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两路口街道状元步道”走出“枫桥经验”新风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14 16:35:30 编辑:李柯佑

起于辖区幼儿园,止于社区警务室,一条297步阶梯组成的盘山“状元步道”,一阶一“景”,处处是“情”。

如今,它俨然成为了重庆市渝中区两路口街道桂花园新村社区的一张靓丽“名片”,是常住这里2202户5556位居民,感知城市基层治理效能和温度的“神经末梢”。

这条重庆全市首个基层治理示范街区的形成背后,是两路口街道全域创新推行“六治融合”治理模式的思考和探索。

一条步道扮靓综治“文化长廊”

“法典”摘录、信息“公示”、宣传“标语”、《居民公约》“三字经”,嵌刻于步道及其两旁若干处,一条贯穿在居民楼宇间的山巷,被这些富集基层治理文化的事物,点缀成社区工作“缩景”,形成了特色综治“文化长廊”。

“你看,咱们脚下的这些句子,都来自于《民法典》,大家攀爬时,不仅可以凭此丈量脚下的步数,还可以学法。”刘春燕是桂花园新村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的“小巷总理”,随她沿着“状元步道”向上时,她指向了脚下复古做旧的“法治步道”铭牌。

铭牌上,标识出步道的阶梯步数,步数旁边,均刻有一句法理法言,内容各不相同,通俗易懂,都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如,第60步上刻着,“个人信息和网络虚拟财产受法律保护”,告诉了大家生活中容易忽视的自身合法权益。从步数标识可以算出,相邻两处铭牌的间隔为20步,297步阶梯上,共有14块这样的铭牌。

整条“状元步道”自下而上,或立于两旁,或分布于砖墙,随处可见的,是步道概况、地标简介、公示信息等,让人目不暇接。其中,就有居民代表、退休老党员石道广负责起草的《居民公约》。它由社区党委牵头,辖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楼栋长等共同商议而成,每三个字为一短句,涵盖了文明、安全、环境、和谐四个篇章,朗朗上口,易记易背。

“1297”这四个公示墙上的数字,内涵丰富,浓缩了桂花园新村社区的一套特色工作法则:“1”代表社区党建引领,桂花园新村社区依托下辖6个网格设立了花园村、花园路、桂香亭等6个党支部,共管理208名党员,这些党员,在基层治理、家园共建、服务群众方方面面发挥着助力和带头作用;“2”即是健全全居民自治机制、全社区共治机制;“9”包含了网格情况必清、居民诉求必报、志愿服务必到等九个方面的社区工作者职责;“7”则体现了开展道德讲坛、普法宣传、绿色环保倡导、扶弱助困等,由社区、社会组织、社工、慈善组织及志愿者提供的七类志愿服务。

两个端头绘就党群干“同心圆”

“这里,是‘状元步道’的起点,也是维护社区秩序、保障居民安全、服务基层群众的综合平台。”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平安建设办公室主任朱清雷站在桂花园新村综治中心大门外,指向了墙壁上信息栏,社区六大网格在这里的“分布图”上清晰可辩。

据了解,桂花园新村社区在6个网格基础上,细化了34个微网格。“我们的巡防员、网格员每天活跃在院坝楼栋,通过一体化治理智治平台,实时上传群众诉求、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基层治理事项处置情况,努力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朱清雷说。

高立生是深耕在桂花园新村一线已19年的“老黄牛”,提及他,不少居民都要竖起大拇指,他是这里工作时间最长,对辖区情况最了解的社区干部。位于“状元步道”末段的“言和”调解工作室,就是老高勤勉耕耘邻里“和谐”的“根据地”。

日前,发生在80岁居民张树华身上的事,让高立生至今记忆犹新。老人膝下无子女,生活无法自理之后,陷入了老无可依的窘境。“她原本有一个养女,但是在养女16岁时,两人解除了法律关系。”老人情况棘手,但高立生决心一帮到底:长达半年时间为老人奔走,走访养老院,请教法律人士,听取居民意见,协调老人前养女,征求社区党委意见,最后极力促成下,老人的前养女同意重新照顾她。“社区治理,不光要讲法,更要讲情理、讲方法。”这是他常挂嘴边的一句话,这个专“治”“疑难杂症”的“金牌调解员”,因张树华之事,得到了居民潘张蓉送上的锦旗。

19年来,以老高为代表,由社区党委班子成员、社区民警、社区律师、专职社工、居民志愿者等组成的这间调解室,每年至少为辖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160余人次,化解矛盾纠纷40余件,成功率达到96%。

此外,桂花园新村社区与渝中区人民法院共同打造的社区“云上法庭”,也设置在了调解室内,王孝彪就是入驻的社区法官,此举方便了当事人就地、就近参与诉讼。

“我们一直在积极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实践‘1+3+N’的党建引领全领域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刘春燕说,通过系统整合辖区党、政、社、企、民等资源,桂花园新村社区逐渐形成了社区、辖区单位、党员、群众、社会共同参与、同心同力建设的治理格局。

三个节点守好家门口“安全岗”

母城渝中历史源远,老旧建筑、小区、社区,在这里不鲜见,桂花园新村社区就是典型的老旧社区之一,楼房多是建于上世纪80年代末。“人口结构复杂,地形高差大,社会治理不容易。”陈文、宋婵和文军是桂花园新村的社区民警,此地特殊,由3名民警分段驻守,和别的社区有所不同。

此地居民们回忆,2005年以前,桂花园新村社区入室盗窃、抢夺等案件时有发生,治安环境令大伙儿忧心。尤其是,“状元步道”狭长而幽蔽,是当地的一条“必经”要道,常被不法分子“光顾”。到了2006年初,桂花园新村社区党委面向辖区发起了“社区平安,人人有责”倡议,直接戳中了大家的“心结”,一时之间,一呼百应,一场踊跃的自发捐款拉开了序幕。

“3元、5元、10元……还有一口气捐了100元的,那个时候,100元可不是小数目。”高立生一边回忆,一边激动地讲述起了那个感人的雨中场景。他说,倡议发起之后,社区党委、社区民警、居民代表就解决“状元步道”的治安问题,商量出来了一个对策——在步道中点建治安岗亭,没有“技防”的年代,就靠“人防”。

可是,经费谁来出?值守人员怎么安排?于是,大家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8000多元的岗亭搭建费就在这次捐款自筹后,落实了。通过辖区党员带动治安积极分子,一支自发的“邻里守望”义务值守志愿队伍很快组建起来,每人轮流值守半天,任劳任怨,日夜巡逻。

“仅此一家,别无分号。”谈及此,高立生为居民的义举感到骄傲和敬佩。

2006年5月,第一个服务于社区治安的“警民岗”就这样“开张”了。随后,“警民岗”的震慑效果和治安作用不断发酵,依托前者经验的复刻,位于“状元步道”的起点和距离终点不远处,相继修建起了“为民岗”和“爱民岗”。

“人数最多时有50来人参与值守,到现在还有40来人。都是一代人带动一代人,大家争先恐后、前仆后继地加入,许多人对三处岗亭产生了割舍不断的情义。”前不久,住在桂花园新村3栋的八旬老人袁家榜,在社区干部的劝说下,从“警民岗”恋恋不舍地“退了休”,即便离“岗”,他还号召自己的后代参与到志愿值守队伍中来。

目前,居民安全感增强,社会影响力显著,桂花园新村可防性案件连续三年零发生。

四块平坝编织出百姓“幸福网”

“各位,今晚八点,在百姓影院播放电影《红海行动》,请有空的居民前往观看”。近日,桂花园新村社区通过网格群,向居民们发出了邀请。

夜幕徐徐降临,华灯初上,居民们渐渐走出家门,聚拢在“百姓影院”,开启了休闲模式。抓住候映契机,社区民警向居民进行反诈宣传,反复告诫居民“提高警惕”。

“这种方式非常好,让我们找到了儿时露天电影的感觉,也让居民们聚集在一起,有了更多的沟通渠道,同时还能有效接收宣讲信息。”北京天驰君泰(重庆)律师事务所驻该社区“法治楼栋”律师张礼节,观摩完活动意犹未尽。

据了解,桂花园新村社区告知电影放映前,广泛征求居民观看意愿,提供“点餐”民主服务,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

这是该社区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好“状元步道”场地优势的一隅。依托步道沿线伸展出的四块空坝及边角区域,桂花园新村社区整合所有辖区资源,打造了“百姓影院”空间,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开办了“百姓讲坛”理论宣讲课堂,满足群众不同需求的“理论胃口”;开辟了“百姓议事坝”,融合了人大代表户外接访点、政协渝事好商量、法制会客厅等元素,解决群众“急难愁盼”;试点全市第一批“法治楼栋”,驻楼栋律师点对点提供线上线下法律咨询服务;设置“站长坝坝茶”,为往返“李子坝轨道列车穿楼”和鹅岭贰厂文创公园的外地游客、本地居民,提供与街道政法委员、驻社区法官、驻楼栋律师面对面交流的“憩”机;布置社区“身边好人”展示区,让群众学有榜样、行有标杆、崇德向善。

74岁的尹庆丰,既是住在健康路76号楼的辖区居民,又是负责楼栋纠纷调解的“法律明白人”,还是“爱民岗”义务值守的志愿者。作为桂花园新村基层治理参与者和受益者,他深深感受到了,有一张无形的“网”,织的紧而密实,时刻包裹着、温暖着大家。“就拿邻里间的矛盾纠纷来讲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打电话咨询律师,想找人调和,就找楼栋调解员,再解决不了,挪两步,去调解室,实在要走诉讼程序,还有‘云上法庭’,省去跑法院的麻烦。”尹庆丰的幸福感溢于言表。

和尹庆丰一样,居民汪晓华也在社区身兼“警民岗”志愿者、“邻里好人”代表多重身份,她讲道,去年,社区进行老旧小区提升改造,居住环境、配套设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看着家园一天天变靓,她愈发热爱。

“六治融合”创新老旧小区治理模式

桂花园新村社区“状元步道”,是两路口街道全域创新城市老旧小区治理模式的典型之一。

近年来,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于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各方面、各环节,探索打好政治引领、法治保障、综治服务、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的“六治融合”组合拳,推动社区基层治理效能大提升,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渝中区两路口街道在实干显担当、基层好建功的路上奋进。(张婷  渝中区融媒体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