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渝中区文化旅游委表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于日前公布了了“第一、二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创新发展”复核通过名单,并对表现突出的示范区予以表扬。渝中区榜上有名,以“优秀”档次通过复核,再一次向全国人民展示了渝中区公共文化服务风采。
据了解,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先行区、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的创新实践区、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承担着为我国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探索路径、积累经验、提供示范的重要任务。
为加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管理,巩固提升创建成果,文化和旅游部、财政部决定于2021年起在全国建立建立示范区动态管理机制,坚持“动态管理、强化基础、突出创新、提升效能”的原则,将示范区创建时期的达标模式调整为竞争模式,按每2年一个周期对已创建成功的示范区开展复核,推动各示范区持续深化改革、探索创新经验,示范带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
复核内容主要包括政府责任落实情况、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运行管理情况、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及群众满意度情况、改革创新和发挥示范作用情况、省级文化和旅游、财政部门指导、支持、监督、宣传示范区创新发展情况五大类别。经示范区创新发展管理领导小组的严格考核,渝中区最终凭借“示范区建设推进有力,创新发展成效明显、亮点突出,很好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获得了复核“优秀”档次好成绩。
作为全国首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示范区,渝中区自2013年成功创建以来,始终紧扣时代发展脉搏,坚持“质”与“量”的双驱并进,以深化改革、共建共享、融合开放、均衡发展为原则,着力强化顶层设计,建立起了完备的示范区创新发展工作机制,先后出台配套政策10个、专项规划11个。
有了坚实的组织保障,渝中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活力焕发。近年来,该区依托辖区内密集的市级公共文化场馆、区文图两馆(总馆),与街道文化中心(分馆)、社区文化室以及和社会共建文图馆服务点,形成覆盖全区、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阵地网络,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10分钟公共文化服务圈”。
与此同时,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公共文化需要和老城区、建成区空间有限的两难境地,该区先行先试、大胆探索,将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建设纳入城市更新总体规划,狠抓“产业升级振新、城市有机更新、人文渝中铸新”,深入挖掘城市内蕴,采取修缮历史建筑,打造抗战文化空间;解码母城基因,构建山城记忆空间;活化纪念遗址,构筑主客共享公共文化空间;升级社区设施,建设高品质城市生活文化空;嵌入城市街角,营造公共艺术空间五大措施,建成了一系列主题鲜明、“颜值”与“气质”俱佳的新型公共文化空间,群众文化获得感明显提升。
“创新是保持渝中区公共文化服务活力的动力源泉。”渝中区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渝中区将继续深化改革,在促进社会力量参与、优化运行机制、创新服务方式、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先行先试,发出渝中公共文化服务“好声音”,为助推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贡献“渝中智慧”。(渝中区委宣传部供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