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川区公安局在“净网2021”、全民反诈专项行动中,成功破获一起“杀鱼盘”网络诈骗案件,犯罪嫌疑人通过扮演“船长”“渔夫”等角色诈骗19人,涉案资金达12万余元。
南川区公安局刑侦三大队副队长鞠廷权介绍,南川纵深推进视频结构化、人脸识别、智能人群态势分析等深度联网应用,帮助警方快速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00余名,破获刑事案件200余起,提升了法治效能。
近年来,南川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从强化党建统领、培塑法治信仰、规范公权运行着手,不断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强化党建引领
发挥基层党员法治示范和引领作用
南川东城街道灌坝社区物管小区少,散居楼栋多。随着建筑的不断老化,加之管理跟不上,下水管堵塞、楼栋墙面瓷砖掉落、绿化被破坏……环境变得越来越差。加上流动人口的增加,社区管理愈加困难。
为此,灌坝社区发挥基层党员法治示范引领作用,“吼班大哥”“劝和大妈”“知心姐姐”三大“好邻居志愿者服务队”先后建立起来,并在当地有了响当当的名号。
如今,“好邻居志愿者服务队”已在南川多个社区组建,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决了8000余件与法治有关的问题、化解矛盾纠纷4300余件。
不仅如此,南川还积极将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培育成为法治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由区域内法治素养高、业务能力强的基层党组织书记作为召集人,成立“书记工作室”34个,组织321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第一书记常态化开展法治理论学习、工作交流、成果分享,打造一支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基层党组织书记队伍。
南川坚持将村(社区)党组织作为基层法治的“桥头堡”,全覆盖起底排查244个村(社区)党组织,将法治建设滞后、矛盾纠纷突出、信访问题较多的20个基层党组织纳入软弱涣散党组织进行动态整顿,“一对一”精准选派20名政法干部联系入驻,已化解107件涉法问题、信访问题。
南川还选派52名民警依法担任村(社区)党组织副书记或主任助理,集中打击整治农村地区治安问题。
培塑法治信仰
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法律
近日,南川区大观镇中江村,村民坐在院坝中,聚精会神地追着一部剧——
“如果不行,我还可以帮你申请法律援助。”
“我愿意赡养母亲。”
……
剧的名字叫《赡养》,讲述了在司法所工作人员调解下,子女答应履行法律义务,赡养年迈母亲的故事。
这是由南川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宣传队排演的法治情景剧。一个又一个的法治情景剧均由真实的法律案件改编而成。
情景剧落幕后,不少村民心有感触,大家说:“这样的剧应该多演演,让大家知道什么是法。”
一直以来,普法是夯实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一环。
2018年,南川区司法局开始面向基层司法所定期收集法律案例,并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将案例交给区内各文艺宣传队创作法治情景剧,宣讲法律知识。
南川坚持将法治文化与本地民俗文化、乡土文化相融合,编创《法润南川》《谁来抚养7岁的我》等经典法治文艺作品,依托“金佛山大舞台”“乡村小舞台”等本土文艺品牌,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普法知识送到千家万户。
同时,为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南川区司法局着力推进“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
“提供法律援助、开展法律培训、定期联系村支‘两委’……到2020年,‘一村一法律顾问’建设已日趋完善。”南川区司法局公共法律服务管理科科长杨水明介绍,“这项建设成效很是明显,老百姓的法律意识大大增强了。”
规范公权运行
推动法治生态持续优化
监督行政权力运行,持续优化党群关系,南川区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提升。
近日,南川区规划自然资源局不动产登记中心主任吴小琴收到一条短信。短信是一家房地产公司发来的,感谢不动产登记中心及时为业主办理产权证。
收到这样的感谢短信,吴小琴从未想过。
2014年12月,吴小琴刚到不动产登记中心工作。上班没多久,不动产登记中心便上了“榜”——南川区“最难办事科室”第一名。
那时,为解决行政服务“冷、懒、推、乱、贪”等问题,南川区着手优化行政权力监督机制,开展“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评选结果直接向社会公布,并与相关人员的晋升、绩效挂钩。
“聚餐时,朋友提到‘上榜’的事,我常常脸红。”吴小琴说,“当时,我特别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为了不当“第一名”,不动产登记中心多管齐下,加强思想建设、规范服务流程、增设绿色通道、承诺办理时限……最终摘掉了“最难办事科室”的帽子,赢得了服务对象的信任。
除了“最难办事科室群众评”,南川还聘任10名行政执法监督员,定期开展行政执法监督检查、行政执法案卷评查,有力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南川还建立了重大决策事项风险评估机制,从源头上保证重大决策事项合法合规合理,杜绝公权力对私权力侵害,提升群众对党和政府的认可度、信任度。2019年以来,南川对全区192件重大决策事项开展了风险评估和合法性审查,垃圾发电站项目等决策事项因评估论证未通过被暂停实施或取消实施。(王静 刘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