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

发布时间:2021-10-22 13:52:2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何静怡

“多亏党的好政策!”全国脱贫攻坚楷模、重庆市巫山县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感慨,这几年,挂在悬崖钻炮眼,翻山爬壁背物料,打通了8公里绝壁天路。路通了,村里发展起瓜果和旅游产业,2015年全村脱了贫,去年村民人均收入超过1.3万元。“脱了贫还要加油干,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说起下庄村的未来,毛相林信心十足。(人民日报2021年10月18日第6版)

今年2月25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指出,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中国人民意志品质、中华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是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的充分彰显,赓续传承了伟大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实现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精神不能丢!”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告诫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松劲歇脚,必须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落实好党中央决策部署是根本,所以我们要持续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胜非其难也,持之者其难也。”脱贫摘帽后的任务依然艰巨。脱贫群体在过去脱贫攻坚的推动下脱贫了,但因为刚刚脱贫,一旦遇到市场风险,特别像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风险时,是有返贫风险的,给乡村振兴增加了难度。此外,当前,产业基础薄弱、脱贫人口就业不稳定、政策性收入占比较高等问题还比较普遍,绝不能有松口气、歇歇脚的念头。

在我们这样一个拥有14亿人口的大国,实现乡村振兴没有现成的、可照抄照搬的经验,要加强顶层设计,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这个总目标,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总方针,遵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这一乡村振兴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在政策措施上,要牵住产业扶贫这个“牛鼻子”,下足绣花功夫,对脱贫地区产业进行长期培育和支持,促进内生可持续发展,对脱贫地区要扶上马送一程;在制度建设上,要总结好成功经验,坚持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东西部协作、对口支援、社会帮扶等制度,同时适时组织开展巩固脱贫成果后评估工作,压紧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责任,确保各项帮扶政策总体稳定。

伟大事业需要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成就伟大事业。乡村振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其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我们要以党中央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和传承好脱贫攻坚精神,上下同心、接续奋斗,全力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广安区乡村振兴局副局长   邓旱雨;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廖小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