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从大山走出的大学生,有一个万亩桃园梦

发布时间:2021-09-02 13:05:56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李柯佑

用“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来描述姚丽华最合适不过,她是一位从老家大山深处走出的第一位大学生。多年后,凭借自身努力事业有成后不忘家乡,毅然回乡创业支援家乡建设,引进“台湾蜜露”、“台湾白云”高山水蜜桃品种,带领群众共同致富。

image.png

知识改变命运从大山走出第一位大学生

姚丽华是重庆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毛坝乡毛坝村人,现年43岁,幼年生活的地方贫穷落后,山高路远。“春秋季节雾霭沉沉、冬季冰雪覆盖。”“穷”成了这里的代名词,姚丽华就出生在这样一个叫孙家坡的小山村。

虽然生活艰苦,条件落后,但姚丽华读书特别用功,回忆起现在拥有的一切,姚丽华说特别感谢当年父亲的坚持。

“那时候很多身边人都劝父亲,说女孩子读那么多书没用,不如早点出去打工找钱。”姚丽华回忆,那时候家里太苦了,住的地方水电不通,照明都是点煤油灯,上学要翻山越岭2个多小时,身上穿的衣服靠别人捐赠……

“知识改变命运,正是因为穷,才要想尽一切办法读书,以后才有出路。”父亲没有受别人影响,坚持让姚丽华完成学业。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姚丽华牢记父亲的教诲,读书非常用功,成绩常年名列前茅。

1995年,姚丽华到河南郑州求学,成了当时村里走出大山的第一个大学生。毕业后与同是农村出生的老公成了家。结婚后,夫妻俩在当地打拼20年,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事业蒸蒸日上,日子越过越好。

image.png

返乡创业带动乡亲共同致富

故土难离,虽远嫁他乡,但姚丽华时刻也在关注家乡的变化,希望能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事。近几年,父老乡亲的日子虽有起色,但不少青壮劳力的外出,老家大多是留守老人和小孩。

“老家要发展,必须要有产业带动。”姚丽华说。她打算在老家发展产业,把农村剩余劳动力利用起来。这样一来,不仅可以实现自己回报家乡的梦想,还可带动父老乡亲共同致富。

2017年,华夏精农集团正在全国寻找适合的土地发展种植项目,与该公司有合作关系的姚丽华立刻想到了自己的家乡。

“我邀请相关专家对老家的土壤和气候条件做了多次考察分析,毛坝乡地处乌江水系与沅江水系“分水岭”大阪营原始森林内的圆梁山麓,地形多为高盖丘陵,平均海拔10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18度,日晒充足,云雾缭绕,植被茂盛,是种植高山水蜜桃的最佳环境。”姚丽华说。

当年年底,姚丽华从村民手中流转1000多亩土地,并注册成立酉阳县百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着手高山水蜜桃基地的打造,同时推进大棚火龙果观光采摘园试点建设。

“姚老板为人和善大方,我从2017年就常年在基地务工。”村民毛桂华笑着说道,毛桂华是毛坝村3组的村民,2015年前和丈夫一直在外务工,家中只留70多岁的老人和正在上学的小孩。后来,娃儿出了车祸,毛桂华便回到老家。

“回来后只能照顾老人和小孩,置办一点传统的农作物。”毛桂华说。后来,姚丽华的基地开始打造,毛桂华就把家里的几亩土地流转了出去,同时和丈夫一起到基地务工。

“现在我夫妻俩一年能在家门口找7万多块钱,不仅能照顾家中的老人小孩,还不用在外奔波劳累了。”毛桂华笑着说。

同村的吴德志今年60多岁,跟毛桂华一样在基地务工,空闲时间就养几头猪,种点玉米、洋芋之类的农作物,一年下来,仅基地的务工费就能收入3万多。

“年纪大了,在家门口就能找钱很方便,家中的土地流转出去也不得荒置。”吴德志说。

目前,姚丽华公司固定员工有30名,带动100多户农户通过土地流转、基地务工的方式增收致富,每年的劳务支出达100多万元。栽培的水蜜桃上市后,因其皮薄多肉、味甜多汁、入口即化的独特口感深受消费者喜爱,被爱桃人士誉为“琼浆玉露”、“瑶池珍品”。

image.png

探索新模式做大做强产业

“高山水蜜桃基地总投资1000多万,已完成一期的基地设施建设。”姚丽华说,毛坝乡是高山纳凉避暑点,我想把水蜜桃基地打造成为春赏花、夏纳凉、秋摘果的乡村旅游点,让乡亲们吃上旅游饭。

“现在正着手推进品牌打造工作,同时根据市场行情酌情扩大产业规模,梦想是最终打造万亩桃园,带领更多的乡亲共同致富。”姚丽华表示。

目前,姚丽华正计划跟酉阳旅投集团洽谈,把水蜜桃打造成文创产品,在更多乡镇推广高山水蜜桃种植,结合旅游、田园采摘观光、高山纳凉避暑等方式探索旅游+采摘体验的产业经营模式。(储潇/文、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