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关键之年。岁末年终,翻开綦江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成绩单,一张催人奋进的高分表跃然纸上:今年预计全区农业总产值达到110.2亿元,同比增长3.8%;第一产业增加值71.8亿元、增长3.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1元、增长6.8%,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加固、稳中向好的良好态势。
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让振兴成效更加明显,今年以来,綦江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紧扣粮食安全、耕地保护、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三条底线”,统筹兼顾产业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三个重点”,聚力抓好市级城乡融合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加快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一曲乡村振兴的奋进乐章响彻綦江大地,一座“如来·如愿”、美丽富饶的“多彩綦江·创新之城”正在加速崛起。
筑发展之基——守好“三条底线”,稳住农业基本盘
金秋9月,綦江区石壕镇响水村千寻农场100亩的稻田鱼生态种植养殖基地鱼肥稻黄,迎来了收获的时节,基地负责人廖志刚带着工人们忙着捕捞稻田鱼,丰收的喜悦洋溢在每位农户的脸上。
今年綦江区在21个街镇大力实施优质特色粮食产业发展项目,悉心播种15万亩优质稻,辐射带动全区稻田养鱼2300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综合产值达3.06亿元。
“食为政首,粮安天下。我们坚持把稳定粮食生产作为头等大事,把保障‘米袋子’‘菜篮子’和‘肉盘子’生产供给作为民生之要,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綦江区坚持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落实落细行政一把手责任制,切实扛稳粮食安全重要政治责任,大力实施粮油单产提升攻关“百千万”示范行动,稳步推进正大集团100万头生猪养殖、屠宰、加工全产业链项目,健全农产品全产业链监测预警体系,分类分品种加强调控和应急保障,全力保障农产品市场均衡供应。
耕地保护事关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綦江深入推动高标准农田、宜机化整治项目建设两大工程,守住耕地保护底线。制定保障粮食安全工作23条具体举措,扎实推进东溪镇永乐片区“重庆市山地粮菜产业高标准农田示范区”和“千年良田”试点建设,新增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真正的高标准农田1.34万亩,持续改善4.33万亩农田农业生产条件。
“下楼走几分钟就进厂,一个月2000多元工资,下班还能管娃娃、照顾老人。”近日,在丁山镇石佛村的就业帮扶车间里,脱贫户母自勤笑着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续奋斗,努力改善脱贫群众生活条件,綦江区出台《綦江区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实施意见》,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在常态化落实动态清零机制要求方面,建立镇村两级防贫监测“网格吹哨、行业快报”快速响应机制和“两不愁三保障”动态清零“发现—收集—整改—反馈—销号”闭环机制。全区发动2116名镇村干部、101名驻镇驻村工作队队员、1088名帮扶干部,对全区20.96万户农户进行全覆盖走访排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
聚焦“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主线,粮食安全稳产增收,耕地保护成效明显,衔接政策精准到位,綦江坚决守住守好“三条底线”,努力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振兴成效更加明显。
聚产业之力——延伸产业链条,助推发展高质量
近段时间,綦江区赶水镇双龙村1000余亩草蔸萝卜种地基地里,草蔸萝卜陆续迎来了采收。草蔸萝卜是赶水镇的特色优势产业,今年赶水镇通过扩大规模、科学种植、观光旅游、节会采摘、种子产业、萝卜深加工等一系列有效措施,建立起17家以加工萝卜为主的加工企业,注册了“石房子”和牟二嫂萝卜干品牌,以及麻辣江湖休闲食品等品牌。
“今年我们全面涉足草蔸萝卜粗精加工领域,2000吨麻柳泡菜厂全面建成投用,奇味佳赶水草蔸萝卜泡菜预包装生产基地建成投产,引进优质业主布局1条草蔸萝卜预包装生产线,同时携手市农科院建成‘赶水镇萝卜加工技术创新中心’,探索研发推广‘到户萝卜线加工机’,全力占领草蔸萝卜休市期间萝卜系列产品中高端市场。”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兴一门产业,活一方经济,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今年以来,綦江区坚持以产业带动乡村高质量发展,科学布局特色优势农业产业矩阵,提升区域农业的综合竞争力,让群众吃上“产业饭”,走上致富路。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源自一二三产业加速融合。綦江以建设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和现代农业产业园为抓手,重点构建粮油、蔬菜、生猪三大保供产业,萝卜、辣椒两大优势产业,草食牲畜、特色林果、生态渔业、中华蜜蜂、中药材五大特色产业的“325”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体系,培育壮大优质稻、生猪、萝卜、辣椒、草食牲畜五大10亿级全产业链产业集群。做强农特产品精深加工、仓储物流、市场消费等上下游产业有机衔接,成功新培育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唯怡)、重庆OTC挂牌农产品加工企业1家(三立堂),实现农产品加工业产值连续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结合正在建设的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王良同志纪念馆等红色资源,做优农村电商、乡村旅游,让群众家家有稳定的增收门路。
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源自绿色发展道路不断深化。綦江坚持发展与环境保护并重,强化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健全禁止捕捞执法监管长效机制,持续巩固长江“十年禁渔”成果。
此外,通过加强农业品牌化建设,綦江金星老四川牛肉干系列产品、重庆德宜信食品饭遭殃系列调味品入选重庆市“巴味渝珍”品牌授权产品网络销售前十强。从优势产业着手,綦江不断壮大农业产业集群,形成了“龙头引领,百花齐放”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绘乡村之美——统筹建设治理,打造城市后花园
“行走在彩色步道上,两旁有花有景,还有歇脚休息的鲜花长廊,心情特别舒畅。现在家乡变得越来越美,每个月都要回来住几天。”綦江区石角镇新农村村民陈继元长期在城里务工,今年村里加快美丽乡村建设,他家院坝新修了花坛,栽种了紫薇等观赏苗木,老家变得越来越美了。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高质量发展的民生期盼。今年以来,綦江区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乡村颜值、厚植生态本底、重塑诗画风情、激活乡愁乡韵的先导工程和封面文章,促进城乡发展各美其美、美美与共。
“我们立足厕所革命行动、生活垃圾治理行动、生活污水治理行动、村庄美化行动、村庄清洁行动、‘五清理一活动’行动、示范村片整治行动等七大行动落地见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由点及面的整体进化,让乡村绽放新颜值。”綦江区相关负责人介绍。
推动村庄环境从干净整洁向美丽宜居升级。綦江积极推广“五土”整治方式,挖掘“土专家”、还原“土味道”、发展“土产业”、依托“土规矩”、坚持“土办法”,还原乡村韵味。引回綦江“三师”(建筑师、规划师、工程师)人才参与农村人居环境的规划设计和系统打造,集中打造一批“功能美、风貌美、环境美”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地和具有承载“乡愁、乡韵、乡味”的美丽院落,生动再现碧水清波入画来的乡村风情。
推进乡村治理“清单制”“积分制”工作,每月开展“星级文明户”“最美庭院”“美丽村庄”等评比活动,激发群众“户户参与、人人受益”的参与热情,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共同打造“小组团、微田园、生态化、有特色”的人居环境,合力共建美丽乡村。
一个个生态与文明双向并重、发展与民生统筹兼顾、文化与乡愁高度契合的精神原乡和充满诗情画意的风情乡村一大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示范样板在綦江大地悄然蝶变——东溪镇、赶水镇等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域,集中成片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推动了赶水草蔸萝卜、东溪辣椒等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横山镇、三角镇等以美丽庭院为依托,建成了康养纳凉、休闲观光、采摘体验的乡村旅游胜地。
如今的綦江大地,农业产业蓬勃发展、美丽乡村宜居宜业、乡风乡情淳厚朴实、广大农民安居乐业,一幅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乡村振兴的“富居图”正变成实景图。
数读>>>
綦江乡村振兴这一年
粮食播种面积88.56万亩,同比增长2.2%;
全年蔬菜产量达到37.8万吨,同比增长2.99%;
全区水产养殖面积2.5万亩,水产品产量达到1.24万吨,同比增长3.13%;
全年生猪出栏有望达到60万头,同比增加4万头;
培育就业帮扶车间27家,实现就业359人,带动脱贫人口就业135人、人均月增收达1600元以上;
新增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60个,农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面“破壳”,311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收入达1.16亿元;
强化农村面源污染修复,共完成造林6.6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0.2平方公里,全区累计建成市级美丽宜居乡村28个、绿色示范村庄66个、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1个、美丽庭院3396户。(刘玉珮 陈钰桦 董韬 图片由綦江区农业农村委提供)