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微创新”,社区更“幸福”

发布时间:2022-02-23 17:45:15 来源:中国网 责任编辑:珍珍


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创新的力量在基层,既需要顶层设计,更需要基层探索创新。重庆市九龙坡区渝州路街道西接沙坪坝、东临渝中区,是名副其实的主城核心地带,区域内人口多、企业多、商户多,面对矛盾纠纷广、社会治安杂等难点。作为属地派出所,重庆市公安局九龙坡区分局歇台子派出所如何创新社会治理,服务好这一方居民?派出所的答案是“微创新”。

在派出所的社区警务队办公室里,悬挂着一面由共青团重庆市委等部门颁发的“青创工作室”铭牌,这个工作室正是派出所“微创新”的重要阵地。

社区警务工作“百宝箱”

民警田小鹏是这个“青创工作室”的带头人,主导过不少针对社区警务的“微创新”,莫非他是技术出身?说到这个话题,田小鹏笑着摇了摇头,入警前他主攻的是国际关系,现在成了基层警务的创新带头人,其实是社区警务工作把他“逼”出来的。

自2009年入警以来,田小鹏就一直在歇台子派出所担任社区民警,因为基层基础工作实,成为群众贴心人,田小鹏的社区警务工作成绩突出,在2016年被提拔为警长。从服务一个社区到负责多个社区组成的一整个警区,田小鹏的担子重了。他负责的警区实有人口超过6万人,比不少派出所都多,巨量的辖区人口,带来工作中的瓶颈,矛盾一一凸显:社区民警奔走多但实际效果少、管理难题多但信息化管理方式少、各类信息多但获取途径少、收集到的信息多但研判利用少。

已经积累了丰富社区工作经验的田小鹏希望用“微创新”的方式来解决这些问题,彼时“互联网+”的概念正盛,他希望让社区民警的工作也插上互联网翅膀,在结合大量社区管理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强化基础信息的管理和运用,探索创建出了一套警务信息“百宝箱”工作法。

所谓“百宝箱”工作法,就像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百宝箱一样,加强基础信息的管理与运用,从而建立一座信息采集与应用的枢纽站,推动社区管理工作开展。

要打造“百宝箱”,首先要拓展基础信息采集路径,田小鹏通过人工、互联网、公安内网采集的方式,建起一个囊括人口、治安、行业等方方面面的社区信息数据库;接下来,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广泛采集的基础信息进行了系统分类整理,根据门类区别,民警对基础信息进行整理,分为常住人口信息、高危人员信息、旅馆业信息等类别,建成一座信息采集与应用的枢纽站;而在“百宝箱”的实际应用中,民警可以轻松通过筛网法、关联法、碰撞法、比较法、归类法等方式,对信息研判给出指导性的工作建议。

通过这套“百宝箱”工作法分析,当年就为田小鹏所负责警区提出多条指导性、规律性、挖掘性建议,为案侦提供线索6条,排查高危人员或重点人口20人次,当年社区发案同比下降8%,这个“百宝箱”也在首届重庆市公安局改革创新大赛上获奖。

“青创工作室”

说起“青创工作室”,实际上源自于2020年底,田小鹏与同事的创新项目“电子居住证智助系统”在团市委主办的重庆市“五小”创新晒活动中获得特等奖,被授牌“青创工作室”,这也是该活动中唯一被授牌的基层参赛单位。“当时我们派出所就想以这个团队来长期进行一些‘微创新’,就是一直没想好名字,这下,有了这块牌子,也省去了命名的纠结。”

“电子居住证智助系统”同样是歇台子派出所民警们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实战导向推出的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在基层工作中提炼总结、洞察问题,把发现的问题转化为实现的目标,融入基层社会治理体系中。

因为渝州路街道地理便利、产业丰富,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租住、工作,居住证在流动人口购房、子女入学、社保、办理驾驶证等多个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每天到社区警务站办理居住证业务的都在10人以上。

尽管办理居住证并不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但在为群众办理的过程中,田小鹏还是发现了传统的办证模式存在诸多不便:首先要经过流动人口采集、录入、生成、打印等步骤,程序繁琐;其次申请人到派出所办理可能会遇到材料不齐、社区民警时间错位、上门核实耗时久等情况,费时费力;并且居住证是一份纸质证件材料,易于丢失或损坏,难以保存。

“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能不能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快速便捷办理居住证呢?”田小鹏展开了思考,并很快把思考变成了现实,他与工作室的几名同事们开发了一套电子居住证智助系统,通过群众自助申报、移动警务终端同步审核、自动推送至申请人手机便有效解决了这些不便之处。申领人只需在手机上注册登录,根据提示填报上传相关资料信息,进行自助申报,提交后,社区民警通过移动警务终端核实审核,即可一键生成电子居住证或居住凭证,再推送给申报用户端,流程简单、方便快捷还永久保存,真正实现群众办事“不见面、零跑路”。

致力解决坝坝舞噪音扰民

“百宝箱”工作法一直沿用在歇台子派出所的社区警务工作中,在重庆公安的“警快办”中,电子居住证也在全市应用,而“青创工作室”挂牌之后,派出所民警的“微创新”之路没有停下来。

说起社区居民良好的生活环境,安静舒适是不可避开的话题。以歇台子派出所为例,每年接到的噪音扰民报警超过800起,其中,坝坝舞音响扰民是其中较为突出的一种。

这是社区警务工作中的一个“老大难”,监管难、取证难、处罚难。劝导、开碰头会,社区民警做过许多努力,但收效甚微,经过提醒,扰民现象往往消停十来天,随后又有抬头之势。

对于“微创新”已有心得的“青创工作室”又一次想到了科技手段,通过技术加强城市生活噪声的智能化治理,降低生活噪声污染,还居民一片宁静的生活。

加强城市生活噪声的智能化治理,对生活噪声的实时监测是前提。田小鹏走访了不少音响生产厂商,详细了解市面上音响的特点特性,并咨询相关领域专家,与团队战友不断碰撞,得到了一个可行的方案——利用集成传感器制作分贝监测设备,安装在城市布建的公共监控设备上,对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噪声监测音量分贝值,并实时保存在存储设备上。同时,根据国家《城市区域噪声标准》规定的五类区域的环境噪声最高限值,设定阈值。一旦达到最大阈值,一方面自动连接喇叭,反复播放“音量已超过国家规定最大限值,为了他人正常生活,请降低音量”,直到音量降低。另一方面,运用互联网,推送信息至物业管理方或民警的手机端,提醒其噪音扰民现场的预警情况。

有了方案,接下来就是如何把这个系统变成现实,当然,“青创工作室”的民警也知道,这并不容易,有了系统,效果到底如何也要打个问号,但田小鹏相信,“或许这不是最优的解法,但群众关心的问题,值得我们一直去努力。我们的战友通过科技创新找到了治理高空抛物的办法,噪音扰民同样会因为我们的‘微创新’而得到改善。”(李卓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