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⑪】千年古镇 至诚至信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5-06 16:35:17 编辑:珍珍

黔江区濯水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初称“白鹤坝”,元明之际属酉阳土司辖地。濯水古镇兴起于唐代,不仅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商业兴盛。

古镇掠影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经过多年历史的沉淀,濯水古镇“天理良心”诚信文化的传承从未改变。近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大型系列报道采访组走进濯水古镇,带你探寻千年古镇濯水的诚信文化。

古老的青石板街道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良心碑石昭天理

  从踏上古镇老街青石板的那一刻开始,时光就仿佛凝结了,老街上旅客如织,吊脚楼边抽着土烟的老人、街头卖糖人的商贩、各种特色的小吃,这一幕幕都让古镇有一种特有的乡土繁华。每逢节假日,更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只为听当地老人讲濯人濯事,尤其想要一睹当地用以濯水人警示世人诚信立本、道义传世的天理良心碑。

  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采访组一行人在古镇的濯河坝讲堂偏北的小坝子上,看到一块不高大却十分厚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天理良心”四个正楷大字。这块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据说是武陵山地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它警示人们: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这块碑也是古镇的灵魂所在。濯水人不只把“天理良心”四个字镌刻在石碑上,也镌刻在他们的心里。“这事要说得从百多年前说起。那时候的古镇商业十分繁荣,和酉阳的龚滩、龙潭并称三大古镇。”濯水古镇商会会长汪绍琪告诉笔者,这块石碑昭示的是“天理良心”,是彼时彼地众人公认的道德准则,是不可逾越的乡规铁律,也是一直浸润到濯水人骨髓里的守信用、重承诺的悠悠古训。

  后河古戏传递诚信文化

  “濯河坝开场啰,濯河坝开场啰”“濯河水清又清,古镇石板街梆梆硬,濯水生意好得很,满街满巷生意人……”采访组一行人还徘徊在天理良心碑意犹未尽地听当地老人讲濯水的历史文化时,一段段优美的唱腔透过古镇的小巷,飘进了耳朵里,刹那间直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这是后河古戏开演了,今天演出的是《天理良心濯水人》这一出戏,是一个关于古镇之魂的‘天理良心’的方言音乐情景剧,讲的就是关于濯水的诚信文化。”在汪绍琪的解说声中,大家快速奔向了老街另一头的戏台子前。


后河古戏表演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伴随着戏中人物的出场,一个关于诚信经商的故事缓缓在众人面前拉开了序幕。故事讲的是光绪年间,樊小宝好赌,输光自己的钱,为了扳回老本,背着樊老爷对自家生意打起主意——通过“大斗买、小斗卖,大秤进、小秤出”筹措赌资。不久,缺斤少两的事情败露,樊家东西卖不出去,货也收不进来,迫于无奈的樊太太将此事告诉樊老爷。樊老爷得知此事,不但教育樊小宝要讲诚信还拿起秤秆打樊小宝,樊小宝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告诉樊老爷:“打也不该您动手,打我要请众乡亲。”

  知错的樊小宝要求乡亲们打他解恨,樊老爷也深感自己教子无方,叫人抬出银子向大家赔罪,承诺差一赔十,大家自己拿。受到损失的乡亲们差一两只拿一两的钱,差一寸只拿一寸的款,并未多拿一星半点。在受损乡亲们拿了自己应得的银子走后,几个不知情的年轻人不明就里地拿了银子准备离开,汪嫂子碰到并劝告说:“这银子是樊老爷给那些被缺斤少两乡亲作补偿用的!人家讲诚信,叫他们自己拿,你们好意思往口袋里装?”几人听了汪嫂子的劝告,不但退还了银子,还认了错。为了奖励濯水人的诚实守信,县官送了濯水人一座“天理良心”石碑,以照后人。

  后河古戏的传承人龚继明自豪地表示:“我们通过这种传统戏台文化,传递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正能量,一台戏一台理,游客们也爱看。‘天理良心’道德碑和后河古戏的结合,诫告当地商者和来往旅客为人处世公平合理、童叟无欺,成为千年古镇存在千年的亘古哲理,”

从主城来的游客张先生说:“在民族文化古戏中演绎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安定和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戏里所昭示的古镇千百年以来的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这次濯水之行真是太值了。”

天理良心碑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诚信经营成招牌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为本,买卖不论大小都是生意,别看小到一方斗一杆秤,量得出人的品行,称得出人的良心。”如今的濯水,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着老祖宗为濯水古镇后人留下的祖训。它们,既存在于诚信赊账经营的商业往来中,也存在于扶危济困的医者仁心中……

  一座千年古镇,当你从横向和纵向来了解她时,她总会比你想象中更有历史感和沧桑感。采访当天,我们竟不觉间就在濯水古镇上晃了几个小时。穿梭在古镇的街道当中,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诚信经营户的金字招牌,不断刷新着这座千年古镇的美誉度。

  诚信招牌恰恰是濯水商业发展的缩影,“天理良心”诚信文化被一代代濯水人传承着,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文化底蕴回荡在古镇的老街上。

  在街角的拐角处,有一家经营了十余年的小吃店,主营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叶子粑粑、绿豆粉、米豆腐等应有尽有。

  小吃店老板勾江告诉笔者:“我们店卖的每一碗绿豆粉、马打滚都是真材实料,要讲究质量不误导欺骗消费者,维护好我们古镇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旅客满意,这是我们所有濯水商人的共识。”

  阿蓬水清又长,濯水人亮堂堂。在严守天理、崇尚敬畏的文化熏陶下,如今的濯水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黔江区的一块旅游金字招牌。

  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在漫漫长河中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也焕发出昔日的风采。随着时代发展,在变与不变之间,濯水人始终坚守初心,把“天理良心”作为至理名言,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田丹、黄英/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