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组提出慢病康复新思路

来源:中国网 时间:2023-11-07 16:47:27 编辑:白歌

关于如何更好的治疗慢病,业界从没有停止探索的脚步,一直在寻找好的方法和好的思路,11月7日,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召开养生保健服务重点项目推荐座谈会,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组从我国慢病康复治疗的现状出发,以大健康的视觉,围绕培养人们健康生活方式,建设性地提出了旅居康养治疗的新思路。

image.png

据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组成员王贞臻介绍,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卫生健康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居民人均预期寿命不断增长,慢性病患者生存期的不断延长,我国慢性病患者基数将不断扩大,慢性病防控形势渐趋严峻。

据调查显示,近年来,我国“三高”人群的数量在不断增长,达到了3.5亿人,其中患有高血压人群近3亿,患有高血脂与高血糖的人群均超过了1亿。在2023年《我们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我国高尿酸血症患者人数已达1.77亿,其中,痛风患者超过1466万人。“高尿酸”已经成为继“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之后的“第四高”。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人群不止患上一种疾病,许多患者更是“三高并存”。这些“多高并存”的患者发生严重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成倍增高。

王贞臻谈到,在大健康深入发展的前提下,以及在以治病为中心转向健康管理的大趋势下,目前,针对“四高”,业界已有开始探索治本之策的案例,但成效并不明显。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专家组结合常见的慢病康复的思路和方法,尝试提出了以康养为核心、医养结合、身心俱调为特色的系统性慢病康复的思路,该思路相对应的方案是以康养为核心、医养结合、身心俱调为特色,选择在良好的生活环境,通过一定周期来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重塑患者思想、行为,通过医养结合的综合作用,让患者拥有一个持续稳定的健康状态和有规律的健康生活状态。

选择一个适合康养旅居的环境

环境是导致慢病产生的重要因素,良好的环境,是康养的根本所在,没有良好的环境,该方案就失去了依托。

image.png

一般意义上来说,比较理想的康养环境,要充分考虑到环境对人的影响因素,包括温度、湿度、氧气、空气、负离子等。而从居住地自然环境来看,旅居基地一般集中在热带、亚热带沿海等城市。目前国内康养旅居基地多在海南、云南、山东青岛、威海等旅游城市,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在选择时可以了解当地的气候、自然风光、周边环境以及出行交通是否便利。

该方案选择依托康养旅居的方式,让患者在比较理想的环境下,实现循序渐进的治疗。

重塑健康规律的生活方式

慢病的根源在于生活方式,良好的生活习惯是控制“四高“慢病的关键,生活方式疗法是慢性病的第一疗法。

image.png

生活方式医学是一门新兴医学专科,针对慢性疾病的成因,通过对生活方式的循证医学改良,以非药物、非手术的方式达到慢性疾病的预防、逆转与康复的目的。

生活方式疗法是风靡全球的一线治疗手段;提升癌症5年存活率糖尿病几率降低93%;心脏病几率降低81%;中风几率下降50%。生活方式医学在中国的落地发展将成为”健康中国”的重要学科抓手,为全民健康做出不可替代的贡献。

本方案的最根本的目标就是,通过一定周期的对生活习惯进行重塑,帮助患者改变之前的不良生活习惯,让患者在健康的生活习惯中让慢病消于无形。

发挥药物治疗的基本作用

药物治疗是治疗慢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在慢病康复中,需要发挥好药物治疗的作用,尤其是发挥中医的独特作用。

image.png

中医的整体观念有三方面含义。一是人体内部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中医认为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沟通,气血灌注,将六腑、官窍、四肢百骸、筋、脉、肉、皮毛、骨连接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是人与自然界是一个有机整体。自然界的变化(如季节气候、昼夜晨昏、地区方域等)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人体则相应适应自然界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三是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

中医对人体的认识,在整体观念指导下,全面动态地把握人体的生理病理信息,注重人体阴阳平衡,脏腑协调,形神统一,天人相应,注重人体内部整体恒动及与自然、社会和环境的和谐生存状态,形成整体调节的治疗理论与实践。

通过中西医结合,充分发挥中医治本和慢调的优势,对慢病进行治疗和调理,达到比较理想的治疗效果。

做好心理健康管理

心理健康是健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健康的心理可以帮助人们应对慢性疾病的心理压力,因此,让慢性病患者的心理健康,对患者的慢病康复起着重要促进作用。

image.png

要保持心理健康,需要运用一些常规的方法,比如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等方法,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增强自信心和自我管理能力。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增强对治疗的信心,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在具体治疗中,要做好患者的心理管理,帮助患者学习识别和觉察自己的情绪变化,培养积极乐观的情绪。慢性病患者通常会出现焦虑、紧张、抑郁等情绪,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的方式,比如进行绘画、听音乐、看书等活动,来改善不良情绪。适当加强锻炼:不仅可以调节身体状态,也可以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过大的状态。(重庆市养生保健学会特色疗法专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