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懒地荒。可偏偏在重庆市南川区河图镇的品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蔬菜基地,却让2公顷菜地“撂荒”,并且一“荒”近3年。
近日,该基地的蔬菜大棚里的蔬菜成熟了,一颗颗番茄挂在枝条上。特别的是,这些番茄不是种在土里,而是栽在一个个白色的泡沫箱里。在另一片土地上,泡沫箱里还栽种着生姜。目前,采用这种无土栽培的土地大概有2公顷多。
“人累了,得不到休息,就会出毛病。土地也一样,长年累月耕作,种出来的庄稼口感就差一些。”基地负责人张永祥解释道。
所谓的“撂荒”,就是用无土栽培的方式对土地进行轮作休耕,给“疲惫”的土地“放个假”。
据了解,张永祥原是鸣玉镇的蔬菜种植大户,2013年来到河图镇长坪村租地种植蔬菜。租借的土地由于长期施用农药化肥,土地大多板结,养分流失,这让张永祥萌发了新念头——不妨让部分土地“休养”几年。于是,从2015年起,张永祥就将基地的一部分土地进行轮作休耕。
张永祥说,休耕并非不管不问,而是为了养肥地力。每年春天,基地会组织人力、机械,把长出的杂草混杂着农家肥进行翻埋,通过自然腐熟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然后在休耕的土地上用泡沫箱装有机质进行无土栽培,达到“一石二鸟”的效果。
除了休耕,这里农业的所有蔬菜大棚都采用轮作方式。如这一季种了辣椒,下一季就会种植黄瓜或茄子等蔬菜。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每个大棚有序更替,尽可能帮助土地恢复肥力,让“轮作休耕”形成良性互动。
休耕后复种的大棚里产出的蔬菜,卖价并不低。比如西红柿,市场上一般每公斤卖三到四元,而经过休耕复种后的土地产出的富硒西红柿能卖到10元,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据悉,该村的定位是大量生产富硒蔬菜,所以对产品的要求非常高。他们放弃了“竭泽而渔”式的生产方式,选择“轮作休耕”模式,使得休耕后的土地变得更加肥沃,让土壤的养分得到充分释放,蔬菜的品质得以保证,从而换来更高的效益。(黎明/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