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重庆市民族博物馆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省市级民族博物馆,该馆于2004年9月正式对公众开放,集中展示重庆市黔江区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是第一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和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今天的“追寻革命足迹•传承红色基因—向先烈报告”系列报道,一起走进重庆市民族博物馆。
近日,在位于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内的“四史”学习教育基地里,黔江区民宗委的党员干部正在开展一堂别开生面的微党课,重温峥嵘岁月,立志不忘初心、担当使命。去年以来,黔江区依托重庆市民族博物馆,重点打造以“地方党史和黔江精神”为主的“四史”学习教育基地,展现奋斗历程,传承红色基因,成为广大党员干部和市民学习教育的又一平台。
“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红色文化、民族文化、历史文化的认识。作为一名民族宗教工作者,我将从自己的实际工作出发,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黔江民族宗教工作作出自己的贡献。”区民宗委办公室主任简友锋介绍。
作为展示黔江区社会历史、民族文化和自然资源的窗口,重庆市民族博物馆展厅面积1382平方米,设有序厅、历史时空、美好家园、生产生活、民风民俗、民间艺术和创民成果展等7个展厅。现藏国家级历史文物33件,民族展品482件,各类图片345幅。内容涵盖民族服饰、婚嫁丧葬礼仪、民间工艺、织锦刺绣蜡染等,是全面了解、研究渝东南地区少数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演变的重要实物资料。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这天,民族博物馆里迎来了一批参观的中学生。伴随着生动的讲解,同学们驻足各种文物前,感受灿若星河的华夏文明。这些文物中,无论是铜甬钟、龙纹虎钮铜錞于,还是保存完好的铜钟,都展现了战国、汉、唐、宋等多个历史时期厚重文明,为同学们打开了一道时空之门,与历史来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
“这口唐钟属于国家一级文物,也是我们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它是在唐朝天宝年间锻造的,距今已经有1200多年的历史,它是一口原钟,在北京市大钟寺古钟博物馆有一口原比例复制的钟。”区民宗委工作人员朱文春介绍。
据悉,重庆市民族博物馆自免费开放至今,年均接待游客量近10万人次,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文化传播、民族教育功能,是55万黔江人民享受文化成果、经济发展成果于一体的最佳场所。
“我们要利用好博物馆这个载体,将之打造成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四史”教育三大基地,引导人民在欣赏文物之美的同时,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历史观、文化观、宗教观。”黔江区民宗委副主任龚节尧表示。(石威、鲁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