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冉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分享会在渝举办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04-17 16:44:25 编辑:李柯佑

4月16日下午,重庆市作协主席冉冉受邀携最新力作《催眠师甄妮》做客精典大讲堂,与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永东、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杨姿、心理咨询师陈欣、心理咨询师汤朝千以及现场读者一起,展开了一场关于文学与自我疗愈的深层次对话。此次活动由重庆南岸区图书馆主办,精典书店、重庆知联会承办。重庆市作协副主席谭明、李燕燕,吴景娅等近300位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参加了读者见面会。

image.png

《催眠师甄妮》是冉冉历时10年,反复深入乡村、社区、医院、心理咨询工作室进行调研,接触多位催眠师、心理咨询师、医护工作者和睡眠障碍患者,沟通交流,搜集一手素材,数易其稿,苦心打磨而成。她借助催眠、心理治疗的窗口,生动展示了世纪之交城市化进程中的丰富世相。本书为当代社会提供了一面镜子,既映照了人们的缺失和遗憾,也为个体进行自我疗愈以及精神觉醒提供了范本。书中众多难以想象的鲜活细节,以及精练简洁的表达,呈现出一种诗性与智性相融合的美感。

image.png

读者见面会上,冉冉分享了自己的创作历程,“我从官方公开数据中得知,中国失眠及抑郁疾患人数接近1亿,全球近1/3人口存在睡眠问题,这让我很吃惊,失眠已成为当下的流行病”调研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生命及其沉重的身心负载——焦虑压抑恐惧无望,作为调研者心情也难以平静。“访谈范围的扩张迫使我阅读相关专业书籍,去琢磨患者的生理心理病理和工作生活环境存在的问题,”正是对这个人群的长期关注使她产生了创作冲动。

“我的第一稿很多内容都来自调研中获得的鲜活人事”,冉冉坦言,“自己对第一稿不太满意,原因在于自己虽做了大量调研,但并未透彻理解失眠与催眠,并未构想好笔下的人物及其命运。在第一稿中,甄妮主要是自己和其他患者的见证倾听者,尚不具备助力他人的精神能量和专业支撑。而在定稿中,爱与催眠的因缘使甄妮得以重构并融入他者的体验,获取了自救和救人的信力,走上了寻求践行人生意义之路,不再被现实的喧嚣混乱裹挟,实现了心灵的救赎。”救赎心灵,正是冉冉这部新作意义生成的一个关键指向。冉冉笑言,“这本书看似写的是催眠师甄妮的故事,却又不只是甄妮的故事。作品还潜藏着自己从女性视角出发,更为宏观地关注社会转型与人物精神嬗变的意图。”

image.png

冉冉以诗歌创作享有盛誉,诗性是这部小说明显的特质。对小说文本的诗性追求,对人物内心的逼视呈现是她在文本中自觉追求的,她认为诗性不是诗歌腔调,而是如昆德拉所说“是超越一切之上寻找美的意图,每个特殊字词的重要性,文字强烈的韵律,适应每个细节的独特性要求”也是写作者情感见识境界达成的一种整体氛围气度力量尤其是“思”的穿透力。“写出一个人,一个时代一群人的心灵史生命史精神是我努力趋近的理想和愿景。”

在见面会现场,西南大学文学院教授李永东表示,冉冉的创作非常有雄心。在他看来,这部小说并不只停留于失眠催眠都市病这一个题材,催眠只是进入她所表达的精神世界的一个通道。他认为,冉冉是站在大地上,是在遥望浩瀚的宇宙,人类的精神的广阔世界。

image.png

知名作家李燕燕谈到自己读《催眠师甄妮》的阅读感受时直言,从普通读者角度看,这部长篇小说因为语句带着诗性特征,读的时候必须思考,但这样的存在恰是“纯文学作品”“文学性”的特色!  

image.png

冉冉:重庆市作协主席,一级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催眠师甄妮》、中短篇小说集《冬天的胡琴》,诗集及长诗《暗处的梨花》《从秋天到冬天》《空隙之地》《朱雀听》《和谁说话》《望地书》《雾中城》《群山与回想》《大江去》等。曾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艾青诗歌奖等多种文学奖。

(罗晓红/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