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探索以法治思维助推社会治理现代化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3-06-06 10:21:24 编辑:珍珍

因欠工友罗某500元,尤某被对方拉到巴南花溪派出所,2小时后,双方都心平气和下来——在派出所民警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协议并获区法院的司法确认。

纠纷及时化解,只因花溪派出所引入“一书一令”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联动区法院,对达成一致的调解结果及时出具民事裁定书提供法律保障。巴南首创的这一机制作为矛盾纠纷化解的利器,已在全国进行推广。

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重庆政法系统充分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法治思维和方式化解矛盾、改善治理,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凸显制度优势、提升治理效能,确保社会治理现代化行稳致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认同感。

高效调解顺畅确认

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

实践案例>>>

巴南区“一书一令”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在全国推广

“派出所日常工作之一,就是调解矛盾纠纷。以前,我们虽能让双方达成共识,但也经常会发生达成协议后反悔不履行的情况。”巴南区公安分局花溪派出所警长秦争说。

调解遇到“事后不认账”的尴尬,推动着秦争和同事们探索:能否把触角进一步前移,将矛盾纠纷化解于萌芽状态?

在上级部门大力支持下,花溪派出所与巴南区法院积极沟通,创造性构建了“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即由派出所负责前端调解,区法院根据调解协议等,出具民事裁定书提供法律保障。2018年5月,“一体化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开始试运行。

罗某和尤某的纠纷,经派出所调解后达成一致后,派出所专职调解员吕小红现场制作了调解协议。紧接着,吕小红又通过线上方式向法律专业人士征求意见,与区法院对接协调,通过法院专网上传调解协议及相关证据,随后就等待法官在线审核证据及协议合法性。

很快,加盖了法院电子签章的民事裁定书传回,现场打印后,直接交到当事双方手里。就这样,原本要30天才能完成的司法确认流程,短短30分钟就完成了。

高效调解纠纷,实现了“矛盾不上交”。巴南在全国首创的这个“一书一令”矛盾纠纷化解机制(“一书一令”,即当事人申请司法确认书、申领人身安全保护令),大大简化了司法流程、打破了司法壁垒,受到最高人民法院充分肯定,并在全国推广。

目前,这一机制已在巴南区28个派出所全面推行。2022年,当地协助申请司法确认4600余份、履行率达100%,协助申领人身安全保护令近600份,矛盾纠纷类警情大幅下降。

开展家庭教育指导

守护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实践案例>>>

大渡口区检察院“莎姐”未检工作成重庆“城市名片”

“娃儿懂事多了,仿佛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久前,大渡口区人民检察院“莎姐”检察官梅玫拨通涉罪未成年人周某某家电话时,其母亲在电话里激动地说。

当天,该院会同四川省攀枝花市西区检察院对3名涉罪未成年人家庭教育指导正式结案。这也是川渝协作开展的首例家庭教育指导。

两年前,家住攀枝花市的小杨、小唐和小周,在诈骗分利诱惑下,通过提供银行卡等方式为诈骗分子转移违法犯罪资金。大渡口区被害人报案后,案件被移送大渡口区检察院审查起诉。经审查,该院认为3人符合有关条件,决定对其附条件不起诉。

随后,针对该案反映出的家长监护不力等问题,大渡口区检察院向涉罪未成年人父母发出督促监护令,并量身定制了《家庭教育指导方案》,委托攀枝花方面进行跟踪帮教指导。“既要使他们认识到自身错误,还要进行教育挽救。”梅玫说。

2004年起,梅玫和同事一起创立了“莎姐”青少年维权岗,探索办案、帮教、预防、保护四位一体的未成年人综合司法保护机制,编绘《莎姐讲故事》普法宣传读本,设立“莎姐”热线、信箱、谈心室等,将青少年维权岗打造成为服务未成年人的“心灵港湾”。

如今,“莎姐”不仅成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未成年人保护品牌,还成为重庆的一张“城市名片”。团队也从最初7个人,扩展到重庆市三级检察院共同参与,416名“莎姐”检察官,1800余名各界“莎姐”志愿者,形成重庆“莎姐”未成年人保护大团队。

5月31日,重庆“莎姐守未”专项行动正式启动,我市将迭代升级“莎姐”守护帮扶举措,为未成年人成长打造坚固屏障。

司法阵地前移

融入基层治理大格局

实践案例>>>

永川区法院在全域镇街打造综合诉讼服务站服务基层治理

“感谢法官,终于有盼头了。”日前,经永川区法院三教诉讼服务站调解,唐元菊等村民拿回了业主偿付的首期土地租金。

几年前,三教镇玉峰村唐元菊、曾昭元等50余户村民,将土地流转给同村某业主用于种植药材。起初,对方还能按合同支付租金,但受疫情影响,业主经营困难出现了欠租情况。至2022年,拖欠村民租金已达24万多元。

无奈之下,村民将业主起诉至三教法庭。考虑到涉及村民最关心的土地问题,承办法官罗杰决定依托诉讼服务站开展诉前调解,最终在庭审前,双方达成协议。5月上旬,村民们陆续收到法庭出具的司法确认民事裁定书。

作为全市首个在镇街一级实体建设运行的诉讼服务站,三教诉讼服务站集登记立案、远程开庭、巡回审判、多元解纷、民主监督、涉诉信访、培训指导、法治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群众在家门口即可一站式完成从诉前调解到立案、开庭、判决等全部流程。“这是我们践行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在镇街打造的‘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的全新阵地。”永川区法院副院长赵学川说。

下一步,永川还将以镇街社会治理中心为依托,通过诉讼服务站这一阵地,全域打造一站式多元解纷及诉讼服务矩阵,将矛盾纠纷化解在镇街、化解在基层。

积极发挥群众作用

筑牢基层治理基础

实践案例>>>

北碚区2000多名“楼院哨兵”志愿者汇聚社会治理新力量

“定期查看电梯、车库、化粪池,重点人员、矛盾纠纷等大事小事要兼顾。”每天按固定线路巡查小区的焦兴碧,还会定期拿着“小喇叭”,开展法律法规、反诈防骗等宣传。今年70多岁的她,是北碚区歇马街道解放台社区的一名“楼院哨兵”党员志愿者。

新冠疫情暴发后,焦兴碧积极响应社区号召,参与到卡点值守、防疫宣传等工作中。2020年2月,北碚面向社会招募“楼院哨兵”志愿者,她正式成为一名参与基层治理的志愿者,发挥人熟地熟优势,负责所在社区日常巡逻,协助社区开展安全隐患排查、法律宣讲等。

在北碚,像焦兴碧这样的“楼院哨兵”还有很多,他们在社区基层党组织领导下,就近参与到社区治理中。目前,北碚“楼院哨兵”志愿者已达2200多人。

三年来,北碚区不断深化拓展“楼院哨兵”志愿者内涵与外延,运用法治思维推动基层志愿队伍建设,完善工作制度,搭建工作平台、落实工作保障,引导推动志愿者在人民调解、法律服务等方面广泛参与社会治理,推动志愿服务规范化、制度化。

目前,北碚“楼院哨兵”志愿者已参与疫情防控、抗洪抢险、社区巡逻、安全隐患排查等各类志愿服务活动10万余人次,及时发现和报告社会治安、安全隐患2000余起,化解矛盾纠纷1800余件。(王亚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