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让耆年硕学之士的智慧和经验代代相传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3-10-17 10:05:46 编辑:珍珍

2023年,重庆市政府文史馆迎来成立70周年。70年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从市中区中山二路原王园内起步,从首聘3位馆员开始,几易其地,始终致力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文社科领域专家学者的纽带桥梁。

一代代文史馆人历经一次次薪火相传、一次次风雨兼程、一步步创新超越,开拓出一条70年奋进之路,以奋斗书写荣光,开启了重庆文史研究事业的新篇章。

汇聚贤能助力发展

70年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坚定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团结汇聚了一批德高望重、贤能兼备的代表人士。建馆至今,中共重庆市委、市政府共聘任馆员200名。馆员都是学术界和文化界“德、才、望”兼备的耆年硕学、大雅宏达之士。

如,首任副馆长儒学大家、著名书画家、社会活动家柯璜,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与重建的先行者、开拓者、实践者;副馆长汪云松,解放前曾任重庆总商会会长、重庆市参议会主席,创办留法勤工俭学重庆分会;副馆长王群生,为纪念先贤先哲、先辈先烈、伟人能人、仁人志士,在他的推动下,2004年在重庆朝天门广场负一楼建设了重庆历史名人馆;“大足石刻是值得我一生献身的事业”的郭相颖馆员,成功组织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让大足石刻走向世界;著名书画家许伯建、佘雪曼、苏葆桢、杜显清等馆员,《小白杨》词作者、著名诗人梁上泉馆员,中国唯一“世界诗歌黄金王冠”获得者、新诗名家吕进馆员,三峡文化守望者、瞿塘关遗址博物馆创始人魏靖宇馆员,等等。正是这一批耆年硕学之士的影响和带动,把一大批文化大家、名家,紧紧地团结在了党和政府周围,为促进重庆发展凝聚了力量。

以文立心以史育人

重庆市政府文史馆是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重庆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

一组数据可以佐证:出刊《重庆艺苑》131期;组织馆员编写出版了《中国地域文化通览》《中国地域文化通览·重庆卷》《巴渝故实录》《陪都风云录》等大型地域文化丛书;先后出版了《史海探微》《潜玉堂选抄》《女帅秦良玉》《大足石刻研究与赏析》等馆员丛书20余本;编印了《重庆市略志》《沧州吟稿》《镂金刻石》《花效实漫谈》《文字鉴赏随笔》等馆员遗稿丛书……

据不完全统计,建馆70年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组织和支持馆员编辑出版书籍和画册近5万册,为后人留下了大量可供学习和借鉴的智慧和经验,为回顾历史、总结经验,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重庆地域文化研究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咨政建言献计献策

“敬老崇文、存史资政”是重庆市政府文史馆宗旨,围绕中心工作咨政建言,助推地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是其义不容辞的责任。

1995年,市政府印发《关于贯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文史研究馆工作意见的通知》,明确指出市文史研究馆要为我市发展献计献策、提供咨询。1996年6月5日,市政府文史馆成立建言小组并编印报送第1期《建言》,27年来共报送有参考价值的《建言》150多篇,内容涉及政治、文化、经济、旅游、文物保护等领域,大多得到了领导批示和认同采纳,为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贡献文史智慧。

比如,《关于建立“重庆大轰炸纪念馆”并确定每年6月5日为“重庆大轰炸死难同胞纪念日”的可行性建议》,促成较场口“重庆大轰炸纪念遗址”的设立;《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加强重庆著名老地名历史文化研究的建议》,推动市民政局、市规划局制定了《重庆市地名文化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关于推动建成洪崖洞民俗风貌区的建言》,促成洪崖洞的开发建设,如今已成为全国知名的“网红”景点。

馆员们根据自身专业、特长和研究领域,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察实情、建诤言、献良策,提出的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物保护、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等建议,为推动重庆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文化交流凝聚力量

书法、绘画、篆刻是重庆市政府文史馆的一个重要特色,一半左右的馆员是书画篆刻专家。重庆市政府文史馆通过主题书画创作、举办书画展览等,让传统的高雅艺术贴近群众,不断扩大对外人文交流。

如,1999年举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50周年暨人民政协成立50周年书画大展”,创作了100幅书画精品;2013年承办的“中华文化四海行—走进重庆”系列文化活动,启动仪式及六个板块活动备受社会各界关注;2021年主办的“‘成渝地·巴蜀情’诗书画印艺术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还先后举办了“五曜齐辉”“巴渝四皓”“渝苑四家”等书画展览,宣传馆员艺术创作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重庆市政府文史馆与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和香港、台湾等地区,广泛开展海外联谊交流,讲好中国故事,讲好重庆故事,宣传展示了重庆形象,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辐射力和影响力,为重庆从内陆腹地迈向开放高地发挥了积极作用。

新征程,再出发。期待着重庆市政府文史馆下一段精彩旅程。(周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