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重庆武隆仙女山清风拂面,凉爽宜人。6月27日,由重庆市林业局、武隆区政府主办的庆祝武隆喀斯特申遗成功15周年大会暨中国南方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年会在此举行,共话保护传承利用好世界自然遗产,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助力武隆加快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罕见自然遗产惊艳世人
武隆,集合了天坑、地缝、草原、峡谷、瀑布、溶洞、森林、河流等多种自然景观。形成在120万年前、长度近3公里的溶洞芙蓉洞,3座平均高度超过300米的天然石拱桥天生三桥,深度近300米的天坑……这些喀斯特地貌古老而罕见,使武隆被誉为“世界喀斯特生态博物馆”,极具美学、科学、艺术、经济、文化及旅游等方面开发价值。
15年前,包括重庆武隆喀斯特在内的“中国南方喀斯特”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六处、重庆市第一处世界自然遗产地,并获评“可持续发展城市范例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等30余项品牌荣誉。一个位于渝东南偏远山区的小城登上了世界舞台,昔日“穷乡僻壤”变成“人间仙境”,吸引四方游客前来“打卡”。
仅2021年,全区接待游客4070万人次,是2008年的20倍;综合收入197.3亿元,是2008年的19.6倍……一组组数据、一个个案例,无不彰显着武隆旅游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果。
旅游“三次创业”扬帆起航
1994年以来,以芙蓉洞对外开放为标志,“武隆旅游”实现了从无到有。2008年,武隆开启了以“做大游客总量、做强旅游经济”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推动武隆旅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并吸引了《满城尽带黄金甲》《变形金刚4》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俨然成为重庆旅游的一张靓丽名片。
在此过程中,武隆历届党委政府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着力将生态资源转变为发展优势,通过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旅游实现可持续发展。
面对航空时代已经到来、高铁时代即将来临的机遇期,今年,武隆在社会各界广泛支持与关注下,将围绕“做深产业链、提升贡献度”主线,强力推进以国际化为引领的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加快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为推动世界自然遗产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六大产业链提升旅游价值
在武隆仙女山国家森林公园内,一个名为“树顶漫步”的自然教育营地,汇聚了40多个亲子运动体验项目,现场气氛激情洋溢,欢声笑语响彻山间。而这,只是集地质科普、生物科普、文化创意、农耕文化等多主题于一身的研学项目之一。
据悉,为建设成为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武隆一改过去以“观光和避暑纳凉”为主的旅游资源利用方式,实行产业链“链长制”,全力打造研学、运动、艺术、康养、婚恋、服务六大产业链,推动工业、农业、建筑业、现代服务业等一二三产业主动“+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构建具有全球吸引力的旅游产品体系。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到2024年,接待游客超过4800万人次,旅游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成为国际山水人文旅游首选目的地之一;到2026年,接待游客稳定在5000万人次左右,初步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到2035年,全面建成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武隆旅游“三次创业”蓝图已经绘就。
项目建设绑定产业链提升发展信心
在推进实施六大产业链过程中,武隆尤其注重项目为王、市场为重,推动项目建设和产业链深度绑定,围绕贡献度培育、引进、做强市场主体,策划储备了165个总投资1406亿元的文旅项目。
其中,投资67亿元、以仙女山小火车风景线和“云上恋桥”为标志性项目的仙女山“碳中和”景区及配套PPP项目已于近日开工建设,为武隆旅游“三次创业”开局起步注入了强劲动力,也将为加快武隆旅游国际化发展步伐提供强大动能。
在遗产保护与利用项目签约环节,备受瞩目的中国·武隆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项目进行了签约。不久的将来,武隆将建设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博物馆。
签约仪式上,武隆还与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签订合作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岩溶研究中心签订合作协议,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世界遗产研究与培训中心签订框架协议。这些项目的签约,将进一步彰显武隆区喀斯特世界自然遗产品牌价值,扩大武隆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推进武隆旅游国际化发展。(郭笛/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