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小庭院,能有大作为。近年来,重庆市璧山区大兴镇以党建统领为抓手,积极引导农民群众整合房前屋后的闲置土地,利用院内空闲资源,按照“小而美、多业态、低成本、高收入”的模式,大力发展特色庭院经济,将庭院的“方寸地”变成了村民增收致富的“后花园”。
打造典型范例 彰显特色产业“新品牌”
精致的布局、黄色的墙壁、整洁的院子、木制的桌椅、精巧的点缀,共同构成一幅清雅幽静的图景。10月20日,在璧山区大兴镇高桥村看到,眼前这座古朴恬雅的小院,与此前所见的脏乱农房大相径庭,已然变成了一处网红打卡地。
“以前屋檐下堆满了杂物,院子里到处都是垃圾。”该村村民晏后容是这座农房的主人,听说镇上在发展庭院经济,半年前,她将院子和部分闲置的屋子对外出租,在租客的一番设计改造下,老房子华丽变身为网红小院“隐山里”。“没想到老房子居然变得这么干净漂亮,而且每年还能为家里额外增加一笔收入。”
营业后,从垂钓采摘到休闲住宿,“隐山里”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优势,将“美丽庭院”创建与乡村民宿等经营活动融合,以小院为中心,辐射周边数家农户,按照宜花则花、宜菜则菜的原则,建设“小花园”“小果园”“生态园”,不断推进人居环境整治,促进农民增收。
“自从‘隐山里’开业后,周边游客逐渐多了起来,特别是周末,不少主城中心城区的游客结伴来体验乡野生活,在小院的带领下,我们也开始打造自己的庭前院落。种花、栽树,既美化了环境,还能吸引游客前来消费。”高桥村不少村民感叹道。
通过因地制宜,以农联农、以点带面,该镇不仅盘活了茅莱山、燃灯山“农林渔院”等存量资源,也打开了全镇庭院经济的新局面。
多元业态发展 按下庭院经济“加速键”
“菜来了,小心烫着。”每天,家住大兴镇长隆村的余光菊都会准时来到附近的“去野小院”招呼客人。
事实上,“去野小院”也是由村民闲置的房屋改造而成。小院改造后,余光菊就被老板请来帮忙。“平时在家里闲着无聊,现在每天过来干点扫地、洗碗的活,还有工资可以拿,挺不错的。”余光菊说,每天能在这样漂亮的小院里工作是一种别样的享受。
据“去野小院”负责人介绍,小院平时每天都有三五桌客人,周末常常满座,不少年轻人聚会、团建、生日都会过来玩。
不止是“去野小院”,大兴镇还充分整合历史文化、自然风光、红色教育等要素,引进诸如“早安花园农场”“振兴小院”等优质品牌入驻,搭建“电商云仓”“直播小院”等平台,引导周边农户积极探索“庭院+服务”“庭院+产旅”“庭院+电商”等模式,有效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
此外,大兴镇还以葡萄、菲油果、金丝皇菊等产业为优势,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为主导,乡村旅游、手工采摘、特色种养、电商销售、生活服务等多元化、多业态共同发展的庭院经济新路径,全力打造“网红小院”经济产业带。
培育经营主体 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想不到我们家闲置多年的老房子还能利用起来!”大兴镇高桥村3组村民王才玉站在振兴小院前高兴地说。
这栋闲置老宅,经四川美术学院的学生进行外墙设计,添置各项设备后,被成功打造成了直播电商小院。“我们的理念就是把闲置的农村宅基地资产租借过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推动产业进驻农村,让农户参与到经营过程中来,不仅可以盘活闲置土地,还能激活村民内生动力。”该村党总支书记曾勇表示。
以党支部为核心,立足实际需求,大兴镇充分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实施“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积极引导农户以庭院为载体、以家庭为单元,开拓出农户能自主经营的经济产业,将“庭院景色”变成“庭院经济”。同时,将发展庭院经济和人居环境整治、集体经济发展、社会治理有效结合,充分调动农户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不断促进农户和村集体增收,全力赋能乡村振兴。
目前,大兴镇已有19个村(社区)因地施策,按照自愿原则,将庭院纳入“小院体系”中来,既绿化美化了环境,更丰富了群众的“菜篮子”“钱袋子”。一幅“美了环境,活了资源,富了群众,强了集体”的大兴庭院经济新画卷已跃然眼前。(朱大亮 贾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