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发布。这是指导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制定相关规划和政策的重要依据。随着《纲要》发布,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入全面实施新阶段,开启高质量发展新航程。
规划纲要明确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定位,即具有全国影响力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高品质生活宜居地。根据规划纲要,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实力、发展活力、国际影响力大幅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明显提高,区域特色进一步彰显,支撑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显著增强;到2035年,建成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双城经济圈,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活跃增长极和强劲动力源。双城经济圈规划范围包括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等27个区(县)以及开州、云阳的部分地区,四川省的成都、广安、资阳等15个市,总面积18.5万平方公里。
规划纲要共12章,提出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9项重点任务,包括构建双城经济圈发展新格局、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共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打造富有巴蜀特色的国际消费目的地、共筑长江上游生态屏障、联手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共同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强化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成渝地区发展。2020年1月3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指出,要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在西部形成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同年10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纲要》时指出,成渝地区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维和一体化发展理念,健全合作机制,打造区域协作的高水平样板,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一年多来,同一捧长江水滋养下的成渝地区牢记使命、相向而行,在西部携手打造带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服务国家战略大局的能力不断增强。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的出台,对于四川、重庆两省市,甚至对于国家来讲,都是一个巨大的政策利好。《规划纲要》的出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四川、重庆,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乃至西部人民的关心。《规划纲要》把政策的赋能和外界对于成渝地区发展的预期最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西南财经大学西财智库首席执行官、首席研究员汤继强认为,应对如今十分复杂的外部环境和疫情带来的挑战,《规划纲要》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对冲力量。政策赋能以后,川渝两地将更有信心做大做强有全国影响力的经济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改革开放新高地和高品质生活宜居地。同时,推动全国高质量发展在广袤西部也找到了增长极和动力源——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蓝图已经绘就,关键是抢抓机遇狠抓落实,高质量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首先要深化思想认识,切实强化使命担当。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新形势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区域经济布局的重大战略支撑,也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成渝两地要进一步树牢机遇意识、进取意识,聚焦聚力抓好《规划纲要》的学习宣传和推进实施,加快把国家政策红利转化为重庆、四川发展实效,以实际成效服务国家战略全局。
其次成渝地区要抓紧利用《规划纲要》发布的契机,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把投资力、发展力和信心都充分展示出来,全力推动双城经济圈发展。川渝两地应在思想上形成高度统一,要有共同下好一盘棋的思想。在交通基础设施、重大项目、产业规划、对外开放等方面,要合力同心、优势互补,共同做好落实。最后要狠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体制机制创新方案》落地实施,特别是要围绕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探索建立跨行政区财政协同投入机制,支持共同组建平台公司、共同设立投资开发基金,通过相互入股参股、协作开发运营等方式,协同推进基础设施建设、优势产业集群发展;探索共建产业园区、共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利益共享机制,健全财税分享制度,更好平衡合作各方利益关系。
定下航标,谋定而动。对标对表中央决策部署,沿着《纲要》规划的路径,1亿多巴蜀儿女更加有方向、有信心、有力量地阔步向前。蓝图在前,风光无限。站在新时代的风口,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正蓄积着更强的合力,向着更美好的未来乘风破浪、砥砺奋进。(作者: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长乐小学校长 刘强;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融媒体中心副主任 廖小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