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朱军:随时准备回答那些恒久的叩问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7-06 17:01:32 编辑:李柯佑
image.png
《最后58天》书封。

又是一个火红的七月来临,中国共产党已走过了101个年头。历史犹如一条长长的时间河流,洗炼那些深沉邃远的恒久叩问——中国共产党是什么、要干什么?

73年前,在白公馆、渣滓洞监狱里,一群受红岩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培养和影响的共产党员、革命志士,为了民族解放、人民幸福,经受住种种酷刑的折磨,不折不挠、宁死不屈,献出了宝贵生命。叩问当年的共产党人,他们要干什么?就是免除下一代的苦难,愿把牢底坐穿,不惜牺牲自己。

image.png
电影《最后58天》首映现场。

1961年,被誉为“共产主义教科书”的文学经典《红岩》小说出版发行,影响教育了几代人,并连锁产生了多种艺术形式,形成共同发力、同频共振的现象,让红岩红遍大江南北,叩问那时的共产党人,他们要干什么?为了塑造英雄人物,弘扬革命传统。

image.png
重庆红岩联线文化发展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该片总策划朱军在电影《最后58天》首映式现场。

要问红岩为什么这么红?“英雄形象的典型性、艺术形式的多样性、地域分布的广阔性、社会影响的深刻性、宣传传播的持续性”就是答案。可以说,红岩文化是党领导革命文化建设的现象级案例。

进入新时代,叩问我们自己,新时代的红岩人要干什么?我们要增强历史主动、坚定文化自信,让红岩精神持续火下去。“我们不干、谁干?”“我们现在不干、什么时候干?”借鉴历年来红岩艺术创作的经验,立足几十年来红岩历史研究的新成就,特别是关于“狱中八条”的研究成果,通过艺术形式再现光辉历史、再塑英雄形象,成为我们的重要责任。经过长时间思考,我希望能创作一部小说,名字就叫《最后的58天》。

2014年春夏,我与上世纪就已成名的作家李乔亚多次交流,希望他来创作。李乔亚先生当时已多年不创作小说,在我向他讲述很多新的史料、新的线索,邀请他进行实地创作体验后,他坚定了创作的信心,最终同意担纲创作。书名体现了强烈的时间紧迫感,反映的是1949年10月1日至11月27日国民党反动派制造大屠杀惨案这段烈士们生命的最后58天,是共产党在全国形势大好而重庆却局部黑暗的最后58天。小说在刘邓大军挺进大西南、国民党残余势力困兽犹斗的恢宏背景下,以渣滓洞监狱两牢房为人物、事件、场景轴心,串联起狱外地下党和民主人士的艰苦斗争、解放大军烽火连天的战场,生动描写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以邬江、高天、倪虹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忠于党和人民,团结带领狱中难友与敌人进行一系列惊心动魄斗争的故事。这58天的对决,既是狱中共产党人与特务的对决,是共产党与国民党的对决,更是中国前途命运的对决。在极限的生存境遇之下,各色人物的行为抉择、精神状态、心灵煎熬被作者以显微镜似的笔触一一展露,伟大与渺小、崇高与卑鄙、勇敢与怯懦在生死考验这面聚光镜下变得泾渭分明,革命烈士的坚定信念与浩然正气、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深情在复杂矛盾张力之中得以生动呈现。小说创作历时4年,经过六次修改、四次专家审读,最后由重庆出版社编辑出版,小说出版后得到了文艺评论界的一致好评,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反响,还获得第32届全国城市出版社优秀图书二等奖。

image.png
《最后58天》总制片人吕真。

小说成功了,我们还能干什么?这是我们新的叩问。如何扩大小说《最后的58天》的影响?能否进一步转化为新的艺术形式?特别是加工创作影响深远的影视作品,是小说出版后我们的又一个心愿。在此过程中,我们也做了很多宣传推介,也有市外的相关人士提出意向。最终,由重庆靶点影视文化传媒有限公司、重庆人杰影视有限公司、红岩文化产业集团等重庆本土文化公司牵头,联合市内外文化公司,在重庆市委宣传部、重庆市电影局等上级部门指导支持下,在艺术家们的精心再创作和倾情演绎下,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1周年之际,在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前夕,电影版《最后58天》呈现在观众面前。电影是展示传播革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电影作品必须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衷心感谢给予大力支持的市级部门、联合出品的各家单位、辛勤付出的主创团队!衷心祝愿电影发行放映取得好成绩!真心期盼专家学者、观众朋友提出宝贵意见,推动我们更好地用艺术展示、传播红岩精神,让红岩永远红下去!

面向未来,我们将不断叩问初心,勇毅前行,不断推出新的文艺作品,以告慰先辈、回馈大众。

(本文系在电影《最后58天》首映式上的致辞,作者是红岩联线管理中心党委书记、红岩干部学院院长,电影《最后58天》总策划 朱军 图片由红岩联线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