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四川省广安经开区积极探索“公调对接1+2+N”模式,创新矛盾多元化解工作方式,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基础,对接调处化解基层各类矛盾纠纷200余起,调解率达100%、成功率达98%以上,有力维护辖区社会和谐稳定。
构建“一个解纷中心” 补齐基础短板
一是整合资源要素,打破行政隶属壁垒,以公安派出所场地为依托,整合乡镇(街道)党政及驻地各单位人、财、物的资源,建立3个“公调对接调处室”。乡镇(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加强调解人员派驻,司法所落实专人加强业务指导,公安派出所强化驻所日常管理,建成乡镇(街道)的重要解纷中心,规范设立矛盾纠纷对接登记区、法律政策咨询区、解纷接待调处室等功能场地,切实做到人员、场地、设施保障到位。二是拓展调处渠道,坚持网上网下相结合,在公调对接室线下调处的基础上,依托网格化服务管理系统加强矛盾纠纷线下收集、网上报送流转,职能部门协作化解。结合疫情防控“宜疏不宜聚”的实际,适时通过电话、网络视频等方式,与法律顾问、专业人士等开展远程联系,推进在线指导和咨询服务,切实增强矛盾纠纷调处的质效。三是抓好纠纷对接,坚持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公安依法行政执法,进一步完善警情处置与非警矛盾纠纷有效衔接调处工作机制,推动非警矛盾纠纷与公安执法办案有序分离,涉警情纠纷由公安机关依法行政调处,非涉警情纠纷在公安民警协调无果的情况下,及时移交公调对接调处室开展调处,切实降低公安执法风险,有序推动矛盾纠纷步入正轨、及时调处。
完善“两只专业队伍” 突破人才瓶颈
一是建强法律专业队伍,乡镇(街道)司法所牵头以司法行政人员和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单位的法律顾问为主体,广泛吸纳各界法律人士,组建法律专业队3支10人,定期开展培训交流,选派参与纠纷对接调处,切实提升案件调处的合法性、准确性。二是夯实专职调解队伍,乡镇(街道)通过购买服务、政策奖补等方式,从人民调解组织、基层“五老”队伍、纠纷调处能手等群体中,择优选聘专职调解人员8名,常态驻所开展纠纷对接调处工作,做到纠纷对接不断档、不脱节。同时,通过业务培训、专业辅导、交叉办案等多种方式,不断提升专职调解人员的政治素养和能力水平。三是强化协作调处攻坚,实行疑难矛盾纠纷由法律专业人员、专职调解员“双跟进”,每个纠纷案件至少各落实1名人员专门负责推进,重大疑难案件吸纳行业领域专家能手,组建调解工作专班,协同攻坚化解。实行案件调处“双选制”,法律专业人士和专职调解员可根据专业特长,精准选择接纳具体纠纷案件调处;纠纷当事人也可共同从两支专业调解队伍中,自主选择具体人员调解,切实增强矛盾纠纷调处的合法性、公正性、有效性。
发挥“N种基层力量” 提高调处效能
一是夯实力量强基础,各地在夯实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以村(社区)为单位,调动“两委”干部、两代表一委员、驻村干部、网格员、法律明白人、志愿者等N种力量,广泛发动参与基层矛盾纠纷调处,切实建强基层解纷工作基础。二是协作联动查纠纷,加强村(社区)警务室与村(社)解纷队伍对接协作,公安干警在出警处警、治安巡防等日常事务中,将矛盾纠纷巡查作为重要内容,会同解纷工作力量同步开展排查,及时发现掌握涉警与非涉警的各类矛盾纠纷。三是源头调处就地解,一般性、苗头性矛盾纠纷,出警或巡防干警会同村(社区)解纷力量,通过随手调APP,协作推进就地调处和疏导化解。情况复杂、疑难特殊的矛盾纠纷问题,及时对接移交至公调对接室,推进专业调处、攻坚化解,有力实现纠纷发现在早、调处在小。(政法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