年三十五,是岁龙集癸巳,有周长寿二年秋七月也,卜兆不吉,权殡于真谛寺之北园……君家世坟垅在武东山。”公元699年,陈子昂为其父撰写的墓志铭《府君有周文林郎陈公墓志文》:“公讳元敬,字某,其先陈国人也。五世祖太乐,梁大同中为新城郡司马,生高祖方庆。方庆好道,得《墨子五行袐书》、《白虎七变法》,遂隐于郡武东山。”公元700年,陈子昂被射洪知县段简“附会文法”迫害致死。
卢藏用(约664—约713,唐代诗人,官至左拾遗、礼部侍郎,兼昭文馆学士),是陈子昂诗文变革的积极支持者,也是陈子昂至交。公元701年,卢藏用收集整理陈子昂遗文,编为《陈子昂集》十卷,并为之作序,赞其“卓立千古,横制颓波,天下翕然,质文一变”;又为陈子昂撰写《陈氏别传》:“陈子昂,字伯玉,梓州射洪县人也。本居颖川,四世祖方庆,得《墨翟秘书》,隐于武东山,子孙家焉,世为豪族……”武东山,首次走出陈子昂为其家族撰写的墓志、铭文,传载于其家族之外历史名人撰写的碑文典籍和文学作品。
唐大历年六年(771年),赵儋撰《大唐剑南东川节度观察处置等使戸部尚书兼梓州刺使兼御史大夫鲜于公为右拾遗陈公建旌德之碑》(简称“旌德碑”),不仅再次记载了陈子昂先祖隐居于武东山的史实,还特别提到“拾遗之文,四海之内,家藏一本。”
历代不乏诗人、名人接踵而至,登临武东山,凭吊故居,追慕先贤。公元762年,“诗圣”杜甫从梓州来射洪武东山拜谒陈子昂故居,留下《陈拾遗故宅》一诗,赞誉其“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描绘陈子昂辞世60余年后,其故宅“拾遗平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淡故园烟……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璧滑,灑翰银沟连。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从杜甫诗句可以看出,陈子昂同一时代好友通泉县尉、官至宰相的重臣郭元振,南部县尉、唐中宗景龙中官中书侍郎赵彦昭曾来武东山与陈子昂盛会一时,留题宅壁的墨迹可为证。杜甫当年所走过的思贤桥,位于武东山下、陈拾遗故宅前,后人取思子昂之意。相传杜甫当年住过的客栈遗址也在武东山下的马家沟。
有“清贫太守”之誉的清代射洪梅溪人(现射洪复兴镇三江村,与陈子昂故居遗址武东山阰邻)、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举人、天津知州张星瑞(字薇垣,号玉垒),或去县城求学,或宦游回乡,路过陈子昂故居遗址,曾凭吊、赋诗《陈拾遗故宅诗》,赞叹陈子昂“才雄一代未攀龙,留得诗文四海宗。水远山高环故址,模糊碑石碧台封。”从张星瑞诗可知,陈子昂故居遗址武东山“水远山高”。
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张家湾“碑石碧台”,陈子昂故居遗迹尚存。清嘉庆(1796—1820年)举人赵燮元《经陈伯玉先生故宅》诗云:“独坐山上祠,武东山下土……芳草惨不言,野鹤避人舞”,仅一百余年,武东山张家湾陈子昂故居遗址,已是“芳草野鹤”了。时光弄物,令人唏嘘。
在陈子昂笔下,武东山“皎皎白林秋,微微翠山静”“岩庭交杂树,石濑泻鸣泉”“蛱蝶怜红药,蜻蜓爱碧浔”;宅居武东山,陈子昂“禅居感物变,独坐开轩屏”“水月心方寂,云霞思独玄”“忘机委人代,闭牖察天心”。武东山,乃川中盆地腹地最高山,独出云岫,林木丰茂,空气清新,泉水潺潺,民风淳朴,是天然的养生、养老福地。从西晋初年开始至陈子昂,其家族已在武东山繁衍生息十余代近400年。陈子昂五代祖陈方庆,得《墨子五行秘书》《白虎七变法》,好道不仕,隐于武东山;四代祖陈汤,萧梁末年辞去新城郡……主薄,归隐故居武东山;叔祖陈嗣,“辍千禄之学,修养生之道,山壑高居,农野永岁。雅闻汉有王丹者,隐居不仕……遂保先君武东山之故居……养德退耕以求志。”父陈元敬,“潜道育德,穆其清风……饵云母以怡其神”。陈子昂则“晚爱黄老言,尤耽味《易》象,往往精诣。”公元683年,陈子昂进士及第“求涉引,无成”回乡居武东山期间,从晖上人游,学道求仙,“信夫人之好道,爱云山以幽求。”公元686年,陈子昂随乔知之北征同罗、朴固途中,见“河洲草木无他异者,惟有仙人杖往往丛生……余家世好服食,昔尝饵之。”公元691年,陈子昂丁继母忧,守制居武东山:“犹忆林台友,栖真隐大霞。还丹奔日御,却老饵云芽。”
公元698年,陈子昂以父老罢职归侍,隐居武东山,“构茅宇数十间,种树采药以为养”。有记云:“酒既醉,琴方清,陶然玄畅,浩尔太素,则欲狎青鸟、寄丹丘矣。”总观而言,“轻财帛,览经史,炼云丹,饵地骨”,是陈子昂及其家族道家养生文化的特点。武东山,作为陈子昂出生地、故居地和陈子昂家族隐居地,蕴含了丰富的陈子昂道家文化和陈子昂家族养生文化,体现了陈子昂文化的丰富性和多元性,是陈子昂文化尚待发掘的又一新载体,为我们展开了陈子昂研究又一新领域,魅力无限。
(《陈子昂故里补考》一文原载《文史杂志》2020年第5期,“方志四川”发布时有删改)
作者简介
谢德锐,1963年生,四川省射洪市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射洪陈子昂研究会会长,射洪市重大文旅项目“两江画廊•文宗苑”“两江画廊•合江村”文化顾问。诗词、诗歌、散文作品散见《中华诗词》《长白山诗词》《四川诗歌》《遂宁日报》《川中文学》《文化遂宁》等报刊。
(供稿单位: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