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街变了,变得更漂亮、更时尚;东街又没变,青砖瓦房、厂区粮站仿佛还是曾经的样子。”7月25日,行走在熙熙攘攘的南川区东街,68岁的周锡蓉仿佛回到年轻时生活的地方。
当初,带着不舍和期待的心情搬离,周锡蓉不曾想到东街会华丽变身。作为南川曾经的商业中心,东街历经繁华却日渐破败成为棚户区。如今,经老旧棚户小区改造,它成为城市新客厅,成为游客追捧的文旅新地标,原住民也将搬进附近的安置小区共同见证繁盛再现。
老东街改造是如何实现“皆大欢喜”的?
原来,南川区在老旧棚户小区改造中,通过政策集成、产业导入、商业模式创新等,在保留城市肌理和历史记忆基础上,改造提升东街棚户区打造文旅综合体,实现提升人居环境、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传承街巷文脉留住城市“乡愁”、吸引过境游客等多重目标,让新城不再“空”,而是充满更多烟火气。
老东街片区改造,一批批开发商望而却步
东街片区是南川的母城。上世纪90年代前,曾是南川最热闹的商业中心,每一条街巷都有各自的“经营主题”。每到赶集日,人们都聚集到这里,不到东街根本不算进城。
然而,随着城市的发展扩容,东街逐渐沦为拥挤破旧的棚户区。
“老东街片区房子大多是穿斗式建筑,老了、旧了、破了的居多,有的甚至成为危房,各种配套设施也跟不上,我们早就盼着快点搬入新居。”今年51岁的李召华是土生土长的东街人,城区其他地方的居民住上新楼房让他和左邻右舍看着眼热。
不是没有人过来“勘察”过,多年来,当地政府通过招商引资等陆续引进过多批开发商,但都是来了又摇头走了——东街虽然位置好,但片区拆迁体量有500余亩,涉及居民达4000余户,很多人家还都是门面房,征迁开发成本高,让不少人望而却步。
位于城区好地段,却在一轮轮城市建设发展中掉了队。“房屋漏雨愈发严重,一下雨就漏水,只能不停地用扫帚往外扫。”李召华介绍说,因为老房子缺少卫生间,很多居民洗澡都要排队,加上道路老旧经常积水,不时停水停气,“不少居民因生活不便陆续搬走。”
住房问题既是民生问题也是发展问题,关系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为解决片区居民的“急难愁盼”,南川区结合国家棚户区改造相关政策积极争取资金,安排该区城投集团对东街片区实施保护开发。同时,为力避城市更新后的“空心化”和新城变“死城”,南川以“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空间定位,创新“棚改+产业+小镇”模式精心打造东街。
东街片区旧城改造项目涉及东城街道4个社区,占地504亩,涉及房屋征收4000户、约57万平方米。在征求居民意见的基础上,当地采取货币安置和就地回迁两种形式实施征迁。目前,东街片区已签约4135户,签约金额32.1亿元,签约率98.38%。
看着东街花园安置小区按国家棚改有关政策标准正在施工建设的安置房,住在过渡房里的周锡蓉、李召华们充满了期待。“安置小区就在东街文旅街区旁,不但有电梯和两层停车库,其他基础配套设施、健身娱乐设施都是按标准建的,房子还没建成,隐形的价格比周边高不少呢。”
传承城市记忆,带着乡愁的东街又回来了
在东街片区改造项目中,最吸引人的当属核心区占地120多亩的东街文旅项目。
青砖瓦房、木格子玻璃窗、怀旧商铺和海报随处可见,漫步其中,仿佛穿越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老街区。在由机械厂房改造而成的家庭记忆体验馆里,一个个老房间再现上世纪60-90年代的家庭生活场景,还有照相馆、理发店、裁缝店等市井生活再现,以及三大件、小人书、自行车……这些体现时代风格的老物件,让游客近距离体验过去的家庭生活。
作为首个以小镇青年文化记忆为主调的文旅体验项目,东街文旅街区地点为包括文旅商综合服务区、文化博览体验区、开心麻花演艺区、时光街巷体验区、亲子户外教育区、解放路怀旧商业区六大板块,设置有家庭记忆馆、东街文创菜市等文化体验场景。
将城镇历史文脉与新的文旅体验项目“合二为一”,连接过去、现在和未来,东街呈现别样的年代感和时尚感。
旧物件、老照片里能瞥见过去,糖画扎染葫芦灯里能感受传承,巨大的摩天轮则连接着过去和未来。保留原有城市空间肌理和文化记忆,“修旧如旧”再造而成的东街,让不少南川老人感叹:生活了多年的老街变成了景区,记忆中的东街又回来了。如今,东街已入选重庆10强新地标,自年初开街至今,吸引市内外游客400万余人次。
这背后,是南川对城市历史传承的孜孜追求。
“旧城改造不是简单拆了重建、推倒重来,而是肩负着传承南川历史,推动城市品质提升和可持续发展的重任。”该区城投集团党委委员张侃介绍,区委、区政府把东街旧城改造作为“一把手”工程,专门成立了东街旧城改造项目指挥部,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和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同时,区里还引入了中青旅负责东街项目的策划和运营,深度挖掘东街项目潜在的商业价值,为项目提供专业化、标准化、品牌化的后续服务。
中青旅东街项目运营部总经理缪寅佳介绍,通过企业自身资源整合、创新营销方式,加上便捷交通与金佛山、大观园等景区实现联动,进一步聚集了东街的人气。如今,不仅是本地人,周边区县及四川、贵州的游客都来逛东街了。现在,东街正在打造更多沉浸式场景体验,丰富文旅业态。
吸纳居民就业留住游客,东街充满烟火气
在东街文旅街区一家名为聚福源的私家菜馆里,50多岁的彭雪梅正在招待主城的客人。作为东街片区的老住户,她和姐妹们利用经营餐馆的经验,租用文旅街区场地开了这家菜馆。“每天接待一二十桌客人,营业额差不多有1万元,以后一定会越来越好。”彭雪梅说。
南川区东城街道有关负责人介绍,目前,已有1000多位当地居民通过清洁工、保安等形式在东街景区就业,像彭雪梅这样算是出类拔萃的。相信随着越来越多的居民搬入带有门面的回迁房,东街将会给原住居民带来更多收益。
“按照旅游业1位游客需6位服务人员的规律,以后吸纳就业数量将进一步提升。”缪寅佳介绍,目前,东街项目招商面积约2.37万平方米,招租在90%以上,签约商家包括贰麻酒馆、杨丽萍艺术学校等知名品牌57家,目前已开业47家。
东街开街后,为南川打造了含金量、影响力较高的城市旅游景区。同时,东街项目也一改过去金佛山游客“不进城、不过夜”的状况。随着东街逐渐走上正轨,“金佛山下南川城,南川城里有东街”的招牌越来越响亮,以金佛山为目的地的游客逐渐被东街吸引下山,白天游山上、晚上宿东街的趋势日益明朗。自开街至今,东街已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近6000万元。
南川区文旅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东街改造,成功串起了景区、城区和乡村,成为当地旅游“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标志性项目。越来越多的外地游客在南川停下脚步,汇聚在东街,寻找城市乡愁记忆,感受南川城的烟火气。(王亚同/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