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榨菜产业图、长江岸线的丰收果园、密林深处的中药材“宝贝”、夏天的高山糯玉米成为“爆款”……走进涪陵广袤农村,处处都是不一样的景象,各个乡村立足有利条件,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打造出具有本地特色、打上本地烙印的“一村一品”,一幅百花齐放、各美其美的乡村振兴画卷铺展开来。
近年来,重庆市涪陵区在完善农村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基础上,以发展特色高效农业为目标,“一村一品”也从十年前的产品向今天的品质、品位、品牌进化,焕发出乡村振兴新生机。
得“甜”独厚
夏天,走进果香味十足的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整个村庄被“甜蜜”包围。红彤彤的荔枝压弯了枝头,每到周末就引得无数市民前来体验采摘。一眼望去,和荔枝一争高下的还有龙眼,满树的果子尤为抢眼,到今年八九月份的时候,它便能接过荔枝的接力棒,为睦和村的“甜蜜事业”再添一桶金。
说起涪陵区南沱镇睦和村的“甜蜜事业”,得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1998年,三峡库区移民,睦和村全村人从库区175米水位线以下搬到了现在的182米水位线以上,耕地面积减少了一半。为了解决人多地少的矛盾,村党支部商议后决定动员村民改种果树。此后,水果成为睦和村的代名词,水果产业也成了睦和村从移民村变致富村的法宝。作为涪陵水果产业发展的标杆,种植品类和规模都是首屈一指,枇杷、荔枝、龙眼、柚子、脐橙等优质水果,实现了四季果香。其中,龙眼成为睦和村的“极品”,睦和村也因“涪陵龙眼”被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一村一品”并非孤立的存在,而是“1+1>2”的辐射和带动效应。睦和村充分发挥“一村一品”的放大效应,探索出“土里栽树子,四季卖果子,家里开馆子,就地进厂子,外出挣票子,青山变金子”的“六子致富经”,让村庄变美,百姓变富,人均收入从不足1600元达到现在的16000元,成为名副其实的明星村,还摘得“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等金字招牌,村民日子越过越甜。
药到“贫”除
沿江乡镇具有天然的地理优势,坪上乡镇也有独特的禀赋资源。涪陵区大顺镇新兴村仅用3年时间,便成为涪陵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路上的另一个样板。它的“一品”长在深山密林中,绿叶掩映之下的黄精,看着不起眼,却有“神仙百岁草”之美誉;在智慧弥雾系统下宛如仙境的灵芝基地,一朵朵正享受着“淋浴”的灵芝泛着金光,这就是新兴村的中药材“宝贝”。通过林下还原野生栽培模式,成功引进种植黄精和灵芝两种名贵中药材,种植示范园已达5000余亩。
药材是涪陵区大顺镇新兴村“变”出来的“药财”。2019年起,新兴村坚持党建引领发展,探索“三变”改革,农户以资源资产入股,企业以资金技术入股,村集体以管理服务职能入股。全村大部分闲置宅基地和森林、土地资源变成了资产,用于发展村里的中药材基地和共享农庄,村民则变成了股东,还常年在中药材种植基地务工,月有收入年有分红,全村梦圆小康。新兴村也于2021年获评“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
“没想到能赶上这样的好时代,住房条件变好,收入也有了,确实是药到‘贫’除,大家都过上了好日子。”涪陵区新兴村村民陈禄高感叹道。老陈今年67岁,因年龄大,外出务工无门,家庭收入拮据。在“三变”改革中,老陈的旧房变成了共享农庄,林地种上了中药材,他除了在中药材基地务工,每年还有3000元的土地固定分红。
新兴村(中药材)被认定为重庆市“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中药材产业也正在成为涪陵区大顺镇的精品产业,全镇建成中药材良种繁育基地500亩,种植金荞麦、前胡等传统中药材近6万亩。目前,涪陵区大顺镇正在规划建设药用植物园,将打造集中药材种植、中药材科普、观光游览和休闲旅游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深度推进中药材产业农文旅融合发展,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广。
5个村主导产业产值超1亿元
“一村一品”打造,是一部行稳致远的乡村产业发展史。
涪陵区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坚持“多品种、小规模、高品质、好价钱”的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路子,大力推进“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发展。截至目前,全区25个涉农乡镇街道、357个行政村均形成了1个以上的主导产业,包含榨菜、柑橘、中药材、水稻、生猪、糯玉米、猕猴桃、胭脂萝卜等,共创建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36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包括百胜镇红花村的蜜柚、珍溪镇西桥村的榨菜、南沱镇治坪村的竹笋、南沱镇睦和村的龙眼和大顺镇天宝寺村的中药材。
据不完全统计,涪陵区已认定的5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主导产业产值超过1亿元,成为帮助农民增收致富、推进乡村绿色转型发展的重要途径。
用好“一村一品”这个关键绝招,激发乡村活力,形成微型经济圈,推动更多特色产业转化为老百姓实实在在的收入,才是“一村一品”的题中之义。涪陵将“一村一品”发展与农业多种功能开发紧密结合,将产业、生态、文化、人才等统筹起来转化为发展优势,体现了区域优势特色、延伸了产业链条,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接下来,涪陵区将按照“五年重大进展、十年显著见效、十五年基本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要求,从做优现代特色种养业、做强现代农产品加工流通业、做精现代乡村三产业三方面着力,推进农业产业提档升级,持续培育壮大“2+X”特色高效现代农业,让“一村一品”持续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动力。(周庆、黄河/文 图片由涪陵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