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我们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
——摘自党的二十大报告
“小朋友们,这是我们的‘火箭家族’展品。目前正在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就是被其中一枚火箭送上太空的,你们知道是哪一枚吗?”
“我知道,就是这枚,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
10月29日下午,重庆科技馆宇航科技展厅,科技辅导员张丹正耐心地给前来参观的小朋友们讲解科普知识,并在问答环节中穿插了“星际DIY”趣味科普活动。
“科技创新、科学普及是实现创新发展的两翼。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这离不开科学普及的支撑。”从重庆师范大学毕业后,张丹就来到重庆科技馆担任一名科技辅导员,至今已8年有余。在她眼里,这些年来,为更好地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性科普文化需求,重庆科技馆不断增强科普公共服务能力,市民的科普获得感和科学素质都得到大幅提升。
向社会免费开放
400余件展品都是“宝藏”
2009年9月9日,重庆科技馆开馆,结束了重庆没有省级现代化、综合性、多功能的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的历史,受到广大市民热捧。
“特别是2015年5月16日起,重庆科技馆向社会免费开放,让更多市民走进了这里。”张丹回忆。
目前,重庆科技馆常设国防科技、宇航科技等6个主题展厅和2个专题展厅,展示了400余件(套)展品。“馆内每件展品都是‘宝藏’。为了充分挖掘每件展品身上的资源,我们拓展开发了一系列主题科普活动,比如在生活科技展厅打造的能源与环境展览区,开展了寻找碳排放的‘拯救者’主题科普活动,让观众更好地认识、了解清洁能源,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让科普进一步‘活’起来。”重庆科技馆负责人说。
据统计,截至目前,重庆科技馆已累计接待观众达2300万人次,开展主题科普活动近9000场次。
创新科普形式内容
展览厅成为学校“第二课堂”
科普阵地是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的重要载体。近年来,作为我市大型科普教育活动场馆之一,重庆科技馆不断创新科普活动形式,以实体场馆为依托,从“引进来”到“走出去”,从线下到线上,统筹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和数字科技馆协同发展。
“科普大篷车又被称作科普‘轻骑兵’,是一种新型多功能科普宣传车,配备有科普互动展品、科普展板、科普资料等,可以深入乡镇、村社,发挥打通科普‘最后一公里’的作用。”张丹清晰地记得,有一次她跟随科普大篷车前往万州区龙驹镇一所村小开展科普活动,虽然6个多小时的车程让她浑身酸软、疲惫不堪,但看着孩子们围着大篷车带来的展品转了一圈又一圈,充满好奇的眼睛扑闪扑闪,一个劲地问这问那,她一下子就提起了精神。
“像这样的故事有很多。”重庆科技馆负责人称,流动科技馆自2013年5月启动以来,已实现全市除中心城区外的所有区县全覆盖,直接受众197万余人次,中小学生参观率超过80%;科普大篷车深入基层助力科普,自2017年起进乡镇、进社区、进学校开展主题活动近500场次,行程8.8万余公里,参观人数超过124万人次,实现区县全覆盖,有效推动了科普公共服务均衡发展。
不仅如此,2015年10月,重庆科技馆在全国率先启动馆校结合综合实践活动项目,不少中小学把课堂搬到科技馆里,通过体验展品和科学实验、科普剧等寓教于乐的科学课程,让展览厅成为中小学“第二课堂”。
截至目前,重庆科技馆已开发150多门课程,累计签约合作276所中小学校,开展实践课程近7500课时,惠及34万余名中小学生。
提升全民科学素质
为培养科技后备力量尽一份力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令我更加深刻地认识自己工作的意义,更加感到肩负的责任。”张丹表示,作为基层党员和一线科普工作者,她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当好科普工作的传播者、践行者、推动者,为提升全民科学素质特别是提升青少年群体的科学素质,培养新时代国家科技人才后备力量尽自己的一份力。
“重庆科技馆的变化只是我市科普工作的一个缩影。”市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数据显示,2020年,我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达到10.20%,比2015年提高了5.46个百分点,已整体超过创新型城市10%的基本标准。
按照《重庆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1—2025年)》,到2025年,全市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要超过15%,继续保持西部领先。(张亦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