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重庆市荣昌区建立以“农家小院”为单元的农村党员教育工作机制,破解了“在哪教”“如何教”“教什么”等问题。
如今,“小院+阵地”“小院+课堂”“小院+机制”全面铺开,有效推动治理和教育重心下移、力量下沉、资源下放,既激活了党员教育的“神经末梢”,又实现了农村党员教育体系化,为乡村全面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小院+阵地”
让党员教育“动起来”
近日,在位于荣昌区荣隆镇玉久村八角井小院的吕玉久纪念馆内,70多岁的党员吕金茂一如往常,用所闻所见,配合讲解员深情讲述特等功臣吕玉久烈士的生平故事和感人事迹。
“大家常在一起学习讨论,氛围浓厚、效果倍增,凝聚力越来越强。”吕金茂自豪表示,如今,吕玉久纪念馆已成为众多党员趋之若鹜的学习教育基地。
收集整理革命先烈文物、在小院建设英雄故居,仅是荣昌区丰富学习阵地、提升学习效果的一个缩影。
针对富有特色的小院,荣昌区将其纳入“棠城研学点”建设,把党性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为研学点的课程内核,着力打造“主题课+专题课+特色课”的研学体系,形成“体验式+情景式+沉浸式”的教学模式。
如今,步入直升镇“红色家园”,全区建国前的老地下党员及其遗孀集中赡养于此,老地下党员们用自己的生死经历开展生动的现场教学,这里成为党史育人、干部培训的“热门地”;万灵镇“喻茂坚纪念馆”以明代廉吏喻茂坚生平为内容,采用多媒体展示、场景复原等手段,展示喻茂坚“以国为重、秉公执法,心系百姓、清正廉洁”的优良品质,是集廉政文化、爱国主义为一体的教学基地……“小院+阵地”模式已在荣昌区遍地开花。
“小院+课堂”
让党员教育“实起来”
“经典革命歌曲传唱已久、耳熟能详,但真正了解它们诞生背景、有何感人故事的人不多。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解读经典背后的故事,传唱出歌曲的真实情感内涵……”这是荣昌区职教中心教师黄诗颖进小院送“微党课”时常用的开场白。
黄诗颖是《“唱响初心”音乐党史课》的教师之一,她用分享故事与感悟,引导农村党员“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有感而发”继承革命传统、传承红色基因,是荣昌区丰富“小院+课堂”,深度解决农村党员“如何教”问题的探索创新。
为提高农村党员教育质量,荣昌区坚持“既要接天线,又要接地气”的师资队伍建设原则,采取“专职+兼职”的方式,以各领域优秀党员和先进模范人物为重要组成部分,建设出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先锋师资库”。同时,结合办培训班等契机,邀请四川省泸州市、自贡市、内江市的有关师资,到各“农家小院”教学,强化成渝两地党员教育师资交流。
平日里,“先锋教师们”结合自身专业、工作等实际,携带精心准备的“课程”到小院“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讲变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丰富实在的内容,真正实现党员教育培训嵌入日常生活,保障农村党员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提升党员教育实效性。
“小院+机制”
让党员教育“活起来”
“和50多个人一起包粽子,热闹又温馨!”近日,在荣昌区直升镇荣升社区夜合湾小院,拥有70年党龄的93岁村民胡兴凤笑得合不拢嘴。她身体硬朗,是小院7名党员之一,也是儿子刘泽友当好小院“领头雁”的得力助手。
该小院今年2月成立,经32户居民共同投票,54岁党员刘泽友当选院长。他身先示范装扮房前屋后,院落人居环境与日俱新;带领大家齐心申请资源、项目,小院内400余米老路顺利“白改黑”;每月组织村民上门互学打分,越来越多整洁庭院、尊老爱幼、团结邻里典范涌现。
外在颜值、内涵气质提升的同时,小院借助场镇周边的三角梅基地、果树基地、湿地公园等旅游资源吃上“旅游饭”,村民在餐饮、零售等创业中腰包越来越鼓。
如今,在夜合湾小院,党员示范引领效应百花齐放,而这仅是荣昌区通过“小院+机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一个小切面。
为确保农村党员教育出实效,荣昌区一方面引导党员积极参选小院院长或进入小院理事会,在有条件的院落成立党小组,组织群众制定小院院规、打造小院文化、树立小院精神,推动群众在党组织引领下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助力乡村组织振兴;另一方面,倡导党员模范遵守小院院规,在人居环境、圈养家禽、发展产业等方面带头示范,助力乡村生态振兴、产业振兴;同时,发动党员积极参加“小院”中开展的道德模范、最美家庭、最美庭院等评比活动,进一步激发内生动力。
“下一步,我们将按《荣昌区以“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实施方案》要求,在思想、法治、文化等方面丰富内涵,深化‘升级版小院’。逐步以小院‘核心区’‘带动区’‘辐射区’分类推进、有效衔接,最终实现‘小院+’推动党建引领乡村善治全覆盖,让一个个小院成为乡村全面振兴的‘助推器’。”荣昌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蒋坤红、覃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