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推进机制 重庆碳达峰碳中和开局良好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2-12-19 09:45:58 编辑:珍珍

连日来,位于云阳县高阳镇建全村的云阳建全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建设,正热火朝天地推进。今年8月开工以来,该项目截至目前完成投资7.26亿元,超年度目标任务45.2%。

这个项目不仅可以储存和管理电能,投用后还可将清洁能源转化为势能进行储存,助推重庆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新体系。

这也正是重庆碳达峰碳中和实现良好开局的一个缩影。12月14日,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地方碳达峰碳中和推进机制更加健全,全市“1+2+6+N”政策体系基本成型,“双碳”工作正有序推进。

1—10月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44%

今年9月28日,新疆哈密至重庆±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简称“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的4×100万千瓦煤电基地项目,在新疆哈密巴里坤县三塘湖矿区启动建设,标志着“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煤电工程正式开工。

据了解,“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电源规模1420万千瓦,其中火电400万千瓦、风电700万千瓦、光伏3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另配建10%-20%装机的储能装置;相较于其他“疆电外送”通道,该通道新能源比例显著增加。

“疆电入渝”,是重庆积极推动“绿电”入渝的举措之一。重庆还与四川省联合印发实施《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推动形成“协同共进、安全共保、绿色共建、创新共赢、民生共享”的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格局。

同时,重庆还持续推进燃煤减量替代,推动煤炭和新能源优化组合。据统计,2022年1—10月,全市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44%。綦江蟠龙、丰都栗子湾、云阳建全等抽水蓄能项目加快建设,全市风、光等新能源装机规模较2021年增加12.6万千瓦。1—10月,全市风能、太阳能发电量同比分别增长44.3%、17.53%。全市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正加速构建。

全市创建5个国家级绿色园区、52家国家级绿色工厂

水泥行业具有高耗能高排放的特性,是我国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重点关注领域。但在重庆,一家水泥企业的能效水平达到行业标杆值以上,并成为了市级重点用水企业“水效领跑者”。

这家企业就是位于忠县的重庆海螺水泥有限责任公司。据了解,该公司生产工艺采用世界先进的新型干法窑外分解技术,整个生产流程做到无尘、无噪音、无污水排放。

这家企业不仅每年能够“消化”粉煤灰、磷石膏及尾矿渣等超过1000万吨,还通过直接利用水泥窑头、窑尾排放的纯低温废气进行余热回收发电,无需消耗其他燃料。降低能耗的同时,也节约了大量水资源。

海螺水泥是全市高耗能行业企业积极转型的例子之一。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重庆推动实施高耗能行业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升级工程。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52家、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此外,从产业结构来看,2022年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5%,高于全国平均值;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1%;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累计建成市级智慧农业试验示范基地252个。

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占比超4%,森林覆盖率达54.5%

1—11月,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同比增幅140.51%、235.54%、2160.94%。这是日前重庆三大自主品牌乘用车企业长安汽车、赛力斯、力帆发布的销售数据。上述涨幅,均远超全国平均水平。

新能源汽车,正在成为重庆人的“心头好”。数据显示,目前全市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约为25万辆,占比超4%。

不仅私家车更“绿”,公交出行也日渐成为重庆人的首选。据统计,随着“公交都市”建设持续推进,轨道交通加速成网,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已达55%。通俗地说,就是一半以上的重庆人出门乘坐交通工具时,会选择公共交通。

此外,在多式联运和智慧物流领域,重庆积极推广港口岸电项目,出台了内河第一个岸电地方行业技术标准,通过岸上为停靠船舶供电,让港口、码头告别黑烟、嘈杂的柴油发电时代。截至目前,累计建成港口岸电设施238套。

重庆还通过规划引领,让“双碳”落实在巴渝大地上。近年来持续强化国土空间规划和用途管控,统筹划定“三区三线”,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两岸青山·千里林带”等重大工程。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全面完成年度国土绿化营造林500万亩。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森林覆盖率达54.5%,生态系统碳汇能力持续提升。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重庆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推动“1+2+6+N”政策体系更加完善,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行动。完善能耗总量和强度调控,完成国家下达任务目标。

数读·重庆“双碳”工作>>>

清洁能源

■“疆电入渝”工程配套电源规模1420万千瓦,其中风电700万千瓦,光伏300万千瓦,光热20万千瓦

■1—10月,全市清洁能源电量消纳占比超44%

绿色产业

■全面实施园区循环化改造,创建国家级绿色园区5个、绿色工厂52家、绿色设计产品48种、绿色供应链5条

■从产业结构来看,前三季度,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增长2.5%,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9.1%

绿色交通

■新能源车保有量占比超4%

■中心城区公共交通出行占机动化出行分担率达55%

绿水青山

■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等一批重大工程

■全面完成年度国土绿化营造林500万亩

■累计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9个

■森林覆盖率达54.5%

名词解释>>>

“1+2+6+N”政策体系

“1”即今年4月市委、市政府印发的《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了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路线图、施工图。

“2”即《重庆市碳达峰实施方案》和《重庆市碳达峰行动计划(2022—2025年)》。前者提出了20项绿色低碳行动,后者进一步细化落实碳达峰工作的目标任务。

“6”即能源、工业、交通运输、城乡建设、农业农村、新基建6个重点领域实施方案。

“N”即科技创新、减污降碳、生态碳汇、统计核算、法规标准、公共机构等N个支撑保障方案,市级有关部门正牵头有序编制。

数据来源/市发改委

本报记者申晓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