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节的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天气一天天变冷,一位老人不畏严寒,扛着锄头、背着背篓在地里挖红薯。
“老人80多岁了,还天天下地劳动。在他的影响下,许多年轻人陆续返乡创业,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说起这位老人,大德镇江东村的村民都竖起大拇指称赞。
这位老人,就是重庆市开州区大德镇江东村2组村民胡启佳。
“我对它有割舍不掉的感情”
“他呀,挖了一辈子地,种了一辈子庄稼,还不肯放下锄头,天天在田地里忙活。”数落胡启佳的是他的老伴夏坤秀。
夏坤秀介绍,上世纪60年代初,她与家庭贫穷的胡启佳成家后,相继生下5个子女。为养活一大家人,在那个靠挣工分生活的年代,胡启佳不敢请一天假,天天按时上工也时常让孩子们饿肚子。上世纪80年代初,土地包产到户后,胡启佳一家7口人,分得了5亩多田地。有了自己的田地,胡启佳干劲更大了,他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种出来的粮食总算有了节余,他就把节余的粮食换成钱,供子女读书。
“土地是我们一家人赖以生存的根本,我对它有割舍不掉的感情,这也是我如今还坚持耕种的原因。”胡启佳说。
“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种了红薯,又播麦子;种了水稻,又播油菜。一茬接着一茬种,一年接着一年种,胡启佳从少年种到了青年,又从青年种到了暮年。
“袁隆平说‘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这就是说土地不能丢,种庄稼不能停。”每当儿女劝胡启佳放弃耕作、安享晚年时,他总是回绝。
2012年,为了让年老的父亲不再种庄稼,儿子胡成孝趁父亲不在家时,将锄头、背篓等农具悄悄藏了起来,让胡启佳找了好几天。
得知是胡成孝在背后“捣鬼”,胡启佳把他狠狠地批评了一顿,同时也把其他几个子女教育了一通,“遂我的心愿,才是最大的孝顺。”
“从那以后,子女们不再阻止他种庄稼了,每年农忙时节还赶回来帮忙,那是他最开心、最幸福的时候。”夏坤秀看着“犟”了一辈子的胡启佳说。
“我要把田地全都种上庄稼”
有了子女们的支持,胡启佳种地的雄心更大了,他不但把自家的田地种上了庄稼,还把周边荒芜的田地开垦出来种上庄稼。今年,胡启佳种植田地达14亩,收获了水稻1万多斤、玉米4000多斤、红薯1万多斤。
前些年,多数村民外出务工,无人耕种的田地随之增加。胡启佳看着田地荒着,感到十分可惜。2015年,他决定把荒着的田地开垦出来种庄稼,一干就是6年。
胡启佳身体硬朗,每天乐此不疲地在田地间忙碌。他每年将种出来的稻谷、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卖出一部分,留下的饲养肥猪、鸡鸭,年纯收入达4万余元。
“我这个人见不得土地闲置,巴不得把所有荒着的田地都种上庄稼,让荒山荒地变成‘金土地’,种出‘金娃娃’。”胡启佳说。(熊瑛、王紫妮/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