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区鳌山村:以文化为基 搭建美丽乡村“硬实力”

发布时间:2021-10-25 10:15:57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何静怡

image.png

村民在农家书屋看书、学习。

10月19日,伴随着蒙蒙细雨,笔者一行人沿着蜿蜒的水泥路驱车前行,掠过一座座农家屋舍,来到了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

进入鳌山村,只见色彩丰富的手绘文化墙遍布整洁的公路两旁,富有文化气息的民房错落有致。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的红旗随风起舞,为乡村平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近年来,鳌山村依托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文化活动和产业发展,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不断提高群众素养,在稳增收上下功夫。

建强文化阵地

提高群众素养

当天上午,笔者前往村民刘和炳的家中。见到刘和炳时,他正在距离家不远处的葡萄大棚里忙活。“天气渐渐变冷,葡萄又比较‘娇气’,现在这个时期最重要。”只见刘和炳熟练地利用手中的工具,对每株葡萄根部附近的土壤进行浅层翻倒、疏松表层土壤。“这种方式叫中耕,通过中耕可以让土壤更加疏松,拥有更好的透气性,同时中耕可以抑制水分的蒸发,增加微生物的活跃度,给葡萄提高更多的养分。”

别看刘和炳现在说起种植葡萄来头头是道,就在前两年,他还因种植葡萄失败而烦恼。“以前心血来潮种葡萄,以为栽种在土里就完事了,后续就随便管理一下,没想到第一年种植的葡萄完全没有收成。”刘和炳回忆道,后来他在查阅相关资料、咨询农技专家,详细了解了种葡萄的流程和注意事项,第二年又开始慢慢实践,种植中遇到的一些小问题他都能自己解决了。

除此之外,刘和炳种植技术的飞速提升,还与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农家书屋的投入使用有关。该村农家书屋里藏书众多,书架、桌椅、板凳配备齐全。由村干部担任管理员,图书采取免费借阅和登记制度,为村民提供贴心、周到的服务。

“书屋里书很多,不止是种葡萄的书,还有其他种植养殖方面的书,能学到特别多。”刘和炳说,有了这些书籍的助力,他现在在种植养殖方面算得上是“如鱼得水”,自己种植的葡萄也从1亩扩大到了近3亩,今年仅葡萄一项收入就有2万余元。

有了刘和炳的例子,如今,村里许多像他一样从事种养业的村民,碰到些小问题都习惯在书里寻找答案,书屋成了村民们互相交流和“充电”的课堂,全村看书、爱书的积极性高涨。

丰富文化活动

改变村民生活方式

每天晚上7点,在该村党群服务活动中心的广场上,都会准时播放起动听的歌曲,爱好广场舞的村民从四面八方聚集在这里,开始了富有乡村韵味的“夜生活”。

“草原最美的花,火红的萨日朗,火一样热烈,火一样奔放……”跟随动感的节拍,大家站好队伍,尽情舒展肢体,用欢快的舞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村民何小芳作为领舞人,在教会大家动作之后,还帮着大家把动作做好、做标准。

“以前在县城看到那么多人一起跳,感觉挺不错。如果村里也能跳广场舞,不仅可以锻炼身体,还可以拉近邻里关系。”何小芳说,于是,她带头向村两委建议,将党群服务活动中心广场作为广场舞基地。

一段时间后,跳广场舞的村民越来越多。平常只要不下雨,每天晚上,大家都会准时到党群服务活动中心集合。为了方便联络,大家还建立了微信群,定期学习新舞蹈。

长时间坚持学习广场舞,何小芳掌握了多种舞蹈动作,她还经常代表村里进行文艺表演或是外出参赛,活动经验丰富。听说村里要组建一支“山里红”鳌山舞蹈队,何小芳立马就交上了申请书,如今她已是舞蹈队的成员。

“村里经常会搞一些文化活动,来帮助宣传平安建设、乡风文明等,只要是这类活动,我们舞蹈队一定是主力!”何小芳说,以前农村生活单调,只知道早出晚归忙着干农活,如今,老百姓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慢慢开始追求精神生活了,曾经在城市流行的广场舞也走进农村大众的视野,成为乡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上至80余岁的老人,下至几岁的孩童,人人均可参与,让山村的夜晚显得格外热闹动人。小小广场舞,不仅改变着村民们的生活方式,也传递出群众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他们在日复一日的参与中跳出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跳出新农村的时尚节拍。

开展产业先行

既富脑袋又富口袋

“请在家的村民3点钟到千亩果园,今天区农业农村局干部来为大家开展技术培训。”近日,在党群服务活动中心,村支部书记蒋世松打开了村村通广播,将通知事项传达下去,随后,又拿出手机往该村的微信群里发了一条消息,不一会,村民们纷纷回复,表示下午准时到场。

“花谢以后,要立即打一次农药。”“用杂草做树盘覆盖既解决了基地的抗旱问题,又提高了土壤有机质。”下午3点整,在广安区石笋镇鳌山村鳌山寨千亩果园里,广安区农业农村局干部胡涛正在向村民讲解桃李春季管理技术要点,并将专门印制的桃子、李子技术规范明白纸发给村民,并逐条进行仔细讲解。

“像这样的培训,我们每年至少召开2次,有时是理论课,有时是实践课。”蒋世松介绍道,目的是希望以这种潜移默化的方式逐渐改变群众的传统思想,走科学致富的道路。

依托千亩果园,鳌山村还搞起了“桃花节”。每年桃花盛开的季节,慕名而来的游客走进了村子,重庆的、垫江的、广安的、成都的都有。说到这儿,蒋世松喜上眉梢,“乡村旅游,为我们带来了新的商机。”

鳌山村还将产业道路进行了黑化,并进一步改造产业基地,增加500亩柑橘种植,整个产业基地生机勃勃。

同时,该村还进一步完善了产业发展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农户土地入股按30%分红,树苗入股按20%分红,村集体经济占10%,专业合作社占40%进行分红。农户除分红收入外,还可到产业基地赚取务工收入,全面带动了群众致富增收。

“再加上跑道养鱼和湖羊产业,可以预见,未来我们村的生活会越来越美好。”蒋世松说。(廖小兵、任雨薇、周志强、邓术芳/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