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巴南: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为乡村振兴插上“数字翅膀”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8-12 16:49:31 编辑:珍珍


image.png
无人机“上岗”施肥忙。伍凤秋/摄

自2020年成功入选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地区以来,重庆市巴南区大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不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数字技术在巴南加快“进村入户”,为乡村发展注入新活力,为农民增收增添新动力,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提供助力。近日,在中央网信办通报的2021年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工作阶段性评估中,巴南区数字乡村试点建设工作在全国117个试点区县中排名第7。

用“数”种田

赋能农业生产更智慧

8月9日,热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二圣镇中坪村智慧粮油项目基地,大片的稻田在风中如波浪般翻滚,长势喜人。

上午10点左右,巴南区二圣镇农业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张军的手机App“智慧农业”上正不断发出预警信息,提醒他稻田土壤湿度不够。

张军赶紧联系工作人员赶到现场为稻田“降暑”,并使用无人机进行施肥。看着无人机在稻田中来回穿梭,张军不禁感慨:“换作是以前,一个工人每天只能施3亩地的肥,现在用无人机,10多分钟就能施十几亩,一部手机就能实现水质、虫情、气象监测等,还能与专家远程连线,大幅提升了农业生产效率,预计今年每亩产量可提高200斤。

不仅是智慧粮油项目,近年来,巴南农业正朝着生态化、高效化、智慧化快速发展,数字技术正成为农村的“新家当”。巴南区农业农村委牵头实施了1000亩巴南银针茶叶智能化试验示范项目、500亩集体村智慧梨园、500亩中坪村智慧粮油等项目7个。其中,智慧梨园、智慧粮油核心功能、展示大厅基本建成;巴南银针茶叶智能化试验示范项目建成后,生产效率提高15%,提升茶农的年均鲜叶收入10%。巴南区委网信办和巴南区农业农村委联合实施的“区块链+农业”项目,将“巴南银针”等3个品牌茶叶生产数据上链,实现了从田间到舌尖全透明,为二圣茶叶节约维权成本近100万元。

以“数”育农

更多农民拥抱数字生活

姜晓东是姜家镇的一名养殖户,目前养殖了3000只鸭和2000只鸡。他虽然是一名70后,却也是短视频创作达人,几乎每天都要将自己的养殖过程拍成视频上传短视频平台

就在几个月前,姜晓东可没想过,自己“一把年纪”不但学会了网络直播,还能靠直播赚钱,而这一转变源于“新农人孵化培养计划”。据了解,该培育计划通过在姜家镇及周边招募有志于建设乡村的网络创作者,开展为期一年的孵化培养,培训内容为短视频创作、直播电商带货等相关专业理论和实践培训。

“有课堂,有专业老师授课,学员每人每日交通补贴60元,午餐、资料等全部由镇上买单。”姜晓东欣喜地发现,进班学习拍摄剪辑才一个多月,自己视频号粉丝数居然从300多人涨到700多人,而且还在快速增加。通过短视频平台,姜晓东打开了线上销售渠道,今年产值有望从2021年的10万涨至20万。

“截至目前,我们已完成第一阶段49名学员短视频内容创作培训工作,已进入第二阶段20名学员常态化直播带货培训,‘新农人’学员抖音粉丝量合计16.5万人,带动特色产品销售43万余元。”巴南区姜家镇组织委员伍红介绍,孵化出的本土优质新农人,通过短视频直播传播乡村生活,助力本土农产品销售和乡村旅游,带动乡村经济社会发展。

为更好培育“数字农民”,今年来,巴南区人力社保局还组织实施了乡村振兴专题创业活动,聘请创业导师围绕“民宿行业新营销”“农村电商短视频直播”“乡村旅游接待人才培养”等主题对创业项目进行指导,2021年以来已实施各类活动5场,服务创业者150余人次。

依“数”管村

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近年来,巴南持续推动智能社会治理向基层延伸,借助数字化管理为乡村治理“提质增效”。

“基层社会治理覆盖农村百姓生活的方方面面,数字技术慢慢打通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让村民‘小事不出门、大事不出村’,从而提升基层治理效率。”巴南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委已建好乡村治理的指挥作战平台,在全市率先建成了覆盖区、镇街、村(居)的三级综治中心,推进乡村网格化管理服务工作,划分网格组建网络队伍,实现了基础数据在线上展示,问题事件在线上报告、研判、处置和反馈,闭合从源头到末梢的乡村治理链条。

同时,巴南区委网信办在二圣镇集体村试点数字大屏项目,为村民提供信息推送、看家护院、亲情通话、远程会议、乡村治理等服务,帮助农民跨越数字鸿沟。各镇街与中国电信合作打造镇街电视,解决了农村老人文化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信息接受盲区,将基层党委政府的声音及为民办实事的相关信息及时传递到千家万户。(伍凤秋、夏雨/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