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老牵动千家万户,是群众最为关心的民生大事。当前,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加深,人们对养老需求不断增加,对养老服务和产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近年来,重庆市围绕老年人实际需求,对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今年5月11日,重庆市政府召开全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推进会;8月13日,印发了《关于推进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和重庆基本养老服务清单,按照“一镇街一中心、一村社一站点”规划布局,全力推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
从“老有所依”到“老有所养”,从养老到享老,在重庆基本养老服务工作格局建设中,从有到优的社会治理工程正在有序推进,老年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将进一步增强。走出了一条“有礼有力”的银发养老之路,
借力:科技温暖银发人群
当“数字化”遇到“老龄化”,银发人群如何跨越“数字鸿沟”?
政策赋能提质增效。2022年,重庆将启动“智慧助老行动”,聚焦老年人日常生活涉及的高频事项,以提升数字素养和健康素养为重点,帮助更多老年人想用、敢用、会用智能技术。
2023年6月,“银龄跨越数字鸿沟”科普专项行动合作签约仪式举行,围绕老年人交通出行、看病就医、金融理财、网上购物、就餐等生活中高频应用场景,科普提升老年人数字技能……社会各界群策群力,科技赋能,共同托起适老安全健康晚年。
科技赋能高效运作。“6楼602房间,杨代美血压异常!”日前,在重庆渝北区悦来康养中心上演这样一幕,收到信息后,医护人员从叫醒杨代美吃药,到测量血压,仅花了1分多钟。
通过语音操作电灯、空调、电视;按下按钮就有专员打扫房间;“助老员”上门服务,手把手教会老人使用手机……在重庆,这样的智慧养老在重庆许多养老机构得到普及。借力科技,银发族生活显得如此安全、健康和无忧。
得益于枕头里的智能芯片,让养老服务更加智能高效。小小的设备,为何有如此大的能量?
相关人员介绍,设备搭载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能实时记录老人生命体征数据,测血压、测心率。
依托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手段落实“智慧养老”理念,不断释放“科技+”效应,让智慧养老助力更多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为”。
重庆市民政局党组书记、局长丁中平表示,着力抓创新、强保障,增强基本养老服务效能。继续在科技支撑、标准引领、队伍建设、经费保障、氛围营造等上下功夫,健全基本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加快养老服务数字化改革,上线“长者码”,推进“渝悦养老”应用,探索“时间银行”“积分超市”服务制度,让高科技更好守护老年人的幸福晚年。
发力:服务优化生活环境
10月23日,重庆市民政局发布了全市养老服务工作情况,截止目前,重庆60岁以上老年人有712.11万人,占人口总数22.16%;65岁以上老年人有588.16万人,占人口总数18.3%,是全国老龄化程度较高的省市之一,当前,如何让更多老年人安享幸福美好生活,不仅是家庭的愿景,更是社会发出的一道考题。
2022年发布的《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明确指出,老年人需求结构正从生存型转向发展型,要实现老年群体高质量生活,就要加强硬、软件改造,扩大设施供给,不断提高老年群体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硬件上,养老服务设施向“老年友好型”发展,做好适老化改造。2022年,民政部、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国残联等4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十四五”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作的通知》,要求重庆“十四五”期间完成改造3.9万户,目前已经改造了2万户,要重点满足特困对象、低保对象中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和重残老人等特殊困难老人的居家照料、康复护理等需求。
今年渝中区民政局对社区进行了适老化改造,配备厨房烟感气感水感、床边扶手、小度智能屏、厕所浴椅等适老化设施,同时,对楼梯扶手进行修补加固或更换,让老人上下楼更安全。
除了住家改造,社区公共区域也完成了“大变身”。今年沙坪坝土湾街道,工人村社区大力拓展公共空间的适老化改造,修建适老化小憩园,历时两个多月,一个总面积约为1445平方米的适老化小憩园建成投用。“平时就愿意来这儿坐一坐、健身锻炼。”老居民们感觉很舒心。
“在农村改造一批乡镇敬老院,因地制宜建设特困供养服务联合体或片区型特困集中供养中心;依托原有农村幸福院等建设农村互助养老点,开展集中助餐、流动助医、定点助乐、智慧助急、上门助养等五助服务。”丁中平说,发展社区便捷养老服务,支持市场主体以街道养老服务中心为枢纽,带动一批社区养老服务站,延伸养老服务进社区、到家庭,打造“一刻钟”养老服务圈。
数据显示,截止目前已建成助餐点1665个、老年食堂365家。全市养老服务设施有6189家,床位23.28万张,基本实现市有福利院、区县有福利中心、街镇有养老中心、村社有养老站点、家庭有养老床位的五级养老服务设施布局。
软件上,服务好不好,除了看设施,能否满足精神文化需求是又一考察标准。“既快乐又实用”道出了两江新区礼嘉老年大学里学生们的心声,绘画、书法、乐器、摄影……多种多样的课程被链接到校,并组织老年人集体上学。依托文化惠民,把知识送到身边,在努力学习新技能的同时,他们还能结交好友,记录生活美好瞬间。精神丰盈、朋友陪伴,老年生活更加舒心;以学会友、以文兴友,银发人群更有活力。
丁中平介绍,下一步,全市将加快区县级养老服务机构建设,新建、改建一批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机构、区县级福利院,确保区县能照护。在城市深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全覆盖,进一步巩固镇街养老服务中心、社区养老服务站,综合利用医疗设施、文化体育、户外公园等各类现有设施功能,建好织密养老服务综合体,拓展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乐等居家上门服务,让“家门口”养老能够变成现实。
(中国网新重庆特别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