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不断发展进步,新型养老方式日趋流行,社会上也涌现出一系列高科技产品和养老服务机构,“智慧社区”已渐渐走进老人们的生活,提升他们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当前,重庆市沙坪坝区正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智能化手段,探路“智慧养老”建设,着力构建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多层次养老服务体系。
智能监测终端 老人出门更放心
走进沙坪坝区磁器口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一块“居家养老服务云平台”的大屏幕映入眼帘,屏幕上显示着不同的图像数据,在这些数据的背后,就是解锁智慧养老的“智慧密码”。据现场工作人员彭波介绍,屏幕上显示的是老年人家中智能安防设备的各项数据。这些智能安防设备包括烟感报警器、燃气监测报警器、水浸报警器、一键紧急报警器、智能门磁以及4G/5G摄像头等。它们不依赖家中的Wifi网络,均可独立上云,大大提高了设备的环境适应性。
“智慧社区是一种集信息化、智能化社会管理与服务为一体的新型管理形态的社区,而智慧养老是智慧社区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信息数据平台的应用,为我们的服务对象提供物联化、互联化、智能化的养老服务。”在彭波眼里,信息化平台就是智慧社区的“大脑中枢”。
“这些数据的来源,另一方面来自于老年人佩戴的智能终端,通过一块手表大小的智能仪器,我们可以实时了解服务对象的情况。”彭波说,街道养老服务中心的每一位服务对象,都佩戴了智能终端,除了具备健康监测和语音联络等基本功能,针对记忆力不太好但又喜欢外出遛弯的老人,亲属可以在终端上设置电子围栏,一旦老人外出走动超过了电子围栏的范围,终端会自动报警,通知到亲属和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他们可以第一时间通过智能终端与老人取得联系,并实时查看老人定位和行动轨迹,有效避免老人走失。
智能安防设施 老人生活更方便
同样用上养老智能安防设备的,还有新桥街道张家湾社区。早上刚刚到达工作岗位,工作人员周生平的电脑上就传来一条信息提示,她迅速打开“张家湾社区智慧治理平台”进行查看,信息来自于社区居民李平芳,她希望社区工作人员能够上门帮忙检查一下家中的智能烟感器和燃气报警器。
社区工作人员来到李平芳家中,进行智能烟感器的检查维护。李平芳解释道,家中有一位67岁的半瘫痪老人,平时自己还要外出上班,白天基本上都是老人独自在家。自从安装了智能安防设施,安全感提升了不少。由于自己对智能设备操作不熟练,担心感应器电量不足,于是向社区工作人员求助。
仔细检查后,工作人员告知李平芳电量充足,可以放心使用。智能安防设备连接着社区的养老服务平台,一旦出现报警,社区会第一时间通知距离最近的社区网格员和工作人员,他们将及时上门进行处置。加上物联网的赋能,设备在电量低于10%的时候,会自动报警,实时电量也会显示在工作人员的监测平台上。“以前总担心线路老化和电器设备起火,心都是悬起的。现在有了这些智能安防设施,我在外工作的时候,老人独自在家也不怕,心里踏实多了。”李平芳表示。
“智慧治理平台有社区治理、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基层治理等功能,可实现社区治理精确化、智能化和科学化。”周生平这样介绍道,不仅仅是生活安全,社区居家养老的一日三餐,也充分体现了智能化。在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食堂,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智能订单系统,独居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自己或由亲属通过电话和微信点餐,并预约就餐方式和就餐时间,系统还会根据老人要求和身体情况做出判断,行动不便和年纪大的老人,由工作人员送餐上门。
智能门禁系统 老人居家更安全
石井坡街道团结坝社区是一个老旧小区,在此居住的老年人较多。“家中的燃气灶关了吗?门锁好了吗?带钥匙了没?”早些年,团结坝社区的工作人员采用“早看窗帘晚看灯,白天在院坝数板凳”的模式,加上白天晚上不停歇的脚步,跟踪了解社区独居老人的安全。
“即便如此,我们仍然担心有死角,有遗漏,毕竟社区工作人员的人手有限,对独居老人无法做到24小时守护。现在科技发达了,咱们社区也不能落后,采取人防+物防的方式,尽最大限度扫清工作死角,不留隐患。”团结坝工作人员戴雪梅说,如果有一款门禁系统,既能做到安全防护,又能识别人脸信息,对独居老人长时间未出门的情况发出预警,将极大提升社区老年人的居家安全。
经过调研讨论后,团结坝社区党委记杨春敏带领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上门做工作,不遗余力地给居民解释门禁系统的好处,让大家认可安装门禁系统。2021年8月,沙坪坝区政府给团结坝社区提供专项拨款,为小区楼栋安装了门禁系统,老旧小区实现了进门刷脸卡的智能化管理。这其中最关键的,是人脸数据采集的深度应用,社区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刷脸通过门禁系统进入楼栋,如果25个小时的时间没有再次出现在门禁系统,将被判定为异常情况,网格员手机上就会提示报警,他们将立即上门了解情况。
戴雪梅表示,智能门禁系统有效拉进了社区与老人的距离,提升了老人们的安全。在“人防+物防”的双重保障下,智慧养老在团结坝这个老旧小区焕发出新的活力。(郭晋/文 孙凯芳/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