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十载砥砺前行,十年春华秋实。党的十八大以来的十年,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极不平凡的十年,也是重庆城乡建设飞速发展、城乡样貌不断迭新的十年。10月25日起,在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的指导下,中国网新重庆推出“非凡十年城建答卷——2022年共话重庆城市建设这十年”专题栏目,全方位多层次地讲述和展示重庆城乡建设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本期报道:重庆渝中区
近年来,渝中区住建委积极顺应城市发展新趋势,统筹生产、生活、生态、安全需要,深化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推进城市更新,持续推动渝中城市高质量发展,努力在渝中区“四化”“四区”建设中贡献力量。(四区: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四化: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
在行动上下功夫 提升城市品质
过去十年以来,渝中区城市品质有了质的提升,城市之美直击人心,让市民、游客拥有了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
轨道建设加速推进。十年间,轨道1号线朝天门站、轨道6号线、轨道9号线陆续开通。目前,轨道5号线一期、轨道10号线二期、轨道18号线、轨道18号线北延伸段、轨道27号线正有序推进建设,其中10号线二期计划于2022年底通车运营。成功推动轨道18号线延伸串联十八梯、湖广会馆、朝天门等重点区域,弥补下半城轨道线网不足的遗憾,完成了《轨道交通26号线重庆站至江北城段工程可实施性研究》,积极争取26号线在解放碑设站,上述项目与轨道1、2、3号线串联成网,渝中区目前轨道交通密度达1.36公里/平方公里、位居全市第一。另外,曾家岩大桥、朝天门隧道、红岩村嘉陵江大桥及红岩村隧道项目建成投用,南纪门大桥、东水门大桥品质提升等项目计划在2022年底完工、千厮门大桥品质提升项目计划在2023年完工,极大丰富了市民出行通道。
整体提升“两江四岸”优化岸线功能。大力推进19.1km沿线建设,实施两江四岸项目9个。目前黄沙溪片区岸线提升、东储段项目建成,为市民提供了亲水休闲空间。朝天门片区整治安全隐患与维修加固工程、李子坝片区等7个项目正在建设。
持续完善山城步道慢行系统。半山崖线步道渝中区支线、西南大区步道、环城墙步道等市级步道基本建设完成,115公里“一带六横十六纵”步行系统基本形成,依托传统风貌区、山城老街区、特色老社区为路径串联文旅资源,以“山水游”、“都市游”、“文化游”三大主题推出步道游线,“慢行城市”氛围进一步烘托,渝中区集“街巷步道、滨江步道、山林步道”于一体的“山城步道”特色品牌逐步彰显。
公共停车场供给进一步加大,供需矛盾持续缓解。新增停车位逾1.5万个,进一步完善停车设施布局。多措并举建成鹅岭公园、棉花街、交通街等多个停车场,持续缓解老旧小区、景区停车难问题。近期,十八梯传统风貌区停车场项目已竣工;中华路小学停车库项目一期完工;文化宫停车库项目累计完成进度逾95%;马鞍山停车库项目、张家花园老旧小区停车库项目正在有序推进中。
深化研究一批前期项目。策划前期项目超过80个,开展率100%,项目涵盖片区交通研究、街区风貌提升、公共交通接驳、轨道线网优化、人行过街论证、步行系统完善、地下空间衔接等多个方面,为渝中提升基础设施服务水平、改善城市风貌打好基础。
深入城市更新行动 治理成效凸显
近年来,作为国家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渝中区深入推进城市更新行动。
高位统筹、系统谋划。成立由书记和区长任双组长的城市更新工作领导小组,构建渝中区城市更新“1+1+N”政策体系,以政策创新打通政策卡点、工作堵点。制定《渝中区城市更新规划》,明确整体更新、综合整治、风貌保护等3种模式,引领未来城市更新发展。划定5大更新片区,推进16个城市更新试点示范项目。戴家巷、山城巷、一厂影视园、贰厂文创园、上清寺V营、白象街、解放碑-朝天门大道、东村56号等8个项目已完工。十八梯、水巷子、鲁祖庙等5个项目建设正有序推进,大鹅岭等3个项目正在推进前期方案论证。
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坚持“消隐患、补功能、提环境、留记忆、强管理”15字原则,从2019年渝中区启动新一轮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以来,已完成约270万平方米的老旧小区改造任务,正在推进约486万平方米老旧小区的改造提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对2021年落实有关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实干成效明显地方予以督查激励的通报》,渝中区“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棚户区改造、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多举措实施缓堵促畅和路网更新。积极推进缓堵促畅和化龙桥示范片区、上清寺片区及下半城片区路网更新工作,印发路网更新实施方案项目清单和交通缓堵促畅工作方案项目清单,截止目前已完成上清寺中山四路、彭家花园、虎头岩隧道、金马小学等堵点治理,共计完成堵点治理项目15个。
稳妥推进棚户区改造工作。坚持“留改拆增”并举,尊重群众改造意愿,突出城市发展需要,圆满完成棚改国家任务数,逐步实现棚户区“危房消隐患、小房变大房、旧房换新房”。
满足群众住房需求 民生保障更加到位
“安居才能乐业”,住房问题是关系民生的大事。近年来,作为国家首批中央财政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的试点城市,渝中区抢抓机遇加快试点步伐,多渠道保障区域内居民、新市民、青年人才的基本住房需求,建立健全住房保障体系。
持续探索保障性租赁住房发展。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以盘活存量为主、改建和新建为辅,走出租金可承受、企业运营可持续、城市品质可提升的路子。渝中区以保障性租赁住房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的思路,打造了“政策”+“国资”+“市场”保障性住房租赁项目——中山四路83号“建融家园”,该项目于2022年9月27日在北京开幕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展区展出。
实现廉租住房保障“应保尽保”。通过发放租赁补贴、实物配租、入住市级公租房三种方式对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简称“双困家庭”)落实政策红利。一是在安置房中通过配建、购买等方式筹集房源,定向对棚改区域的“双困”家庭定向配租;二是对自行租赁住房的“双困”家庭发放租赁补贴。三是争取市级公租房房源,引导已领取租赁补贴的“双困”家庭申请摇号入住。
精准落实人才安居工程和市级公租房惠民政策。2019年来,与长租公寓企业合作打造人才公寓,已累计筹集500余套房源作为我区人才用房。今年即将推出1440套人才公寓,积极满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职住需求。
三千年江州府,八百年重庆城。过去十年,渝中区作为重庆母城、中心城区,城市品质不断提升,城市功能不断完善。未来,渝中区将推进建设现代服务业引领区、历史文化传承区、创新开放窗口区、美好城市示范区,着力打造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现代都市。(彭会/文 图片由渝中区住建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