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黔江:“种养循环”富了一方百姓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2-06-08 15:56:33 编辑:李柯佑

“这片花椒地是哪家的哦?长势喜人啊!”“这些花椒叶子绿黑绿黑的,是怎么栽种管理的哦?”“花椒颗粒饱满,果实都快垂到地里了,是用的啥子种子?”

近段时间,重庆市黔江区白石镇复兴村2组的青花椒基地即将进入采摘阶段,颗粒饱满、绿黑发亮的青花椒挂满枝头,微风徐来,阵阵酥麻的椒香味充盈山冈,引得路过群众驻足闻香,仔细观赏。每当这些或夸奖、或疑惑的声音传到基地负责人张茂林的耳朵里时,他内心的自豪感就油然而生,禁不住暗自高兴。这片花椒地为什么长得这么好,是种子特殊还是管理得当,这其中藏着什么秘密呢。

肥水流进“外人田”

近日,笔者来到了张茂林家附近的花椒基地,只见漫山遍野的花椒长势良好,一坨坨花椒密密麻麻地挂满枝头,张茂林和妻子王章碧在基地里查看青花椒的长势,在他们身后,七、八名工人穿行其中,正熟练地除草、抹芽,提高坐果率,为即将到来的采摘季做最后的管理。

“听人说,你们这个花椒基地里面藏着什么秘密?”笔者打趣地问道。张茂林回答:“其实没什么秘密,可能是肥料用得和其他人家不一样吧,起到了意想不到的作用。”张茂林一边乐呵呵地说着,一边带着笔者向基地高处的通村路走去。

“看嘛,秘密就藏在这条管子里面!”笔者顺着张茂林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见一条绿色的塑料管子沿着公路旁的排水沟向远处延伸,随着山冈的起伏,消失在绿林里。“老张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这条管子里面有什么秘密呢?”笔者心里带着疑问,继续和张茂林沿着通村路前进。

没几分钟的时间,张茂林和笔者就到了道路垭口,只见一个养猪场坐落在小山坡脚下,原来,这条管子一头连着养猪场,一头连着张茂林的花椒基地,猪场源源不断的粪水通过管子直接流进了花椒基地里。“多亏了养猪场的这些肥水,我这片‘外人田’里的花椒才能长势良好。”张茂林笑着说,有了养猪场肥水的浇灌,基地里的花椒长势一年好过一年,这才引来了群众的啧啧称赞。

花椒地里说丰年

黔江区白石镇生态良好、植被丰富,良好的气候和土壤条件非常适宜花椒生长。但是近年来,随着外出打工的青壮年越来越多,农村的产业逐渐空心化,虽然占有天时地利,奈何缺了产业带头人和人力、劳力,当地的撂荒地增多。

“我们这个地方的老百姓多年来有散种花椒的历史,但是一直没有形成规模化、产业化,可惜了这么多的好山好土。”张茂林告诉笔者,他和妻子一直在外打工,6年前,经过多方调研探索,决定在当地发展花椒产业。

“我们这里无霜期长,属于温度和湿度较高的区域,加之坡面便于浇灌,离道路和养猪场近,发展青花椒种植前景比较看好。”张茂林说,他从2016年回乡后,就着手发展花椒产业。在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张茂林顺利走上发展产业之路。很快,签订协议、整地挖土、增幅扩面、科学栽植的热火场面在复兴村拉开。

据悉,张茂林目前已经流转了200多亩土地,涉及50多户群众,从去年开始,花椒基地开始大规模结果产出。“青花椒零售价每公斤35元左右,我去年仅毛收入就有60多万。”张茂林告诉笔者,今年花椒的长势比去年还要好,保守估计,这200亩的花椒基地能带来70多万的毛收入。

种养循环促发展

张茂林的花椒基地不但带动了产业发展,也解决了养猪场的粪水直排难题,种养循环的模式为农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动能。“猪场一年为我们免费提供有机肥2000多吨,可以部分替代化肥,降低了种植成本。”张茂林表示,通过猪场粪水的有效供给,花椒基地每年可以节约肥料成本2万元以上。

“我们购买了抽粪机器并把管道铺到了花椒基地里,养猪场的粪水经过无害化处理后成为了花椒基地的肥料,避免了粪水直排。”猪场相关负责人张茂涛表示,该场现存栏生猪已接近2000头,圈舍100余间,通过养殖端与种植端的对接,养猪场的部分粪水已经变废为宝,基本实现了绿色循环发展,缓解了猪场的环保压力。

花椒产业的种植和管护都需要人手,基地每天至少需要5至6个人的劳动力,这也为当地群众提供了就业岗位。张茂林说道,仅去年,基地支付给工人的工资就达9万多元。“我从2016年就在基地务工,平均一个月能领到2000多元的工资。”在花椒基地打工的村民张玉珍告诉笔者,周边有10多个村民都在青花椒基地就近务工,产业的发展带动了老百姓增收。

“近年来,黔江区白石镇积极推广绿色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黔江区白石镇人大主席赵刚说,花椒基地和养猪场的种养循环模式,促进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增加了土壤肥力,提高了农作物产量和品质,带动了产业发展,实现了种植户、养殖户、老百姓三方受益。(徐朝政、王巧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