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来的创作实践证明,一部小说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物塑造是否成功,对长篇小说价值的评价尤其如此。鲁迅小说篇幅都不长,而他的阿Q、孔乙己、祥林嫂却是现代文学中最让人熟知的人物形象,从而让《阿Q正传》《孔乙己》《祝福》等作品也成为文学经典。陈忠实的《白鹿原》,设若没有白嘉轩、鹿子霖、田小娥、朱先生等令读者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恐怕也难成为当代文学经典。
近期读到的李光飞长篇小说《黄泥巴小街》,以20世纪中叶中国内地一条名为黄泥巴小街的乡村生活为背景,以一个家庭两代人的命运变化为主线,以扎实的生活基础和丰富的文学想象为动力,大刀阔斧、恣意纵横地展开叙述,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乡村社会变迁画卷。阅读过程中,扑面而来的是巴蜀地区浓郁的乡土气息和特色独具的民情风俗。已经成为中国非遗经典的木版年画、癞子锣鼓、梁山灯戏,以及乡村婚丧礼仪与抗旱祈雨民俗,都有非常生动的描写。而掩卷之后最难忘却的,还是书中那些命运曲折、个性鲜明的人物——视角人物许一松、母亲徐晚霞、父亲许井西、公社干部陈子山、民兵连长张守成、寺庙住持妙禅大师、女同学江小雪等。
毫无疑问,小说着力塑造的中心人物,就是贯穿全篇的许一松,他同时也是小说叙事的视角安排,是引导读者浏览整个故事的“第一向导”。在小说中,许一松命运坎坷,从小背负着因母亲成为地主而被歧视的沉重负担,并因此形成软弱怕事的性格特征。少年时代的许一松并不缺少聪明和机敏。面对艰难的家庭生活处境,他与母亲一道自觉吃苦,承担起超出其年龄和能力的家庭唯一“男子汉”的角色,处处努力维护家庭的生存,保护母亲和两个姐妹的尊严,却又常常感到有心无力的痛苦,甚至被恶人所利用。
民兵连长张守成原本是个乡村无赖,又是好色之徒,既想利用职权诱奸四子妈,又要维护所谓村干部正人君子形象,于是诱骗加威逼,让许一松为他打探四娃子家的消息。而许一松也被迫数次爬到树上,去观察四娃子妈的动静并向张守成报告。但他毕竟本性善良,为自己竟无力摆脱胁迫助纣为虐,充当“特务”而羞愧自责。最后是四娃子之死促其性格由软弱转变为坚强,最终成为嫉恶如仇、刻苦立志、有抱负、能担当的男子汉。他后来在当铁路民工、做个体生意,以及面对职业受挫与情感打击等难关时,始终能够咬牙挺住,重新站立。小说对其成长转变的性格逻辑描写,具有相当的说服力。许一松的形象塑造无疑为小说奠定了一块成功的基石。
在《黄泥巴小街》众多人物形象中,塑造得最成功的,还不是第一主人公许一松,而是他的母亲徐晚霞。这也是一个贯穿小说始终的人物,其个性更加鲜明生动。
在黄泥巴小街,徐晚霞一出场就与众不同。她原本命运多舛,因受反右扩大化的牵连,失去小学教师资格,户口也转为农户,被迫离开丈夫许井西任职师范校长的地区城市,带着三个孩子下放回老家,实际处于“落难”状态。而她一身堪称时髦的列宁装,礼貌知性的待人接物,矜持大方的行为举止,尽显大家闺秀本色,与乡村小街环境形成巨大反差。如此不凡的亮相,势必让读者猜想,在这个人物身上将会发生什么独特的故事。狭隘的人嫉妒她,善良的人仰慕她,卑鄙的人陷害她,正直的人保护她,这是底层社会的普遍逻辑。而小说恰恰也顺从了这个逻辑,对徐晚霞的命运遭际给予了令人信服的安排和描写:
为照顾和培养孩子健康成长,徐晚霞没有任何退路,她由一个知识女性迅速变身为吃苦耐劳的乡村农妇;遭遇张守成跟踪强奸,她坚决反抗并机智脱险;面对饥荒,村民讨论多分自留地,她挺身而出成为众人的主心骨;社教运动开始,她再次受难,作为漏划地主分子遭遇残酷斗争;而她已经没有退路了,她要为孩子们的成长负责,她必须坚强,必须挺过去。她的确做到了一个母亲在艰难环境中能够做的一切。小说第十章,徐晚霞忍痛剪破她视若珍宝的列宁服,以保护孩子们避免歧视,同时表达对恶势力的无声抗议。精彩的细节描写,堪称神来之笔,恰如其分地刻画了女主人公为维护家庭,忍辱负重、勇于担当的刚强性格。
在小说后半段,当中国社会即将迎来改革开放的转折时代,公社书记陈子山大胆打破禁锢,带领乡民率先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却遭遇各种责难与阻挠的艰难时刻,徐晚霞及时站出来,对陈子山的改革举措给予道义支持。她也成为改革代表人物陈子山难得的知己。
需要指出的是,徐晚霞超越一般农妇的性格形成,知性、坚韧、睿智、远见、忍辱负重、敢于担当,不是出于一种理念,而是出于长期的生活磨炼和社会实践而自然形成的,这就使得“这一个”乡村女性的形象塑造具有相当的可信度和典型性。谁说中国乡村妇女面对艰难与不公只能委屈退让、逆来顺受!
究其实,徐晚霞形象的真实性,早已存在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周易》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国文学史上,但凡有所作为、受人讴歌的女性,尤其是那些在逆境中坚强挺立的母亲形象,总会适时地出现在各种艰难时世中,带给人们理想与希望。《黄泥巴小街》中的徐晚霞,给人的印象就是那样一个具有厚德载物品格,非常令人尊敬的母亲形象。有了这个形象,这部小说就有了可以品鉴和深入探究的价值。
还有一个人物也不容忽视,就是公社书记陈子山。在中国乡村从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型中,农村干部往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决定着一方土地的治乱安危,乃至百姓生活的顺逆走向。在小说中,陈子山是一个十分难得的明白人。作为基层干部,他既了解社会民情,也清楚时代风云,最能体会乡民的喜怒哀乐。更可贵的是,他有坚持真理、为民请命的责任担当。面对大旱天灾和极左人祸双重困境,他顺应民意,顶着压力,带领乡民祈雨抗旱。在这里,陈子山心里非常明白,祈雨本质上并不能解决天降喜雨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仪式,却具有凝聚民心、合力抗旱的社会动员作用。
陈子山在这个特定场景中的作为与担当,无疑为艰难时世的乡村干部树立了一个榜样,危机来临时,必须跟群众站在一起,应时顺变。而在农村即将迎来生产方式大变革的时代,陈子山带领乡民在全县率先展开土地家庭承包改革,并取得成功,便也顺理成章了。陈子山的形象在黄泥巴小街厚重深沉的背景中,是一抹非常珍贵的亮色,它使整部小说的氛围变得和谐温暖起来。
此外,还有被贫困、饥荒和荒诞时代扭曲而成为痞子、村霸加色狼的民兵连长,后来成为“造反司令”作恶多端,终遭报应与唾弃的张守成;充满智慧与机趣,给许一松学习指导,以巧写语录保护文化古迹的妙禅大师;以及许一松妹妹一梅、一竹、好友兆祥、初恋同学江一雪、凶悍泼辣又乐于助人的兆祥妈等的故事也各有特色,从而构成整部小说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世界,十分难得。
《黄泥巴小街》写作过程中,我曾与作者李光飞有过一次讨论。他说,他一度对把小说写成家族史还是乡村史,感到了取舍的困惑,因为几十年的生活积累,要写的东西太多了。其实类似的困惑我也曾遇到过,后来知道那并不是一个非此即彼的二选一必答题。小说的根本任务是塑造人物,通过人物命运变化的描写找出其中的历史逻辑,表达作家对客观世界的理解和人生感悟。离开主人公命运主题的非逻辑叙事,往往是小说的赘笔。
几经修改的《黄泥巴小街》出版文本,虽后半部分以小段落推进情节的手法的利弊尚有待商榷,但它把人物形象塑造和乡村历史画卷描摹有机统一起来,以作者自己的独特方式回答了这个问题,可喜,可贺。(阿蛮)
作者信息
阿蛮,中国作协会员,著有长篇小说《依仁巷》《解手》《逆神》《纪年绣》,历史文化散文《三峡古镇》《渝城九章》等,曾获重庆市文学艺术奖、全国梁斌小说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