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大足区十大行动计划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4-13 16:49:57 编辑:李柯佑

近日,《大足区贯彻落实〈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行动方案(2023—2027年)〉实施计划》(以下简称《实施计划》)发布,大足区将通过实施十大行动计划,引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干出新业绩,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

《实施计划》提出,大足区将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作为“一号工程”和全区工作总抓手总牵引,全区域融入、全方位推进,奋力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聚力形成更多具有大足辨识度的标志性成果,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全力做好“国际文旅名城、特色产业高地、城乡融合示范”三篇大文章,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打好“特色牌”,当好“桥头堡”,奋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

image.png

实施国际文旅名城建设行动

争做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桥头堡

聚焦国际化,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产业深度融合,全力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具体包括全域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公园、全力建设世界知名研究院、强化国际宣传营销、促进消费提质扩容、发展会展赛事经济5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大足石刻研究院创建为世界知名研究院,大足石刻文化公园成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的重要引领、川渝石窟寺国家遗址公园的重要支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基地、世界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建成国际知名旅游地。

实施城市能级提升行动

争做重庆都市圈同城化发展的桥头堡

落实好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围绕国际化、绿色化、智能化、人文化,坚定推动“一中心四组团”向心发展、协调发展,以城市能级跃升带动产业集聚、人口汇聚。具体包括高起点规划建设大足石刻文化城、加快提升中心城区集聚能力、着力完善城市功能3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综合实力显著提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00亿元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42%,常住人口达到70万人以上,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73%,城市综合承载力和辐射带动力不断提高。

image.png

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

争做成渝中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桥头堡

以提升内联外通水平为导向,聚焦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统筹协同、合作共建,加快完善传统和新型基础设施,构建互联互通、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基础设施网络。包括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多元现代的能源保障体系、加快推进区域水网建设3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布局、结构、功能和发展模式显著优化,基本形成互联互通、智能绿色、管理协同、安全高效的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建成重要节点交通枢纽。

实施特色产业高地建设行动

争做配套服务成渝主轴世界级产业集群的桥头堡

坚持“实业为本、制造强区”不动摇,聚焦特色化、集群化、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方向,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不断提升发展的含金量、含新量、含绿量。包括优化提升产业平台、壮大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数字产业3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级经开区、国家高新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制造业、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均达到50%。

image.png

实施创新能力跃升行动

争做融入成渝科技创新走廊建设的桥头堡

深入实施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生态链,切实开展领军企业、领军人才和核心技术三个导航行动,加快调结构、转方式、换动能。包括高水平打造科技创新平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加快扩大科技开放合作、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5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科技创新能级跃升,科技创新高地核心功能形成,科技型企业达到1700家,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00家。

实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行动

争做生态环境联建联治的桥头堡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家园,让绿色成为美丽大足的靓丽底色。包括深入实施生态系统保护、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积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3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全面实现山水与人文共生共荣,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活水平显著提升,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格局。单位GDP能耗、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下降达到重庆市下达的考核要求,全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稳定在320天以上,国考市考断面水质全部达标,“无废城市”试点建设全面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实现阶段性目标,生态环境保护水平大幅提升。

image.png

实施深化改革开放行动

争做全市建设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桥头堡

加快推进以数字化变革为引领的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大足建设的动力和活力。包括以数字政府建设为牵引推进数字化应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高水平建设对外开放平台、高质量发展开放型经济7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要素市场化配置等关键领域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市场活力全面提升,制度性交易成本明显降低,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基本建立,重大开放平台建设取得突破,开放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进出口总额达到150亿元。

实施农业强区建设行动

争做成渝腹地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的桥头堡

加快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建设,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让城市与乡村各美其美、美美与共,不断提高全区发展的协同性整体性。包括推动城乡融合发展、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大力发展现代高效特色农业、以党建引领乡村振兴5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缩小至1.9:1,脱贫攻坚成果进一步巩固拓展,乡村振兴全面推进。

image.png

实施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建设行动

争做公共服务跨区域共建共享的桥头堡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人均预期寿命提高到80岁。包括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完善收入分配机制、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实施健康中国大足行动、推动教育服务共享、大力繁荣文体事业、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7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城镇新增就业累计5万人以上,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区,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认同感不断增强。

image.png

实施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共建行动

争做川渝毗邻地区率先合作示范的桥头堡

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和一体化发展理念,扎实推进资大文旅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加快建设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打造高水平区域协作样板。包括共推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共建文旅基础设施网络、共塑区域文化旅游精品、共促“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共创文旅融合发展机制5项具体任务。

到2027年,成功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享誉世界的文化遗产地”“资足常乐”“石刻之乡”系列文旅品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建成世界石刻(窟)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示范、巴蜀特色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国知名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毛双 图片由大足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