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围绕“五地一城”目标建设现代化新江津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3-01-06 16:09:31 编辑:李柯佑

江津是四个重庆主城都市区同城化发展先行区之一。随着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等国家战略叠加,江津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对标对表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决策部署,江津区将如何把握战略新机,为新重庆建设贡献更多力量?1月5日,重庆日报记者采访了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

重庆日报:市委六届二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擘画了美好蓝图。您对此有怎样的体会?

李应兰:市委全会全面深入阐释了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主要内涵,明确要求全市上下要有新成效、新贡献、新地位、新感受、新气象。“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这个提法契合中央精神,体现重庆特色,鲜明响亮、振奋人心,必将更好动员全市干部群众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团结奋斗。市委经济工作会议,为2023年全市经济工作绘制了路径清晰的“施工图”、下发了催人奋进的“任务书”。

新时代要有新目标,新征程要有新作为。江津区以“建设现代化新江津”为统领,围绕“五地一城”(科技创新基地、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先进制造业基地、乡村振兴示范地、休闲旅游胜地、宜居城市)奋斗目标,积极扛起大担当、展现大作为,敢为人先、埋头苦干,为建设新时代新征程新江津开好局起好步,努力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重庆中作出江津应有的贡献。

重庆日报:全会强调,要着力建设内陆开放高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对此,江津区有什么打算?

李应兰:加快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既是中央赋予重庆的重要任务,更是江津千载难逢的重大机遇。江津区将以“建设重庆西部陆海新通道主枢纽”为目标,深度融入国家开放战略,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建设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

提升开放平台。围绕建设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加强口岸功能建设,加快推进珞璜港海关监管作业场所建成投用,力争重庆港水运口岸功能扩大开放至珞璜港通过国务院审批,完善珞璜临港产业城系统化规划建设,构建智慧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力争设立江津海关,打造西部重要物资集散地和商贸物流分拨中心,2024年力争江津综保区排名位列全国综保区前50强。

优化开放通道。坚持“内畅外联”,开工建设江津城区到珞璜中梁山隧道,争取小南海长江大桥、铜罐驿长江大桥、支坪长江大桥尽快开工建设,织密高速、铁路、水路综合交通网络,做大做强西部陆海新通道江津班列品牌,确保2023年江津到发班列超过1000列,2024年到发量占全市50%。

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加强海外仓布局建设,不断拓展口岸开放平台腹地,提升服务带动能力,大力拓展保税+、“贸易+物流”、跨境电商等新业态,培育外贸新主体和产业链供应链,吸引落地全国物流企业50强10家以上。

重庆日报:站在新的发展起点,江津区还将从哪些方面发力,为现代化新重庆建设贡献江津力量?

李应兰:在充分衔接江津区第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的“五地一城”奋斗目标基础上,我们对今后五年的发展提出了细化量化、可观可感的具体目标。总体来说,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18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13万元,“五地一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形成标志性成果、实现整体性跃升。

科技创新基地建设实现新突破,区域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建成,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以上,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科技型企业数量实现双倍增。

内陆开放前沿和陆港型综合物流基地建设跃上新台阶,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主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力争2024年江津班列到发量占全市50%,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速10%以上,江津综保区竞争力达到全市一流、全国前列。

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取得新成效,现代产业体系加快构建,规上工业总产值超过2000亿元,力争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达35%,建成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聚区。

乡村振兴示范地建设迈出新步伐,农业体系现代化、乡村建设现代化、乡村治理现代化、农村改革全面深化和城乡全面融合发展的框架体系基本形成,村集体经济组织年经营性收入全部达5万元以上,高于10万元的占80%,乡村振兴示范带动走在全市前列。

休闲旅游胜地建设展现新气象,新增国家级旅游度假区1个,A级旅游景区智慧化率达100%,重庆主城“后花园”特色彰显,成功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宜居城市建设开创新局面,率先实现与重庆中心城区一体化融合发展,城镇化率达70%,新建公园20个以上,基本实现“15分钟可达城市公园”目标,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区,现代化高品质宜居城市格局基本形成。(彭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