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 千里林带“点绿成金”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2-04-06 11:06:22 编辑:珍珍

长寿区长寿湖,湖岛渔民划着船儿去赶网捕鱼,与湖岸的水杉风景线构成了一幅和谐美丽画卷。樊强/摄

“这些竹林不仅给山川添了绿,出产的竹笋也卖得不错。”4月1日,丰都县三建乡廖家坝村,正在挖春笋的村民廖代昌告诉重庆日报记者。

近年来,廖家坝村连片发展了2000多亩竹笋、青脆李和蟠桃,不但绿了山川,也富了当地百姓。2020年,廖家坝村还获评重庆市绿色示范村。

在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如何同步提升生态、景观和经济效益?重庆按照“三类”“四带”合理布局、分类实施,着力探索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换路径,通过激活青山富民效应,同步实现生态美、产业兴和百姓富。

发展绿色产业助推乡村振兴

种下绿色,就是种下民生幸福。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重庆市在长江及嘉陵江、乌江、涪江等干支流两岸丘陵低山地区重点布局了柑橘、笋竹、荔枝、龙眼等特色生态产业,并结合乡村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了一批特色效益林业项目,带动农民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别看这树不起眼,结出的果子两个就有1斤重。”4月1日,丰都县保合镇马家场村,正在管护梨橙树的村民杨茹梅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她家种有4亩多梨橙,亩产平均1000公斤,按照市场价3—4元/公斤计算,她每年轻松收入1万余元。

保合镇马家场、新院子等9个村位于碧溪河和渠溪河两岸,属“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范围。近年来,丰都县因地制宜,在这里布局1.3万亩梨橙,不但为山川添了绿,年产值也达到1800万—3200万元。

位于长江之畔的万州区按照“四带”布局,在中山生态产业带对红桔、柠檬、塔罗科血橙、李子、无花果等伏淡季水果和花椒、毛叶木姜子等木本油料林实施新造、改造,发展特色经济林18万多亩,在夯实绿色本底的同时带动山区农户增收,累计实现全口径农林业总产值10亿元以上,带动中山生态区农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今年起,万州区“两岸青山·千里林带”规划再实施5.2万亩特色经果林、中药材,并拓展林下经济、森林旅游、森林康养等产业发展。

巫山聚焦产业增效益,持续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脆李30万亩,柑橘20万亩,核桃15万亩,年产值总计达11.5亿元。

柠檬是潼南的名片,全区柠檬种植面积已达32万亩,产量28万吨。该区围绕柠檬精深加工,培育出汇达柠檬、檬泰科技等10多家专业化柠檬生产、加工龙头企业,建成“柏梓柠檬小镇”“柠檬博览馆”等乡村旅游基地,推动发展柠檬全产业链。“结合‘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我们将对符合要求的土地按规定实施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新改造林2.7万亩。”潼南区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接下来南川将通过统筹资金进行补助,种植以柠檬为主的特色经济林,助推全区柠檬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

盘活绿色资源延伸林产业链

春日的万州区大周镇十里滨江长廊,一排排青翠挺拔的中山杉盎然挺立,在长江沿岸构筑起一道绿色的生态屏障。

万州区林业局负责人介绍,中山杉具有抗浪固沙、稳定库岸作用,是万州区消落区固土涵养生态带的重要树种。近年来,万州区在大周镇铺垭村、五土村辖区消落带生态综合治理中种下约6万株中山杉,成林后的中山杉与大周十里滨江长廊、抚琴广场、生态产业园等旅游项目融为一体,形成了独特的水上森林美景。当地依托这道风景打造了一日游线路,极大地带动了沿江特色农文旅融合发展,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开拓了新路径。

在“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如何盘活森林资源,实现林业增效、农民增收?重庆市各区县依托森林、湿地、自然生态村落、古树名木、特色产业基地等资源禀赋,引导发展生态旅游及森林康养产业,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提高森林资源综合效益,让老百姓通过林业旅游、林业务工等途径增收。

北碚区澄江镇位于缙云山下、嘉陵江畔。该区通过森林植被恢复、国土绿化提升、森林小镇建设等项目,打造了史家村300亩“黄金谷”枫树林、民权村百亩桃树、五一村1000亩樱花橘香基地等景点,澄江镇也因此成为北碚乡村旅游热门线路。今年,北碚区将在观音峡——温塘峡——草街航电枢纽沿线区域嘉陵江两岸,结合四旁植树、森林抚育和低效林改造,根据林相、季相、色相变化需要,配置栾树、红枫、乌桕、桃树、樱花、蓝花楹等树种,打造八桥叠翠、金刚碑、桃花岛等旅游打卡点。

此外,巫山结合生态旅游发展“三峡红叶”;沙坪坝结合历史文化底蕴,打造“梅”元素景观工程,也让老百姓切实享受到了造林红利。

“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的推进,也带来了大量用工机会。市林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重庆完成32万亩“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任务,以1亩地用工3个计算,32万亩林地累计提供92万个用工机会,这也实实在在增加了老百姓的收入。

健全绿色制度打通“两山”通道

如何在推进“两岸青山·千里林带”建设中,打通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重庆市通过推广兼顾生态和经济效益的建设模式,在项目实施范围内科学发展国家储备林、林下经济、森林康养等特色林业富民产业,提供更多就业务工机会,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有突破、见实效。

3月31日,巫溪县古路镇观峰村,村民邬光华正在自家农家乐里忙活。

村庄周围,是成片的森林,它为邬光华带来4份收入——国家储备林建设林地收储分红金,林地成熟主伐时木材分红金,参与林地管护的打工收入以及依托林旅融合开农家乐的收入。

巫溪森林覆盖率达70.2%,过去由于缺乏变现途径,村民守着森林资源却吃不上“森林饭”。近年来,巫溪在21个乡镇实施国家储备林项目,分散在村民手中的林地经由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中,再统一交给重庆林投旗下分公司巫溪林开公司运营,农户每亩每年可获得40元分红金,林地主伐时还可获得50元/立方米的木材分红。林子流转后又产生了森林抚育、现有林改培等大量务工需求,村民通过务工又多了一笔工资收入。依托国储林项目,巫溪正在打造全国森林体验和森林养生重点建设基地,厚植“全国森林旅游示范县”的绿色根基。

位于三峡库区的奉节县,坐拥瞿塘峡、天坑地缝等旅游资源,近年来持续发力全域旅游,着力打造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在奉节县南津村,正依托当地国家储备林项目打造生态旅游及乡村振兴示范项目。

长寿区结合经开区碳汇项目,按照碳汇林建设要求和标准,甄选造林用地,在农村“四旁”植树、园区建成区绿化、生态示范林建设项目中设计栽植米径5公分以上乔木或落叶树种,将项目纳入生态环境部直属事业单位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为该区规划的林业碳汇开发、林业碳汇自愿减排(CCER)等项目中……

走好“生态路”,种好“摇钱树”。据了解,重庆市还将持续实施横向生态补偿提高森林覆盖率机制,推广非国有林生态赎买机制,探索将集体林地(林木)、财政补贴、劳务收入等量化入股,建立林农利益保障机制等方式,将长江重庆段建设成风景带、旅游带、经济带。(龙丹梅 陈佳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