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村一品看黔江⑧】春暖农忙时 守好“米袋子”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4-15 11:12:55 编辑:珍珍

当下,一提起马喇湖,总会联想到贡米。相传,古时候马喇的大米,被当地土司用作进贡朝廷的地方特产,为马喇赢得了“贡米之乡”的美名。

       贡米基地远景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近来,黔江区马喇镇党委政府将把粮食安全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抓紧抓好春耕春播的相关工作。4月11日,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一村一品”看黔江系列报道采访组来到了黔江区马喇镇杉树村,带你领略不一样的马喇风情。

放马峡谷地春暖农忙时

马喇镇位于黔江县城东南约42公里处,是一个风光秀丽的高山盆地,也是黔江区至今留存的以土家语命名的两个乡镇之一,马喇当地的方言中也包含了大量的土家族语言。

“马喇湖”这个名字就是原生态的土家语——“马”和汉语名词中的“马”音义都相同,巴人本无马,马是在后来的民族交往中从北方引进的;“喇”在土家语中就是“放”的意思;“湖”在土家语中为两山间的峡谷。“马喇湖”这三个字,土家语中的含义就是“放马的峡谷”。


        播种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俗话说“一日春耕十日粮,十日春耕谷满仓”。春天是一年收成的关键,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耕地机轰鸣,泥土翻动间,便唤醒了大地的生机勃勃。时下杉树村成片的水田里,农人们又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忙碌季。

“你们是来拍我们怎么种田的吗?最近几天都有人拿着相机来我们这里拍摄春耕播种,可见我们马喇湖的贡米还是很有名的。”正在田里忙活的农民伯伯看到我们热情地打起了招呼。

“这几天,马喇贡米已经到了最关键的时候,秧苗已经开始发芽了,每天有二三十人帮忙育秧苗。同时,我们基地这边也在进行耕地,现在上面有人在放水,水放好后我们就会把地耕了,为下一步插秧做准备。”贡米基地相关负责人石丹告诉笔者。


        筑田坎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重绿色生态守好粮袋子

马喇镇的海拔在800多米以上,气候高寒,东西两边都是高山,日照短,春来迟,冬至早,水稻生长期长,能充分吸收并储存养分。奇怪的是全区类似的地方有不少,为什么马喇湖的大米与众不同?除了归功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和肥沃的土壤、清洁无污染的水源,也离不开当地政府始终牢牢守住粮食安全生产这条底线。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只有严守耕地保护红线,才能进一步壮大产业,我们把‘马喇湖贡米’品牌作为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水稻种植,以此来促农增收。”马喇镇副镇长杨昌波表示,为了牢牢守住粮食安全这条底线,当地政府一直把粮食安全生产作为农业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在抓紧抓好春耕春播的相关工作的同时,也将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措施,保障粮食生产,确保种植面积和产量能够稳定和提升。

“育秧要讲究方法和技巧,目前马喇这边普遍采用的是润湿秧田育秧,第一个步骤就是秧田要平整,水关半沟。最关键的是分厢定量,所谓分厢定量就是这一厢撒一斤谷种,分两次撒,第二次补。”农技人员孙洪生正蹲在田间地头,给村民们详细讲解育苗技术。


        农技人员现场讲解育秧技巧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马喇湖贡米是国家地标产品,同时也获得了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在种植的过程当中,当地更加注重绿色和生态。石丹告诉笔者:“我们一直把粮食安全放在第一位的。田里使用的是有机肥,用的是绿色防控标准和人工除草,从来不打除草剂。”

据杉树村党支部书记莫华林介绍,该村通过公司共种植了水稻示范片120余亩,带动当地300余户村民共种植1000余亩水稻,水稻也成了杉树村的支柱产业。


        大面积育秧苗 黔江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提升耕地质量“良田”回归“粮田”

近些年,勤劳的马喇人大借改革春风,改田、改土,并改良水稻品种,让“良田”回归“粮田”,年年实现粮食大丰收,每年向外提供几十万吨的优质大米,成为黔江名副其实的粮仓。

如今,走进杉树村的田间地头,田成方、路相连、渠配套,耕地连片成带。玉米、水稻、红薯等粮食作物连连丰收,质量大幅度提升,为稳定粮食产能、促进农民增收奠定了坚实基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不仅让老百姓的粮袋子鼓起来了,还吸引了许多年轻人回归乡村,过上了在家门口上班的好日子。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保耕地红线就是保粮食安全的生命线。事实上,杉树村的改变只是黔江区提升耕地质量、稳住农业基本盘的一个缩影,接下来,黔江区将围绕高质量发展主题,一方面围绕耕地数量强化保护与质量提升,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此外,黔江区还将加强和改进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严格新增耕地核实认定和监管,健全耕地数量和质量监测监管机制,实施土壤改良、地力培肥、保水保肥和控污修复,落实68.90万亩耕地保护目标和48.14万亩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有效保护和进一步提升耕地质量,让“良田”回归“粮田”,给当地百姓带来真金白银;另一方面围绕提高粮食综合生产效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以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打造高标准农田示范区。2022年将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5万亩,完成1万亩宜机化整治,全区农机化率提高到49%以上。(田丹、黄英/ 文   视频及图片资料由黔江区融媒体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