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昌打造基层治理创新“新阵地”

来源:重庆日报 时间:2021-12-16 10:09:59 编辑:李柯佑

“张孃孃、老宋,摆板凳准备开会了哦。”

12月15日上午10点,荣昌区安富街道通安村的三崇堂小院热闹非凡。

在小院里经营茶社的老板陈燕一边张罗着,一边组织大家在院坝里和通安村书记邓跃虎一起开个短会。

在三崇堂小院,陈燕还有另外两个身份,院落自治委员会理事和“小院讲堂”志愿者,负责联络群众、调解矛盾和宣传党的新思想。在荣昌,像三崇堂这样拥有自治委员会的小院被称为“新风小院”。

近年来,荣昌区结合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创立的“小院讲堂”阵地,深入推进院落自治创新实践,因地制宜把基层治理焦点延展到农家院落,着力打造以“新风小院”为品牌的院落自治示范创新实践。

而“新风小院”正是荣昌抓紧抓实新冠疫情社区常态化排查管控、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等重点工作,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生动实践。

小院虽小作用大

“新风小院”既是荣昌区乡村治理的基本单元,也是乡村治理的最高目标。以10-20户农家院落为单元形成“小院”,开设“小院讲堂”,推选党员任小院院长,并由3-5名党员或乡贤组成小院理事会,负责党的理论传播、社情民意收集、政策法律宣传、矛盾纠纷调解等工作,每月定期组织开展讲理论、讲政策、讲法律、讲科技、讲健康、讲典型、讲变化的“七讲”文明实践活动。同时,通过设立院规、红黑榜等,促进小院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

“小院的管家小院选,小院的事情小院办,实现乡村治理由‘替民做主’向‘由民做主’转变。”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成渝地区乡村院落分布比较分散,将治理单元由过去的村民小组调整为10至20户传统院落,大大缩小了乡村治理半径,提高了治理精度、提升了治理效能,这是因地制宜的制度设计,有利于破解以往“干部干、群众看”的治理困境。

在“新风小院”创建过程中,按照“党员宣传发动、村民自愿申请、村级审核上报、镇街评估筛选、区级复核把关”的流程,采取“赛马”机制,每年确定100个左右农村院落开展创建工作。把区级各部门涉及乡村治理的所有工作要求,整合细化成党建引领、环境治理、“三治融合”等7大类、22个具体创建指标,变“各自干”为“一单清”,通过小院示范、连点成线、连线成片,把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落实到乡村最末端。

效果是立竿见影的。

“多亏了理事会帮我们调解,不然扯不完的皮。”说起小院的院长和理事,三崇堂的居民梁匍珍总是赞不绝口。

2019年,一位30多年前就搬出三崇堂的居民刘某突然拿着土地证回到小院,声称自己在院里还有土地要拿回来。

“这块地涉及10多户人,他搬走那么多年,大家在地里都种了菜,谁也不理睬他。”陈燕回忆,后来刘某将10多户居民告上了法庭,法庭判决刘某胜诉,这下小院的居民“坐不住了”。

“凭什么还给他,他离开这么多年了。”

“我不还,法院判决也没用。”

……

面对愤怒的居民,小院理事会全体成员出动,挨家挨户走访调解。为了给大家做好普法工作,理事会还向村里申请,协调荣昌区法院的法官走进小院开展“以案说法”,给大家理清案件背后的法律关系。

就这样,一场涉及10多户居民的矛盾,被化解在了小院内。真正印证了小院创建的初衷——小事不出院,大事不出村。

截至目前,荣昌区共有598个设立了“小院讲堂”的院落加入到创建队伍中,已有112个通过“新风小院”验收,其中以“自治”为主题的21个,以“法治”为主题的23个,以“德治”为主题的5个,以产业发展、文明村风等为主题的63个。

“平安卫士”织密安全网

出趟远门,家里的家禽、果园无人看管怎么办?在外打工,老人独自在家无人陪伴怎么办?“只需在家里装上一个小小的摄像头,就能轻松解决这些问题。”荣昌区清升镇罗汉寺村居民邓义芳高兴地说。自从家里装上“平安卫士”,她随时可以通过手机观察家里的情况。

作为“雪亮工程”的补充,“平安卫士”实现了将村民家的户外监控同公安派出所、村联防联控平台联通,让村民“看家护院、看老护幼、看塘守地”不用愁。截至目前,荣昌区采取政府主导、群众自建、公安联网、企业运维的方式,引导群众安装“平安卫士”监控近4万个,建成镇、村联防联控平台169个,覆盖12万余人,破解看家护院、看老护幼等难题。

“在手机上就能随时监控屋头的鸡鸭,好方便哟!”去年5月,听说村便民服务中心安装了“平安卫士”智能监控系统,通安村的村民谢丰海和邻居们赶紧跑来看“稀奇”。

听到价钱不贵、方便实用后,村民们纷纷提出申请。不到一个星期,就有100多户村民报了名。

“以前外出打工,家里老的小的总放心不下,但又看不到,没得法。”村民赖长彬说,有了“平安卫士”智能监控系统,自己经常透过手机屏幕查看父母的生活情况,年迈的老人也时常对着摄像头和自己打招呼,分享一天的琐碎日常。

目前,荣昌区正将该平台与综治、公安等平台联动共享,为社会综合治理提供广域的数据支撑。

“‘平安卫士’筑牢了农村群防群治的‘篱笆’,为农村基层社会治理增添了一把‘安全锁’。”荣昌区委政法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平台真正做到了让外出创业者安心、居村持家者舒心、行为不端者惊心。

“大眼睛+小眼睛”创新社会治理

“昌元街道有车辆在非停车区域停车25分钟,请速去劝离。”12月15日,昌元街道网格员在“智慧综治”App上收到辖区车辆违停信息后,第一时间赶往现场了解情况,对违停车辆进行劝离。

精准、快速地处理事件,这是荣昌区“三级综治”指挥调度系统的功能之一。

“一旦社会车辆在非停车区域停靠20分钟以上,系统就会自动抓拍,我们人工审核后,会将车辆违停信息推送至辖区网格员,第一时间对其劝离,未能处置的将转至就近的交巡警平台处理。”荣昌区综治中心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还能自动识别垃圾溢满、出店经营、违规晾晒等场景,在荣昌创卫和创文工作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综合指挥调度系统整合全辖区视频监控,当城市街道路口出现游摊、车辆违停、人群异常聚集时,系统会自动抓拍预警,并将预警信息下发给辖区网格员、交巡警或城管等前去核查处置,并及时跟踪相关事件的处置情况。”该负责人表示,目前该平台已经实现11种管理场景,包括人群异常聚集识别预警、游商违规经营识别预警、车辆违停识别预警等。

为了保证预警信息能够及时告知辖区网格员,荣昌区专门开发了“智慧综治”App,网格员均安装了该应用。一方面,综治系统将前端视频监控发现的问题推送给网格员处置,另一方面,网格员日常走访并处置的问题通过该App上报,这样核查处置结果能够及时反馈,形成闭环。

近年来,荣昌区坚持把创新治理手段作为深化平安建设的重要载体,不断提升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充分发挥“中枢平台”实战功能,利用前端视频监控平台和网格员手持终端“智慧综治”App,构成社会治理“大眼睛+小眼睛”,形成“综治中心+智能化+网格化”的治理体系。据悉,自2019年该系统建成以来,已综合治理事件67013件。

此外,荣昌区还整合多方资源,建立便民纠纷解决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地统管”“一地调度”“只跑一地”,推动“反复跑”变“一次跑”。

“中心整合党政、法院司法、人民调解、社会组织、律师和乡贤等“六方”力量,聚合重大矛盾纠纷、物业、商事、劳动争议、医疗纠纷等32个调解组织,实行常驻、按需轮流入驻便民纠纷解决中心。”便民纠纷解决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说,2020年1月以来中心成功化解6526件矛盾纠纷,涉及标的16.28亿元,为群众节约诉讼费263余万元。(周尤 宋云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