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重庆市綦江区永新镇石塔村杨德友家庭农场的食用菌种植基地,蘑菇的清香迎面扑来。一排排菌棒摆放整齐,一簇簇、一团团平菇撑起鲜嫩、肥厚的“小伞”,十几个工人正忙着采摘、称重、打包新鲜平菇。
今年,该基地申请创办了就业帮扶车间,在这里打工的都是附近的村民。
永新镇石塔村村民张义说,在这里工作一年下来能挣一万多元,自己的家庭开支都够了。
“现在好多到外地打工的都说想回来,像我们一样在家门口就把钱挣到了,还有些脱贫户来这里上班。”张义说。
今年59岁的邓国伦就是在这里打工的脱贫户之一。由于妻子和儿子都有残疾,不能外出打工,他就带着儿子在帮扶车间就近就业。
“老婆和孩子都是智力残疾,我带着儿子在这里打工,每个月我们父子俩能挣四千多元,家里还喂了猪和牲口,一年有好几万收入呢!”邓国伦乐呵呵地说。
綦江区杨德友家庭农场负责人李松说,作为就业帮扶车间,基地优先考虑当地困难家庭就业,尽一份企业责任。
目前,该食用菌种植基地共有13个菌棚,旺季日产量有3万多斤,用工量多达30余人,其中80%以上都是当地的困难家庭。创建就业帮扶车间后,还将获得建设奖补。
“对通过购买或新建厂房创建的经营组织,按每家最高不超过30万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建设奖补资金,每年度根据车间吸纳就业人数及日常管理情况,评定等级,给予2至10万元的绩效奖补。”区人社局城乡就业统筹科科长刘畅介绍。
近年来,綦江区因地制宜,结合当地特色产业推动就业帮扶车间多样化、多元化发展,充分发挥车间就业地点近、工作时间活、劳动强度低等特点,就近重点吸纳脱贫劳动力和就业困难人员,同时加强监管,优化服务,保障车间运行质效。
“我们组织市级专家对就业帮扶车间进行指导,解决车间发展遇到的难题。还开展技能培训,推荐用工,解决车间用工荒等问题。”刘畅说。
截至目前,全区共培育就业帮扶车间27家,发放一次性建设奖补360万元,带动就业示范奖补94.9万元,实现就业359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35人。(吴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